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林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交通運輸局 山東青島 266600
由于道路運輸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這就決定了道路運輸業是有一定規模經濟的特性。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道路運輸業的基礎設施也明顯加快了建設,市場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運輸服務項目和種類,運輸需求的多樣化使得道路運輸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逐漸向規范化和集約化的方向進行發展,規模經營也是越來越大。道路運輸規模經濟發展的基礎就是要規模經營化,如何提高我國道路運輸市場規模的經濟發展,是當前道路運輸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
在傳統交通運輸模式下,由于參與交通運輸的各方缺乏有效溝通渠道,無法在交通運輸相關信息產生的第一時間完成發送或接收,因此其信息傳輸速度往往很難滿足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而這也給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例如長途物流的交通運輸過程中,貨物發出后運輸方往往會處于與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無法就貨物運輸情況作出及時、詳細的信息匯報,即便發貨方、收貨方能夠在運輸過程中與運輸方取得聯系,在無法對貨物進行仔細檢查的情況下,也同樣無法獲取到太多的有價值信息,只有在貨物抵達目的地后,才能夠由收貨方對貨物進行檢查,這時即便發現了貨物質量不合格、錯發、少發、丟失、損壞等問題,其造成的損失也同樣是比較大的[1]。
一是道路運輸經濟的集群效應發揮不足,由于當前道路運輸的規模化、集團化經營模式還在逐步推廣和進行當中,因此道路運輸市場上的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抵押經營、聯合經營、個人參營等分散化經營模式仍舊廣泛存在,雖然有助于提升道路運輸的靈活性、機動性,但是更容易攪亂運輸市場,大大降低道路運輸效率,影響道路運輸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二是當前道路運輸中的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特別是對于運輸信息的利用仍舊不夠深入,對于市場需求信息的分析不夠透徹,這就導致“扎堆經營”與“市場空白”兩類問題同時存在。此外,目前道路運輸領域還存在著一些諸如監管機制不完善、引導力度不理想等問題,這也是后續道路運輸結構優化中,我們必須持續思考并著手解決的問題。
一是要加快物流業務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現在的商務渠道和購物渠道越來越多,因此對于商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以最新技術不斷優化運輸、倉儲、中轉、配送流程,使物流業成為我國道路運輸產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要大力發展快件運輸和特種貨物運輸能力,針對生鮮產品、冷凍食品、特殊產品、危險品等貨物的運輸需求,制定對應的運輸路線,以干線合理、零擔支線通達的班線經營結構,促進市場的快速發展。三是要不斷整合經營信息,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對現有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定期篩查經營效率不高、經營效益不強的線路并進行調整;要充分利用市場信息,深入挖掘運輸市場需求和自身運力潛力,以供需之間的合理匹配,促進運輸設備和運輸班線的周轉率提升,以此實現道路運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2]。
道路運輸市場規模經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一套可操控性、科學合理的監測系統的建立,不僅可以對道路運輸市場規模的動態進行監控,而且還能掌握道路運輸市場的規模的情況,可以實現規模經濟的各項政策進行不斷地調整。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
(1)建立道路運輸市場規模監測機構。道路運輸市場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要建立這個機構,可以對道路市場規模經濟進行監測、評價等,使工作可以進入一個正規化的動作狀態,從而確保這個工作可持續和正常運轉。
(2)制定道路運輸市場規模監測指標體系。要實現道路運輸市場規模經濟,其中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這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所以要建立相應的監測和評價指標體系,這對于規模經濟能完整地進行評價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可以對市場的現狀進行全面的了解,而且還能提出相應的發展措施。
在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國內運輸行業獲得了規模化發展,由此增加了經濟管理難度。以經濟管理為視角,應加強人才建設工作,具體措施為:①經濟管理團隊建設。公路運輸相關單位,應積極建設經濟管理團隊,保持管理人員的從業專業性、風控意識優異。②針對經濟管理人員的選拔、培訓、任免等機制,加強管理與人才能力評估,使經濟管理人員熟練掌握行業規范與相關法治內容,保障經濟管理人員具有自主能力強化的意識,促進其實時完成知識更新,使其能夠順應市場需求,創新工作思維,為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提供專業性人才支持[3]。
綜上所述,道路運輸結構的優化對于促進運輸經濟的發展具有核心價值,對當前的運力結構、企業結構、班線結構、經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既有助于提高道路運輸效率和市場競爭能力,更有利于我國路網結構的完善和道路運輸經營范圍的擴大。為此,我們一定要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努力以更加科學的行業發展模式促進道路運輸經濟,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