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國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涼亭鄉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 河南信陽 465424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國民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農村經濟也不例外。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企業又是鄉鎮經濟的重要支撐,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項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企業在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鎮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何借助農村企業促進鄉鎮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基層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所要思考的關鍵課題。現就對農村企業及鄉鎮經濟發展進行詳細的探討。
農村集體經濟是指主要生產資料歸農村社區成員共同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共同享有勞動果實的經濟組織形式,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形式產生的合作經濟,是一種社會性的集體所有制的經濟[1]。
農村集體經濟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政治性農村集體經濟、農業生產性農村集體經濟、工業性生產農村集體經濟、資本經營性農村集體經濟、行政管理性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我國農村建設的重點,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按照他的發展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資產經營模式;②土地經營模式;③入股分紅模式;④產業帶動模式;⑤服務創收模式。
1.3.1正確利用農村土地,發展特色產業
一直以來,土地都是農村發展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生產工具,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需要將土地進行優化利用,以土地作為發展基礎,挖掘土地的優勢,發展農村特色產業,要堅持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結合自身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創建屬于自己的有優勢產業。
1.3.2優化農村資源
農村資源一直以來都是比較豐厚的,相比城市具備一定的優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可以通過各種招商引資的方式,將農村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發揮資源的內在潛力,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1.3.3正確使用各項政策扶持
我國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制定了各種的保障措施,各政府部門應當正確利用這些政策扶持,抓住機遇,爭取更多的資金扶持,將政策與資金有效結合,積極開發農村的各種資源,幫助農村集體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1.3.4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機理
為幫助農村企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從本質上解決現在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查找農村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利用各項有效資源,幫助農村集體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農村企業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作用不容小覷,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從改革初期的社隊企業到現在的農村企業,農村企業對村鎮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地注入活力,幫助農村發展經濟,對提升當地的財政收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巴彥淖爾市的全盟鄉在發展農村企業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還增強了當地政府的財政實力,僅在1990-1995年中,向國家上繳的稅金就高達19661萬元,帶動和吸納當地農民勞動力83121人,為當地的經濟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2]。
農村企業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總體經濟發展,政府制定和出臺的各種激勵政策,還為農村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幫助企業獲得更多地發展,總體經濟實力得到提升;農村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地農民就業難的問題,企業想要發展就需要創造勞動崗位,注入更多的勞動力幫助生產,相比進城務工,同等環境下的農村企業更具優勢,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更好的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
當前制約鄉鎮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各種環境的影響因素,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優勢,比如交通、人才建設等;發展觀念陳舊,管理方式單一,有的管理者不注重管理方式的創新,仍然沿用保守陳舊的管理理念,不利于企業的成長;政策支持不到位導致的農村企業發展不起來,無法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2.4.1缺乏人才隊伍建設
從當前的發展來看,人才隊伍的建設缺乏是制約農村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大多數的人才不愿意扎根農村,主要是因為環境惡劣和條件差等,農村的基層工作人員需要處理的事務較多,無法集中精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加上有的基層干部人員文化程度不高,無法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與組織能力,無法帶動鄉鎮經濟發展。
2.4.2資源匱乏
很多村落能夠利用的資源較少,無法從資源利用上入手發展經濟,發展途徑單一,總體經濟得不到提升,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能夠申領的政策扶持項目就較少,導致后期的發展無法取得實質性進步。
2.4.3財政支持不足
當前,大多數的農村集體主要是依賴扶貧資金的支持,缺少項目發展的資金支持,資金不到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就處于停滯狀態。
根據調查某縣的鄉鎮集體經濟基本情況得知,當縣一共有22各鄉鎮,156個行政村,農戶數量為1.1萬戶,農業人口5萬人,農村勞動力3.3萬人當前成立的農村合作社共計133個,全縣農村集體資產共計43891.09萬元,負債共計5972.82萬元[3]。
為了改善當前存在的經濟發展不起來的問題,當地政府首先從問題的本身進行考量,明確自身的發展思路,進行摸底調查等工作,并做出了明確的工作思路。通過制定各項政策,招商引資等方式,幫助當地企業注入新鮮的活力,通過政策引導,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鼓勵當地農民發展集體經濟,以村組作為發展的對象,建立特色化產業鏈,實現資源互補和利用,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產業。
這個縣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思想束縛等原因,導致總體經濟實力得不到提升,很多農戶的思想還是存在守舊的狀態,他們沒有創新意識,缺乏對現代社會的認知,很多農戶僅僅依靠種植農業或者其他的畜牧業,認為只要將自己的土地種植,解決溫飽問題即可,其他的問題不用考慮,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對未來的發展沒有認識,與城鎮居民的思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導致當地的總體經濟得不到發展,處于被動狀態。
為了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提升農村企業生產力,促進彼此之間的成長,是十分有必要發展鄉鎮集體經濟的。自改革開放之后,很多的農民開始對農村經濟關注,想要改善自身生活水平,尋求一些方法幫助改善,其中農村企業能夠很好地幫助農村發展經濟,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農村企業的發展對建設現代化農村有積極作用,提升了農村的生產水平,保障農業經濟的穩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制度環境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是同等重要的。但是,部分農村地區的制度管理環境仍舊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部分的農村企業管理者沒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于管理工作不重視,認為企業能夠正常運行即可,制度可有可無,長期發展下去,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無法提升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鄉鎮的經濟發展也停滯不前,不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現階段,農村企業的文化建設程度對于鄉鎮集體經濟發展較為不利,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少的農民還在沿用之前的思維方式,陳舊保守,不注重創新,加上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對于一些事物沒有很好的認識,判斷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他們很難有自己的判斷意識,沒有新的發展方向,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相對城市居民還存在部分差異,加上沒有相應的人才和技術上的支持,導致農村集體經濟得不到很好地發展。很多村部的自身環境較差,企業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補償措施不夠完善,導致人才落實到當地之后待不了多長時間,優秀的人才不愿意駐扎到農村,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更新較慢,無法及時地獲取有效信息,政府也沒有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和政策幫助企業吸引人才,長時間發展下去,對于企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都起到制約作用,無法取得進步。
農村企業想要得到快速穩定的發展,少不了人才隊伍的建設、政府的各項政策的支持以及自身的管理體制。因此,農村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的不足之處,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建立屬于自己的特色化產業,幫助帶動農村的整體經濟發展,加強科學地管理,發揮屬于自身優勢,為企業發展和鄉鎮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2.1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產業優勢
想要解決當下鄉鎮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企業以及鄉鎮政府應當正確的認識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結合自身的發展優勢,加強特色型產業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當地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特色化產業[4],從而提升當地居民的就業率,從本質上解決難題。
5.2.2建立管理機制,有效利用資源
建立合理地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收入體系,通過學習其他優秀的管理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有效途徑,將集體資源進行有效地利用,發揮產業主導的優勢,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并成立專門小組進行監督工作。
5.2.3完善資金扶持管理
政府的資金扶持政策能夠幫助農村企業渡過難關,想要幫助農村快速地發展,提高企業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應當不斷地完善資金扶持管理,將企業的問題放在工作建設的重心,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證企業能夠穩定地運行,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加大現代化生產的建設,將大型的機械生產運用到企業生產中,加快企業的生產效率[5],幫助企業生產實現現代化。
5.2.4建立完善的人才隊伍
人才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發展的核心,企業和政府都應正確認識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針對之前所說的企業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補償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企業間可以提升人才的待遇,為入駐到農村的人才解決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還可以加大扶持力度,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招標,引進優秀人才駐扎農村,對于符合規定的創業型人制定相應的扶持項目,根據創業的實際情況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幫助他們解決資金上的困難,積極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建設屬于自己的人才隊伍,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村企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大批農業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促進了鄉鎮經濟的發展。農村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的部門和人員必須認識到農村企業對鄉鎮經濟發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針對農村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缺乏人才隊伍建設、資源匱乏等問題,采取必要的措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產業優勢,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完善資金扶持,為農村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使農村企業為鄉鎮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