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平陰縣民政局 山東濟南 250400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部門的管理人員通過對員工的能力考量、職能分配、技術培訓、獎懲制度等有關的管理制度,對單位進行人事管理和人力資源分配的工作,最大限度實現目標,提升業務能力。經濟師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參與人員,作用毋庸置疑。但現如今,很多單位仍未認識到經濟師在單位中起到的作用,在實踐中這一行業未能發揮出優勢。因此,各單位應該投入這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這一行業,這樣才能有效地發揮這一行業的能力。
經濟師是在事業單位進行相關經濟活動的主要策劃人,指導人。經濟師主要負責涉及范圍很廣,經濟策劃、風險分析、市場趨勢的判定等,都是實施經濟活動必需的前期工作,主要由經濟師負責。因此,事業單位工作的開展,經濟師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1]。
如今經濟快速發展,但還是有很多事業單位在采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先進的管理模式面前出現了窘迫感。傳統的管理模式在人才聘用和人才培養上都存在了滯后性,不能完全地發揮出人才管理的作用,甚至影響整個事業單位的快速發展。另外,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的保守性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事業單位的前進。很多單位的工作會存在穩定性與可重復性,這會導致認識不到人力資源管理優勢,減少專業人員的聘用,從而導致對經濟師行業的錯誤認知,僅僅雇傭部分人員進行簡單的人事調動,工資分配等工作,卻忽略了人力分配,經濟分析等主要職能。
新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因此要想得到長期穩定的發展必須找到符合單位自身的發展策略,豐富單位文化,找尋屬于本單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保障健康發展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而服務的雙方本質都是人,所以進行有效的人力管理就是完成績效目標的主要前提。人力資源規劃的主要方面就是獎懲制度的制定,很多事業單位會采用盲目的對策,缺少專業人員的參考,想要獲得長足發展,就一定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事業單位通常只會制定短期的管理制度,不能對員工的綜合素質進行合理評估,長此以往,這會對員工的積極性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前景[2]。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的招聘不能只著眼于學歷與證書,應該對員工采用更加專業的考量,強調個人發展潛力,去其糟粕,打造良好的人力管理系統。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事業單位的發展開始著重從經濟角度出發,但還沒有完全實現以經濟的角度決策單位全部事務。在實際的操作中,經濟師參與的工作大多集中在財務管理和項目決策等方面,在涉及人力資源的方面參與較少,導致相關調配,調動等工作與人力資源結合的較差,理論無法運用到實際,無法做到對事業單位發展起到實際作用。
首先,想要經濟師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改變觀念,認識到經濟師的重要性,推動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經濟建設,調動員工熱情,引導員工積極配合人力部門的人力資源調動工作。在聘用員工之前,可以進行市場調查,了解經濟師的職能作用,并且在聘用時對其能力和專業技術進行分析,繼而有效地對經濟師的工作進行安排和規劃以及合理進行后續的培訓工作。最重要的是,需要正確認識到經濟師與人力資源部門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只有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發揮經濟師的專業水平;也只有具有專業技術的經濟師才能夠令人力資源制度越來越完善,雙方不斷的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進步。
在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制度管理是每個事業單位開展工作的基礎。時代快速發展,信息日新月異,事業單位的人力管理機制也需要緊跟時代腳步的改革,實現從降本提效到精本提效的轉變,達到技術與人才的有機結合。在一些單位中,沒有專業的技術團隊,缺少創業理念的注入,很難依靠單位自身追趕時代的快速進步。因此,組織招聘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橫向和豎向兩方面對單位整體布局進行優化,在多個部門同時進行人才配置,促進整體的快速發展[3]。
首先,經濟師在展開的經濟活動前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而這些數據必須要把人力資源的現狀以及未來其前景考慮在內,才能給出相關建議。這一過程涉及人力資源的六大板塊,包括招聘、培訓、薪酬、績效、勞務關系與規劃,需要將全部信息進行整合再進行參考,所以人力在很大程度影響計劃實施的可行性,因此經濟師在制定計劃時必須把人力資源管理的情況納入考量范圍,增強事業單位的協調性。
在上述的討論中,展現了經濟師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想要經濟師在實際中更好的發揮作用,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即改變市場對經濟師的認知,不斷的創新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增強對專業人員的培訓,但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問題亟待解決,事業單位的長期穩定發展離不開本身的自強不息,這樣才能擺脫舊認知的束縛,實現經濟的快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