馬睿
聊城榮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山東聊城 252000
生態設計理念是建筑行業在充分領悟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意識下的衍生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建筑設計中。高層生態建筑項目不同于以往傳統粗放式建筑的設計與生產模式,既要符合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的有關標準,更要充分考慮建筑各個方面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將生態學與建筑學有效結合,為人們構建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生態建筑學是指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生態學的理念,將生態學與建筑學進行合理的融合,并結合現代化的建筑技術,設計出環保節能高效的建筑。生態建筑學強調人與建筑的和諧共生,是自然屬性與社會特征所構建的人工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環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另外,生態建筑設計還需要綜合考慮社會因素、經濟、技術、美學等綜合因素及文化特征的影響[1]。
首先要盡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資源來代替消耗量較大,且會產生有毒有害廢氣的能源,注重材料的綠色性和節能性,避免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其次降低對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環境和資源所提供的條件,合理使用風能、太陽能代替原有的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再次要注重節能技術、節能材料、節能化裝置等的應用,盡可能采用可循環回收利用、儲熱、蓄能、存能等方式來降低能源消耗,在滿足日常消耗情況下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當地地理環境、人文氣息和氣候條件是建筑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生態建筑設計更應該注重這些基本要素,并綜合考慮地質學、建筑學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合理融入生態設計理念,建造出具有明顯本土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最終實現建筑場地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因此在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比如根據當地常用的建筑材料設計建筑的維護結構和構造;根據當地日照、通風等氣候條件設計采光照明和通風系統;根據當地地勢特性設計便捷流暢的排水系統;根據當地人文景觀、生活習慣等生態元素設計符合當地人審美的建筑物等。通過各種科學化、環保化和綠色化的設計,既滿足當地實際建筑需求,又能緩解其資源緊張、生態破壞情況,還能促進當地相關建筑產業的發展。
合理進行規劃選址是生態建筑設計中最關鍵性的工作。首先,在進行規劃選址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對實際施工現場周邊環境進行分析,實時監測施工現場周邊環境的變化情況,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建筑設計施工方案。其次,為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建筑施工的科學合理性,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可考慮將自然元素融入到設計中來。突出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觀理念的應用,為建筑物和周邊環境統一和諧發展提供保障,從而對建筑物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最后,針對部分需要重新建造和設計的建筑物,需要考慮原有建筑物及周邊環境和新建建筑物之間的關系,然后制定和設計出合理的施工方案。這不僅能夠突出新建建筑物的特點,還能有效地減少對資源的浪費,使新建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能夠融為一體[2]。
(1)保溫設計。做好建筑物的保溫設計,在建成之后用于調節室內溫度所消耗的能源就會很少,從而提升建筑物的生態化程度。在進行保溫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建筑所在地區的氣候情況,比如在北方進行生態建筑設計,墻體外就一定要加裝一層保溫板,這樣在冬季就會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最大程度地減少室內溫度的流失。需要注意的是保溫設計并不只是簡單的加裝保溫板,還要注意建筑物的朝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盡可能選擇坐北朝南布置。
(2)節水設計。在生態建筑設計中要注重節水設計,現階段主要通過海綿設計得以實現。海綿設計中的透水路面對雨水進行吸收儲存,下沉式綠地、蓄水池、植草溝等海綿設施對雨水的收集再利用,不僅對綠化灌溉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緩解雨水對建筑周圍的侵害。有效減少水資源消耗,從而增加節能的功效。
(3)采光設計。在生態建筑理念設計中,對于建筑物的朝向也是很重視的,盡可能的加大樓間距,做充足的日照分析,最大化利用自然陽光。這樣做不僅可以提升室內的采光度,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還可以降低因燈光而消耗的資源,提升建筑物的生態性。
根據建筑行業的相關數據可知,在整個建筑過程中,建筑材料的成本約占總成本的六成,也就是說建筑材料的選擇是整個生態建筑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建筑材料的選擇首先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則,其次遵循生態性原則。在目前的建筑行業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短,重復使用率低。如果我們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想要提升建筑的生態性就要選擇性能好,重復使用率高的建筑材料。這樣的建筑材料不僅使用壽命長,會減少很多后期維護保養的成本消耗,而且建筑物一旦進行后期的格局改造,重復使用率高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勝任建筑物改造的需求,又會減少一部分改造的成本[3]。
總而言之,建筑設計的生態化模式更適合城市化的發展,也更有利于創造出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化模式要求建筑與環境、建筑與人、建筑與發展趨勢之間的相互和諧。針對當下建筑行業中不適合城市化發展的問題進行優化改善,以人為本,提升建筑設計的經濟效益、舒適程度與可持續發展性,打造出更符合社會發展的建筑設計方式,為人們打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推動建筑行業更具深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