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艷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人民政府 山東棗莊 277217
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各項惠農強農政策陸續出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始出現并興起,但由于各項主客觀因素的限制與制約,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存在著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實際的生產經營質量較低,難以真正滿足質量興農的要求,亟待進行改革創新。因此,相關部門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創新農業經營模式,順應質量興農戰略要求,以有效克服現階段的發展困境,切實提升生產經營質量?,F就對質量興農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策略進行詳細的探討。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所進行的產業化發展,推出了相應的惠農政策,更多具備物質資源、運營能力以及一定經營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在這些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當中,仍然存在著實力不足和發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問題,使其在經營和生產方面無法保證足夠的質量,這很難滿足我國的質量興農要求。農業部在2019年出臺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內容,在該內容中明確指出了我國的農業發展必須要堅持綠色化、品牌化和優質化的基本方向,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農業全方位質量效益,由此可見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想要克服這些問題,就必須對原有的經營模式進行積極的創新,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自身的生產和經營質量,達到質量興農戰略的需求[1]。隨著我國近些年來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高速發展,質量興農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明確,在質量興農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內容主要體現在生產質量和經營質量這兩個方面,具體包括了對于農產品的特色化、優質化、多樣化和品牌化發展,在經營質量層面上,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利用創新來起到引領的效果,從而同時提升生產質量和經營質量這兩個方面,對于產銷一體化進行充分的完善,以實現全鏈條的發展,對質量興農進行助推。作為一種新型的發展模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發展在質量興農的視角下需要能夠區別于傳統的發展規律和特征,對相關的理論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在質量興農的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的創新情況雖然有著多種方式,且相互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但實際上相互之間的特征都比較相似,主要包括了集約化和市場化等幾個方面,通過市場化發展能夠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低商品率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這樣能夠更好的實現農產品的合理供需匹配,因為市場化的發展,使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更加準確的獲取市場信息,實現各類資源的有機整合,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損失。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專業化發展,能夠明確自身的優劣勢,將經營生產集中在幾個環節當中,提升內部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時也節約了工作的時間,進而組成一個效率更高的運行體系。另外,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集約化發展,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切實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這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應用和設備人力等方面能夠帶來更多的優勢,高效利用各種生產要素來實現增產增收。
目前,我國積極追求和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專業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龍頭企業。各種新實體的整合,實現了“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順利連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類型如下:
家庭農場的發展既是我國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制的關鍵,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制度層面上符合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完善基本農業經營制度的要求。在未來,家庭農場將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基本主體。
專業大戶是在國內承包經營框架內發展起來的,在家庭經營方面具有優勢,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周期長、監控難的問題;同時,也有一定規模的優勢。與聯產承包經營下的農戶相比,其規模經濟效益和效應更為明顯;同時,大戶生產經營專業性強,市場性強,原動力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較明顯。由于專業大戶同時具有家庭化和規?;洜I的特點,將成為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
在新時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比重將超越傳統的家庭農業模式,在這種結構優化和演進的趨勢中,農民合作社將處于主導地位。農民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為組織內部農戶提供規范的生產管理方式。因此,普通農民、專業大戶等企業主體通過合作社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農民合作社的作用越來越大。
農業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產品供給問題的重要支撐,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制的關鍵。新時代龍頭企業的發展是迅猛的,從管理和市場的角度來引導農業和農產品的發展,而不是限制其發展,以社會化生產的形式在下游的農業產業中工作。
中央一號文件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農業是一個政策關聯度極高的產業,而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成為中央政府重視農業農村發展的專有名詞。
從經濟環境來看,我國中央政府始終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以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為例,多年來,中國第一產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且在2013到2018年連續六年持續10%以上的投資增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需要規?;洜I,土地流轉是實現規?;洜I的關鍵因素。然而,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村土地轉讓仍存在許多障礙。首先,由于農村的土地情況復雜,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農民不太愿意轉讓土地;其次,土地流轉機制對農民來說還不夠健全,部分土地流轉的效益還不夠大,不足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土地流轉價格的提高增加了生產成本,后續經營影響了經營者的土地流轉積極性;最后,設施用地難,幾乎所有新型農業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都面臨著這一問題,一些項目因為得不到土地而受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與現代農業發展同步,走在行業前列,必須在生產經營、管理和營銷等各方面積極創新。創新離不開世界級的專業人才。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在工作報酬、職業發展前景、生活條件等方面缺乏吸引力,新型農村創業主體往往欠缺管理人才、組織人才、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高素質農村勞動力正穩步向城市轉移,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民往往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現代農業技術知識。
最近幾年,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也有一些方面需要改進并優化,首先是大數據、智慧農業、職業培訓、市場開發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急需扶持政策,質量安全要求進一步完善;其次是地方政府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時,往往不支持小的、弱的,使得一些中小企業很難得到政策支持;再次是目前政府支持農業的資金來源相對分散,不同的管理方式有不同的部門,部門之間的預通風工作不到位,可能會導致一些實體對支持重復獲得,雖然一些其他實體仍然能夠得到政策資金支持,很難形成一個支持力量;最后是從當前來看,政策支持的新型農業企業實體在具體內容、核心、類型、強度、秩序和支持模型和其他方面而言,仍有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缺乏審查和研究。
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為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主要任務是:一是通過貼息、補貼、激勵等方式,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生產服務設施、建設原材料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促進技術改造升級、建立科技研發機構等;二是加大品牌建設扶持力度,對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省級著名商標、“三品一質”認證的企業給予獎勵;三是與各類支農項目相結合,重點扶持農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大型經營主體,在建立農業相關項目時應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向;四是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元化功能拓展,為提升農業行業價值鏈的各類經營主體提供財政激勵;五是充分發揮好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
農業信息技術是建立新模式的基石,隨著“互聯網+”理念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是無止境的,新模式的內在依賴于網絡及其通信。
完善的新農業綜合企業實體的持久力是人才支持,而人才培訓至關重要。實行分類引導和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激勵和吸引有技能、有業務、有管理的優秀人才和更多的農村專業人才加入并組建新的創業主體團隊。建議在農村地區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區,引導農業院校大學生返鄉創業,特別是要鼓勵大學生“村官”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就業,可以考慮向相關企業引進大學生薪酬和社會補助,新創業主體經營者進入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陽光工程”等開發項目,提高新創業主體整體經營素質[3]。
農村再生戰略的實施需要大量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生產經營實體,目前我國農業經營主體以家庭為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高水平組織能夠適應市場更快的變化,化解農產品供需矛盾。它反映了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培育和發展農業經營主體是新農村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