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渤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近年來,“高質量發展”逐漸成為了各個領域樹立口碑的基石,對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設來講“質量”就是根本,那如何能夠“高質量”的完成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就是參建各方努力探討和思考的方向。同樣,作為工程建設中的監督者,各領域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創新監督工作模式。中國海洋石油中下游項目工程質量監督已全部開始使用監督信息化系統,信息化系統的使用使得項目監督工作更加科學、嚴謹,同時監督工作效率也有了較大提升,但是信息化系統的使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使用中難免會遇到各類不合適之處,為此研究、探討關于監督信息化系統與工程質量監督有機結合的方法并能實際運用于各監督項目,是目前監督工作的當務之急[1]。
現階段中國海洋石油(以下簡稱“中海油”)中下游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面臨著投資建設項目多、投資額度大、建設項目地域廣、監督機構和專業人員配置少等四大主要問題,現有監督機構數量和人員無法滿足中海油的快速發展,呈現出以下問題:
此問題應是國內各行業工程質量監督站遇到的通類情況,僅以中海油化工質監站2019年統計數據為例,在監項目23個,項目分布10余省份,但化工質監站各專業監督人員總共僅有17人,其中一級監督工程師9人,二級監督工程師8人,如果緊緊依靠原來的監督方式方法進行監督工作,人均監督任務會非常重,監督工作的效率也不是特別高,整個監督任務是非常吃緊的。
受限于監督站規模以及人員編制等問題,如果某專業僅有一名監督工程師,站內監督所有項目的此專業僅依靠這一名監督工程師難免會出現監督不到位的情況,所以應該對監督工作予以統一化、標準化建設,形成統一的監督方式方法和標準,能有效提高站內監督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水平[2]。
以往的監督工作中形成的資料、數據大多以紙板為主,再往前十年甚至連監督記錄都是手寫版本,監督數據的收集、匯總往往非常耗費人力并且效率有限,對于數據的分析那就更是無從下手,所以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數字化勢在必行。
綜合以上工程質量監督現狀,適應國家對監督現代化的新要求,以達到更好地履行國家發改委授權的質量政府監督職能,滿足中海油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具有中海油特色的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管理系統應運而生。
該監督系統主要實現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全周期過程的監督管理信息化、數字化,規范監督工作流程和提升整體監督效率,展現中海油質量監督特色,通過打造“基礎平臺層”、“業務應用層”、“決策支持層”三層架構,實現質量管理的程序化、精細化、標準化、數字化、網絡化、無紙化。通過建立中海油工程質量監督信息數據庫,實現綜合數據的收集、匯總和處理分析,為中海油工程質量管理和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撐。
該監督系統不僅僅是監督人員使用的系統,受監項目的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同樣有相應權限進入系統,上傳相關監督過程資料和處理監督質量問題等。監督注冊、監督組成立、監督方案和計劃書、監督交底等所有監督流程的審批都可以通過此系統實現線上無紙化辦公;監督過程的記錄和專業監督表單的填寫全部都可以通過該系統記錄、匯總、分析,大大提高了監督工作的效率。
有了先進的監督信息化系統“加持”,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事半功倍,監督效率的提升顯而易見,監督方式、監督模式的改變也需要監督人員去適應、學習、掌握,為了更好的促進監督信息化系統與工程質量監督有機結合,中海油化工質監站由各專業監督工程師歷時一年編制了中海油監督工作手冊,該手冊可以說是監督信息化系統和工程質量監督質監的“紐帶”,現已在站內監督項目推廣試行,據各專業工程師反饋,該手冊實用性、可操作性非常高,對于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指導性非常強。
監督手冊編制依據的是監督信息化系統內各專業表單,與監督系統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監督系統最初上線的使用過程中,監督人員發現監督表單上面的質監點雖然非常完善,但是缺乏具體檢查內容及相關要求,在現場監督過程中往往還需配備相關標準規范予以輔助。舉例說明一下,質監點工業金屬管道焊接中某檢查項目為“焊縫余高”,監督手冊會將“焊縫余高”相關標準規范中的要求以及檢測方法和抽查比例全部列出,監督人員再依據項目執行的規范,可以快速檢查出是否合格。
監督手冊包含了監督工作程序、質量行為、建筑工程、鋼結構工程、動設備安裝、靜設備安裝、工業管道安裝、油(氣)田集輸及長輸管道安裝、電氣安裝、自動化儀表安裝、防腐絕熱、通信工程、道路及橋梁工程等十三板塊,基本可以囊括工程建設所涉及的全部內容,試行后還要對該手冊進行升級、糾錯等完善環節。
綜上所述,監督手冊的出現適時地承擔起了信息化系統與監督工作的橋梁紐帶作用,將監督信息化系統與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為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監督信息化系統和監督手冊都是服務于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是在當前新時代新思想的大環境之下,每一位質量監督人員的信條;結合化工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要求,堅持質量監管合法、合規,保持質量監管的嚴肅性,強化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為“高質量”工程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