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蓉
(四川天啟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由于建筑行業存在稅種多、納稅流程煩瑣、涉稅面廣等實際情況,以及企業在稅收管控機制、納稅流程、納稅項目管理、人員專業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企業面臨較大的納稅風險。這就需要建安類企業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從企業的稅務管理機制建設、稅收權責分配、人員素質提升等多個角度加以完善,降低建筑項目的稅收風險發生概率,增強企業納稅風險防控能力。
稅收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防控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涵蓋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其對企業成本管理、現金流管理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稅收管理不當,很可能受到法律制裁,企業的經濟和聲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時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因此,稅收風險管理是建安類企業經營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戰略目標有效且必要的管理手段[1]。
建安類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有自己的行業特點,它的經營分布點不固定,涉及面廣,經常提供跨區域性的勞務和建筑安裝產品。并且存在工程工期長、成本核算程序復雜、施工項目所屬區域的納稅環境有較大差異等特點。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建安類企業稅收風險管理難度較大。很多大型建安類企業承接了跨省、跨國項目,其稅收風險管理需要面對不同地域的稅務機關和稅收政策的考驗。不同地域稅收機關對建安類征稅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存在較大的偏差。
實際經營管理中,企業的各項活動和各管理環節都會涉及稅收風險,只是相關人員的稅務管理意識淡薄,導致企業存在較大的稅收風險。同時,一些企業認為只要減少稅務管理納稅份額,盡可能地拖延納稅期限,就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2]。殊不知,正是這種錯誤思想和僥幸心理給企業帶來更加嚴峻的稅務風險。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安類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減,如果再因為一些微小的經濟利益而使企業卷入嚴重的稅務稽查事件中,很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以往的稅收管理政策文件和規定,都把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和財務報告等指標作為管理的重點內容,而忽視了對企業稅務風險控制方面的管理。雖然后來國稅局發布了有關文件對稅務風險控制管理作出了補充要求,但受到長期經營管理方式和環境的影響,一些建安類企業還是沒有給予納稅風險控制工作足夠的重視。
大型企業財務人員日常的核算和管理工作已經相當繁忙,再加上稅法政策不斷改革,他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稅收法規和政策,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壓力,工作時有力不從心,更無法精準地把握相關稅法內容。由于稅法修訂前后差異較大,如果企業稅收管理人員對這些稅法修訂細節研究不到位,就會增加企業稅收成本。比如,由于對新的稅收改革條款不精通,許多建安企業的財務人員在處理不動產租賃業務的稅務時,不知道如何進行進項稅額抵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企業的稅負,處理不好收稅和計稅之間不平衡的矛盾,從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稅收風險。
根據建安類企業容易忽視納稅風險的問題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企業的內控管理體系沒有充分發揮其防控風險的作用,從而導致企業存在較大的稅務風險。建安類企業應努力建立完善的稅務內控管理體系,加強稅收管理。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應針對當前存在重大財務風險的環節制定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確保稅收管理的程序化和規范化。結合自身運行特點,綜合考慮稅收風險管理成本和效益,制定權責分明的稅收管理機構和崗位,以便企業能夠及時獲取稅法更新的信息,并及時作出相關稅收管理的調整。在管理過程中,盡量提前考慮各管理環節,通過事前規劃和事中控制,達到提前發現和防控稅務風險的目的。比如建安類企業在采取具體內控措施時,把普遍存在的二級以下的分支機構納入稅收內控體系中,對其稅收登記、日常納稅申報和繳納工作進行規范管理[3]。
對企業稅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要求比較高,需要企業設置合理的管理崗位,任用專業素質過硬的人員擔任這一重要職責,實現防控企業稅務風險的最終目標。建安類企業在日常管理中還要組織涉稅業務人員參加培訓學習,不斷提升有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素養。深刻理解各項稅收法律法規,是企業涉稅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的專業基本能力;熟悉企業的各項業務內容和整體戰略發展目標,避免因不熟悉業務對有關稅收政策和規定理解不透徹,對企業的整體戰略發展規劃不了解。
稅收管理不能僅僅把少繳稅、延遲繳稅當作管理目標,應把風險控制作為稅收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制定科學可行的稅收管理規劃,并確保規劃的執行效果[4]。當前,建安類企業的增值稅業務逐年增多,尤其是其中存在的混合銷售行為大幅增加。如果企業為了降低稅負,盲目地對增值稅管理內容采取節稅措施,極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稅務風險。企業應從稅收風險管理設計原理出發,通過評估增值稅的稅負水平,分析稅收中是否存在問題,然后進行合理的稅務規劃,實現防控稅收風險的管理目標。
建安類企業稅收管理人員應在工作中掌握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并結合自身企業發展情況,遵守有關稅收法律制度,合理進行納稅申報。比如,很多地方的稅務機關都按照建安類企業營業額的相應比例,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征收個人所得稅,但后期稅收處理,既不能作為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成本進行處理,又不能從員工的工資中扣除,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這時就需要財務人員通過規范性核算和分配操作,合理運用相關稅收政策,爭取稅務機關按照查賬征收的方式征收,然后根據有關規定申報繳納稅款。企業的涉稅人員根據自己熟練掌握的稅收政策和文件,通過合理的稅收規劃管理,不但能規避企業的稅務風險,還能降低企業的繳稅成本,增加企業的經營收益。
建安類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管理特點,把稅務風險管理分配落實到企業各管理環節,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水平。稅務部門要加強對企業涉稅工作、項目、稅務知識的培訓,比如發票的完整信息、真偽查詢、外管證的開立、注銷、稅務繳納等。企業將稅務風險管理工作量化后,計入項目部的整體考核體系中,最后把財務部門的評價分數作為項目部的稅收風險管理評定標準,提升各管理流程工作人員對稅收風險管理的積極性。
稅收信息的收集、整理、傳遞工作,需要企業依托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稅收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及時根據國家稅法政策進行系統更新。通過信息系統,加強企業內、外和施工點的信息溝通,及時發現稅務風險隱患,適時處理。建立完整的企業管理制度,規范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提升稅務風險管理帶來的收益。加強內部控制和信息化系統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控制重復涉稅項目。
我國稅收制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完善,稅收政策變化比較快,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一般都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區域性限制,這就要求建安類企業稅務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加強學習,準確掌握國家現行的稅收政策和精神,同時注意及時合理地運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實時掌握國家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動情況,適時運用國家的稅收政策,降低自身的稅收成本。
建安類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具有復雜多樣的特點,稅務政策的不斷更新給建安類企業帶來了較大的風險,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當前的稅務管理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提高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促進企業良好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