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麗 趙利華
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長垣 453400
目前,我國機械自動化設計與制造業正處于新舊模式的交互期。傳統模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需要進行新技術的更新與改造。但是,新技術由于剛剛使用,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安全指數。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磨合、創新,建立一套成熟、完備的科學新技術。另外,我們一定要把理論與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注意技術之間的優化與整合。
眾所周知,機械加工配件結構復雜多樣化。我們必須嚴格遵守機械加工產品各部位零件尺寸,形狀的規范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機械加工產品的質量。但是縱觀目前機械加工制造產品,由于產品加工精度很低,所以產品并不能保證“精益求精”。常常會有誤差存在,比如說,加工機床刀具可能會因為溫差過大而變形。對于這可能存在的風險,我們一定要事先做好“研判”。要認真檢查每一步操作流程。減少機械加工產品的誤差率,爭取將誤差率降至最低[1]。
目前,我國機械自動化設計多“依賴”于國外技術支持。國內自主研發的系統尚處于起步時期,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國外技術占據著一定的“壟斷地位”,使用起來常常受制于人。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所以,我們必須要花大氣力,積極主動研發自主的機械自動化設計與制造系統,促進國內機械制造行業的穩步發展。
對于目前機械加工自動化技術“受制于人”的現實情況,我們要積極發展適應于中國基本國情的機械自動化制造技術。我們要積極推廣機械加工制造新技術。要對技術進行創新,不斷提升機械制造的生產效率。
要想促進機械自動化設計制造業的飛速發展,一定要從“內源”出發。做好技術人員的內訓工作。知識的學習是無窮無盡,永無止境的。我們不能固守于現有的技術水平。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打破常規,勇于創新與研究。要把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只有企業員工不斷的創新實踐,用最新的前沿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夠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與人”的競爭。我們要盡可能地吸納更多的精英人士加入到機械自動化設計與制造的大家庭中來。“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智慧的精華,促進機械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不但要抓好自身的業務能力學習,更要注重日常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做好日常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可以節省不必要的財力與人力成本,促進機械自動化朝著一條健康的道路上發展[2]。
目前,機械加工制造產品存在一定的誤差率,這是與目前的技術工藝不精有著直接關系的。我們一定要加快技術的創新,控制機械加工制造的誤差率。我們一方面要從機械加工制造的流程入手,明確加工產品的標準。要保證對于加工產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機械加工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積極采用誤差補償法、均化原始誤差法、原始誤差轉移法等多樣化的方法與手段,對已經存在的誤差進行修繕。
企業的培養縱觀我國現階段機械自動化設計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我們必須要發現差距,找準目標,迎頭趕上。我們要積極借鑒國外機械制造自動化設計的先進經驗,抓好機械制造企業的思想意識形態。我們必須從思想源頭抓起,提高機械制造企業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發展能力。要不斷完善機械自動化水平,改進相配套的設施配件,注意機械自動化設計的實效性。另外,遵循可持續性發展戰略思想,重視“開源節流”。將追求經濟效益和發展社會經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來抓。只有“雙腿走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取得一定的競爭力[3]。
在開展自動化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盲目引進國外的技術與設備。而是應該立足于本國的基本國情,有目的性的引進國外的核心技術與設備。我們科學技術人員應該要開展“科技創新革命”,加強機械設備的改造與利用,促進機械制造行業的不斷發展。
綜上,我國的機械自動化生產應用研究相對西方國家的工業晚很多。直到20世紀初才第一次將機械自動化應用到冷鏈加工技術,真正推廣使用機械自動化技術生產是在60年代的時期。計算機系統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作為機械生產和管理的重要支撐技術,直接影響各企業的生產設計,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計算機系統在機械自動化的設計與制造中的應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很多中小型的企業并沒能重視機械自動化方面計算機輔助設備的落實。另外,在機械設計與制造方面,CAD繪圖軟件機械設計成為我國目前最主要的設計方式,漸漸代替繁瑣復雜低效的紙面設計,在設計方面大幅度減少了人力的投入。雖然這幾年國家意識到了機械自動化設計的重要性,在其研發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但在技術水平方面,我國仍然難以趕超西方發達國家,主要還是由于我國機械自動化領域創新能力的缺乏以及高精尖技術的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