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波 陳榮生
1.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遼寧遼陽 111000;2.沈陽北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
在現代建筑中,暖通工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建筑建成和使用后的整體功能完善性,更關系到其能否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且隨著現代建筑工程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暖通工程的建設難度也在逐漸增加,這就需要在工程建設時充分把控暖通工程的施工質量,確保其施工水平。
暖通設計者的圖紙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思維模式影響。既想加入屬于自己的創新思維,又想符合國家施工規定,這就必須從兩者中選擇一項。在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受設計人員思維的影響,會設計更加符合自己理念的作品,這樣就會使設計和施工出現矛盾,會影響施工的質量。因為施工需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這樣就會使施工人員比較困難,或者不能理解設計者的要求,出現施工和設計不相符的情況[1]。
由于暖通工程的安裝施工都是在建筑內的吊頂空間中進行,其設計通常需要對空調末端設備、排風管、冷凝水管以及消防管等在吊頂中的位置進行科學確定。但實際施工中常常出現這些設備的定位不夠準確,甚至出現標高交叉等問題,對后續施工帶來諸多麻煩。施工中需要不斷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如此不但嚴重影響施工進度,更會影響施工的整體質量。所以施工中設備定位與標高交叉等問題也是施工質量管控的重點之一。
在沒有足夠的經濟預算情況下,建筑公司在招標時很容易會選擇與一些小的暖通公司合作。這些公司在市場上的資歷尚淺,且本身并沒有足夠的實力與話語權,所以相應的價錢收取不高,符合建筑公司的經濟情形。但是這種施工合作雖然價錢看著經濟實惠,合作卻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因為暖通公司資歷不高,當然它聘請的暖通設計師也就經驗尚淺,可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經驗比較少,他們不知道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到設計上,這很容易在設計圖紙時走彎路,而公司又沒有配備技術人員進行實際檢驗,這樣最終導致的同樣是設計不達標,雙方合作終止,使建筑工程不能保質保量完成[2]。
在暖通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對施工設備、材料的質量管控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要做好這方面管控工作,首先從采購環節就應該嚴格把關。具體而言,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對設備和材料生產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核,并對材料與設備的規格、參數等數據進行認真核對,確保其符合建筑暖通工程建設要求。同時還需要做好材料與設備的質量抽檢工作,在確保所有設備材料都符合質量要求后方能應用到工程具體施工中,以最大程度保障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設備質量。
在具體的施工中往往會出現施工圖紙上對預留孔洞的位置沒有明確標注的問題,從而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務必在施工之前對圖紙進行反復檢查,從而保證施工的圖紙與技術人員的預期目標一致,并保證細節問題沒有被忽視。此外,還要保證施工的工程人員務必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并對不清楚的部分及時與技術人員進行交流。通過加強施工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的溝通與配合,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避免各類問題造成的返工,節約時間,保證能按時完成暖通工程。
在暖通項目施工實際中,多部門間的交叉施工在所難免。要設立協同機制,做好各部門溝通與協調。針對管網施工中的扯皮問題,要立刻展開多部門現場協商。參考“小管讓大管、有壓讓無壓”標準,對建筑結構及各項工程管網進行合理布置。一些項目在設計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等,各工程項目施工要做好多部門協同管理。出現的問題要實地協調,增強合作意識,確保總體施工進度、質量的有序達成。
在提升建筑暖通施工質量上,要全力做好工程施工檢查與監督工作。第一,對施工材料進行核查。無論是工程原料,還是自選材料,都需要檢查生產許可證,對相關批次的材料進行抽檢,發現不達標的,決不允許進場施工。對暖通裝備設施進行檢查,如冷水設備、鍋爐設備、空調末端設備、水泵系統、氣體壓縮、氣體輸送機械等設備,嚴格按照規范及技術標準進行驗收。在暖通施工階段,對成品要做好保護。對關鍵零部件進行全面質檢,特別是閥門質量檢測,要堅決避免閥門滲漏問題。對管件材料、散熱設備進行質量控制,檢查相關設備的質量證書、技術標準、規格及功能要求,使其符合工程設計標準[3]。
建筑暖通工程是一個結構復雜,流程繁瑣的大工程,因此工程內部各個部分的銜接和管理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對工程中所使用的設備,應聯系相關專業的人員進行安裝工作,從而節約施工人員的時間。同時,對審核通過的工程圖紙,也要安排相應的專業人員對圖紙進行解讀,并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給施工人員安排任務,從而避免施工人員發現圖紙與現實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存在結構、技術等方面上的矛盾時私下對圖紙進行更改。另外,也要嚴格履行監督職能,對關鍵工序的驗收工作,每一環節的負責人都務必進行簽字,保證環環相扣,在出現問題時能找到負責人,防止推卸責任,提高工作人員的謹慎程度。
現代建筑設計與施工中,暖通工程占據重要地位。暖通工程因涉及眾多管道的安裝、施工與調試,使其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與質量風險。因此,要對施工要點進行梳理,并做好質量控制措施,提升建筑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