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濱州市沾化區黃升鎮人民政府 山東濱州 256808
我國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業經濟建設。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益。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水平不高,發展受限。如果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無法與時俱進,將會無法有效落實貫徹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阻礙農業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出現了新變化,農業結構及農產品質量不斷優化和提升,農民實現增產增收。在農業經濟發展轉型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決,會嚴重阻礙我國農業經濟高效、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間差距被進一步拉大,已經逐漸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此,國家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政策,積極推進城鄉結構調整,推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良好穩定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及社會進步,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受到了猛烈沖擊,農業經濟的轉型階段對農業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轉型后,我國開始朝著工業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轉變。如何促進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進步和發展[1]。
傳統化的農業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對此,還需結合各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的全面分析,優化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要求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積極參與,充分意識到自身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積極參與到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工作中,有效解決傳統化農村產業結構的相關問題與不足,逐漸提升農民經濟水平。以此為基礎,可不斷吸引更高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村產業發展中。再通過相關惠民政策的實施,為農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除此之外,對農業經濟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管理者的責任意識,發揮出管理者自身的價值與作用,帶動更多農戶積極參與到農產品加工中,可使農副產品提升生產價值,使農民的經濟收入渠道越來越廣闊,逐漸改善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為農民生活質量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引進,可對農副產品進行特色研發與生產,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發展競爭力,逐漸擴大我國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使更多農戶可根據自身的生活需求,積極參與到農業生產、農副產品生活等各環節中,吸引更多的人都積極參與到農業發展領域中,充分發揮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與價值,為我國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
農業電商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宣傳自身的農業產品,打造好廣告投入到企業的用戶群中,通過大數據獲取用戶群體的信息,準確定位人群,為人群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廣告。定期與消費者溝通,及時的調整和聯系用戶,了解用戶對產品的反饋。
由于傳統用來發展農業的技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大數據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而且也有了十分顯著的作用,面對這種情況,農業人員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緊跟時代發展,學習新技能,做好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和發展中多加嘗試,使用大數據技術提高大數據技術的作用。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在我國各行各業中都有廣泛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技術,能夠推動農業經濟快速向好發展。信息化建設不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還需要將各種農業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如人工栽培技術、種植技術、病蟲害預防和實時監測技術等,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產量。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時監控農業生產的所有環節,利用計算機收集并分析數據信息,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例如,一些農村在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和數據登記,通過線上系統形成專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線上登記表格,建立信息化數據庫,記錄土地承包經營權相關的合同、土地面積、登記信息、證書等信息。這樣日后在信息查詢或者發生糾紛時能夠及時查找到相關資料檔案[3]。
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需要大量專業性科研人才。專業的學科管理研究人員可以根據我國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形勢、國內經濟發展趨勢等,制訂出科學系統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改進和創新學科內容,打造農業經濟管理精品學科。從宏觀角度來考慮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國家應制訂農業經濟管理科研人才計劃。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大力扶持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科研人才培養,通過增加財政投入等手段鼓勵農業經濟管理的專業人才積極投身到發展農業經濟的事業中去。重點培養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及長期堅持在農業經濟管理事業一線工作的人員,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及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經濟長效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為促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還需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結合各農村地區的發展情況全面分析,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提高新農村建設力度,注重產銷聯合機制,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增強農民安全感,全面提升農民生活質量與經濟水平,擴大我國農業發展規模,利用農業發展帶領農民走向小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