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拉·阿先
霍爾果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新疆伊犁 835000
漢語言文學與現代文學有所不同,漢語言文學文字較為晦澀難懂,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不能理解漢語言文學中的個別字詞,就很容易對課文的意思理解錯誤,從而產生錯誤的認識。在當前的職業學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通過對重點知識的講授,讓學生來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教師的課程教授方法非常熟悉,容易產生厭倦感和疲勞感,無法提起對漢語言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職業學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采用新的教授方式向學生傳達漢語言文學的精髓[1]。
為了把信息技術更好的應用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具有對應的能力,進一步把信息技術更好的引入教學中。而目前,大多數教師都還運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其一,他們不想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與思維,其二,他們缺乏足夠的信息能力,所以造成他們不能全面運用信息技術。從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可以看出他們教學能力,教學中互動的能力,和在完成教學后反饋鼓勵的能力等。在提高這些能力方面,教師應該在日常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準確了解信息化教學優勢和需求,進一步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其實包含多個不同的小分支,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以及當代文學史等都屬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范疇。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多方面知識進行延伸,比如說文學典故、文學歷史、文學作者的背景、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等。只有學生對這些信息都有了足夠清楚的了解,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理解才能更進一步。教師在教學中理應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圖書館的資料以及網絡文獻等來幫助學生了解這些拓展內容,從而增加學生的見識,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廣度。但在實際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顯然更加注重對于課本知識的講解,寧愿將知識講得更深一些,也沒有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資源來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更加地了解漢語言文學在當前時代的應用,以至于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知還不夠全面[2]。
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質有獨屬于自己的認知,但大體上還是離不開漢語言文字、漢語言文學以及漢語言文化三個方面。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看作是一種從基礎到深化的層層遞進,其中最為基礎的自然是漢語言文字,這是所有漢語言知識的中心以及文化與思想的載體。因此,在當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漢語言文字的教學進行規范,使得其不再將幫助學生應付日常考試作為教學的目標,而是幫助學生更加靈活地使用文字,將自己所學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應用在解決日常的其他問題之中。
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方式之中,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打造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富有趣味和生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切實參與到學習之中。首先,可以實施問題清單導學。問題清單導學,就是基于教學內容,設計一張問題清單,在課堂上通過清單上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教學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些作品,如《駱駝祥子》,就可以立足課文內容,設計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對課文展開自主閱讀,把握課文內容大意與內涵思想。其次,設計趣味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文學作品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單純的講解之中,還可以構建起趣味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形成切身體會。如教學《阿Q正傳》的時候,就可以結合課文中阿 Q 的精神勝利法,構建起情境表演活動,讓學生代入阿 Q 的角色進行表演,切身體會阿 Q 的內心活動,對精神勝利法形成更深的認識。最后,還可以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為4人小組,合作對教材內容展開探究和討論,在合作中對教材內容形成深入理解[3]。
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受眾地位有所變動,這就需要漢語言專業教師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創建綜合性和多元化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以確保整體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要能夠積極探索新媒體教學的方式,迎合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專業教學的要求,提升漢語言專業教學的適應性;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能夠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與調整,結合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在應用過程中的困境與特點,與學生進行探討,這樣不僅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應用意識。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方式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重視教學語言在職業學校教育培訓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調動課堂的活躍度。幽默的語言會契合同學們的興趣點,營造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學員各方面素質的培育會受到教師教學的語言風格的影響,作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注重自身的教學語言風格,研究語言風格中的藝術特征,最終運用于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