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佳欣
(南開大學,天津 300071)
隨著最后一批“90后”開始步入職場,在現代企業中,員工個性與需求也變得比以往更加多元。如果說在我國大環境背景下,“60后”是體制內的中流砥柱,“70后”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80后”是自我意識崛起的一代,那么“90后”“00后”則是新知識經濟環境中多元的人格統一體。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商業環境越來越復雜、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同文化互相融合,甚至是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現代企業同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讓作為企業重要資源的人才在這樣的環境中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動企業進步的同時,又得到快速成長,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變得無比重要。這個時候,心理學便可作為一個有力的理論方法,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導。
實際上,本文的心理學是狹義的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心理學,是人通過五官感知到現實世界后,在人腦中經過意識加工而表現出來的對事物的理解、待人接物的風格以及對自我的認知。心理現象又可以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包含了個體從獲取信息到儲存信息再到加工提取信息的完整過程,解釋了人之所以成為這個獨一無二個體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個人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等,尤其是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和能力形成,以及做事的動機和態度都對其在企業中的工作有重要影響,這是我們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要關注的重點。
雖然針對人的管理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古代有吏制,近代有人事科,但是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要說國內企業對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了,就連現代化的管理都是相對落后的。隨著我們近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現代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認知也逐步加深,也從過去簡單的雇傭關系慢慢演變成企業和員工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從過去如何讓員工通過螺絲釘式的簡單勞作提供更高的產出,變成雇傭者思考如何更好地選、用、養、留的復雜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心理學知識對于認識員工心理個性、動機和能力,以及甄別員工價值有極大的幫助。
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來說,心理學能夠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論指導。例如,心理測量學可以在人才的選拔上給予一定的方法支持;群體心理學可以讓團隊管理者更好地凝聚團隊心智;人本主義心理學將個體看成不斷發展、積極向上的個體。諸如此類,我們在心理學的理論框架下隨處可見。而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個體的行為是受到心理活動指導的。并且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正是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管理員工行為的。企業可以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研究個體個性特點,并結合個體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實現人盡其才的目的,幫助不同的員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崗位,并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心理學在企業人才選拔和培養中的應用。各個企業在進行人員內部調整及外部招聘時,都需要制定明確的標準,這個標準既要順應企業的發展,又要符合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從而使企業更好地排兵布陣,吸納合適的人才,推動企業進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而現代企業除了要有專業技能過硬的專業化人才,還要重視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質。只有軟硬件都合格的人才才能在工作中遇到困境時從容不迫,依然創造出超高的績效推動業績目標的達成。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員工在遭遇失敗時,想到的不是自暴自棄,而是查漏補缺,及時改善;在受到表彰時,不是驕傲自滿,而是謙虛謹慎,繼續學習進步,以取得更高的成就;在企業遇到困境時,克服困難和企業共同進步和發展。
一旦人才進入組織內部,企業各級管理者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培養和留住人才。對于企業而言,組織能力不僅是擁有完善的流程和基礎架構,更重要的是協同全員為了組織目標齊心協力、上下同欲。在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心理學可以從自身學科的角度,通過對員工心理情況的把握,了解員工所思所想,并通過長時間的心理強化影響不斷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第二,心理學在基礎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實際上,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是以基礎的員工關系為日常形態展開的。人力資源工作不像市場或者銷售等類型的工作,能在一定階段有很明顯的外部成果展示。這些基礎的人力資源工作就像企業的基石一樣,支撐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對于企業來說,要想長期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順應變化和競爭是外顯因素,對內同時要建立科學、人性化的基礎人力資源工作體系。員工作為企業開展一切工作的單元和主體,在對員工進行日常管理時,要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尊重人的個性特點,通過外顯行為分析,利用績效等引導手段,使員工的成長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使員工個人的職業路徑更加明確。當然,不是說要讓企業將員工完全同化,而是希望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心理學的一些知識,在基礎人力資源工作的輔助下,真正識別出哪些員工是適合和企業共同走下去的,而那些可能不合適的人員也可以通過這個管理過程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當代的“打工人”在選擇工作時,基礎的現金收入、工作環境、未來的晉升等是一部分影響因素,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關注一家企業的彈性福利。目前,很多大型企業會把公司擁有員工心理健康咨詢平臺作為一項吸引外部優秀人才的有利福利,規模較大、變革較快、體系相對復雜的組織更愿意通過提供外部心理輔導的形式幫助員工改善心理的不適,讓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例如,一些大型的IT服務公司或者一些分工精細的組織。同時,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管理者對心理學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的重要意義沒有較深入的認知,但他們也在組織的一次次變革中不斷地學習和關注心理學知識,并把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的管理中,也確實發揮了一些作用。
雖然通過收集的數據發現大部分企業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者對于心理學知識的應用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心理學實際上還沒有完全形成體系。
第一個問題是沒有系統性。心理學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滲透,但是實際并沒有突出且統一的方法論,因此很難復制。再加上人的心理是獨一無二的,很難一言蔽之,導致很多人力資源管理者使用的心理學知識往往是零散的,很難完全總結并復制。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缺乏完整性。部分企業管理者對心理學一知半解,認識相對淺薄,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問題。例如,無效激勵、無效溝通,在員工表現出習得性無力感的時候,沒有有效地干預,最終使員工喪失信心,甚至導致員工與企業互相不認可。這些都是企業在運用心理學進行管理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時需要面臨的挑戰。
心理學與人力資源管理都屬于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領域,二者密不可分。心理學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知識可以使實際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知識經濟時代,任何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的競爭,是頭腦和知識的競爭,只有協助員工以健康的心理狀態應對挑戰,才能讓員工在競爭中保持一路向上的斗志,才能讓員工與激烈的競爭泰然相處,其結果便是帶來企業和員工個人的互利共贏,管理也會變得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