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珂 胡琪 望彥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宜昌供電公司檢修分公司變電運維室 湖北宜昌 443000
在現階段,相關的國家部門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安全運行規范和管理制度,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且有效地避免了很多電力變電站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問題。盡管如此,我國電力變電站的安全運行管理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國家的相關部門繼續加強安全管理運行的工作,健全和完善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與規定,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和人民生活生產活動健康有序。
變電運行出現故障的自然原因主要指可能導致變電站內設備故障的周邊環境因素或自身運行因素,不受人為控制。為了保證供電的穩定性,變電站內的設備一般都會長時間運轉,而長時間持續運轉常常會造成設備零部件和線路的老化,從而影響變電設備的工作效率,尤其是設備的絕緣部分一旦老化還有可能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另外,變電站有一定的運行負荷,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用電負荷可能會超過設備的運行標準。超負荷運行可能會損壞設備內部元件,導致設備的故障[1]。
與自然因素相比,由于人為原因導致的設備故障更為常見。首先,在設計建造變電站時沒有充分考慮變電站周圍環境,在其投人運營后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故障;其次,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工作人員不按相關標準對設備進行調試和維護,往往會加速設備的老化和故障發生的概率;最后,變電站缺少應對設備故障的防范機制,對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無法及時察覺,在故障發生之后,反應緩慢,相關工作人員專業水平較差,從而影響整個變電站的平穩運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當前變電站運維工作已經制定了許多工作制度,各部門也有相關的條例,但是落實到各個層次就發現,內容不夠具體,探究不夠深入,目標難以實現。于是就變電站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問題,一定要從“變電站各項維護工作及檢修工作是否開展到位”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是否進行規范“反思,結合現有管理制度和規定,對照變電站實際運行數據進行完善和改進。比如,針對以前經常出現變壓器、斷路器、互感器等出現短路或紊亂的問題,就可以提出管理人員要加強日常巡查,每次交班在兩人交代完上階段檢查結果后再離開,定期檢查設備元件與線路,定期開展故障檢修,并做好相關記錄,讓安全制度得到完善。
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力監測數據傳輸具有更高的實時性與安全性,顯著提高變電站運行監測與控制的效率。電力變電站常見故障主要包括變電技術故障、變電設備故障和變電管理故障三部分。為保證變電站運行安全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需從上述三方面內容出發構建智能診斷系統,由數據采集、專家診斷、智能分析等為核心,快速評估變電站風險系數。采用傳感器、熱敏元件、無人機等采集電力變電站中重要設備、線路等的運行狀況,確定其電壓、電流、局域溫度、濕度等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局域網等將其傳輸到智能診斷系統數據庫中,形成完整數據支撐。由專家數據、網絡數據、案例數據等生成符合電力變壓器運行安全管理需求的知識庫。在開展安全管理時通過知識庫中的案例數據、狀態數據、知識網絡等形成可靠的診斷結果,確定電力變壓器安全運行風險系數、風險區域等。根據數據庫中的歷史數據、診斷結果(包括故障位置、健康狀態范圍等)生成合理的電力變壓器運行安全風險處理方案,并將該數據作為安全管理的參考,有效消除變壓器運行中的安全風險[2]。
隨著技術發展,新一代站用自動控制設備不斷研發,將其應用于變電站改造或建設,可實現其自動、安全、可靠運行。而先進自動控制設備往往意味著高成本,但相應的其對電力安全運行所產生的綜合價值更高。為此要加大設備成本投入,及時對站內自動設備予以更新,提高其自動控制與管理效能。而且,還應重視自動控制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強化變電設備維護投入,及時排查自動設備隱患缺陷,使其具備更加優良的自動控制性能,全面保障系統安全[3]。
電力工程的變電運行工作對專業水平的要求較高,除了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捤,還要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相關工作經驗也十分重要。因為變電運行工作對操作能力要求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操作失誤,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提升其專業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術能力。首先,專業知識的培訓。要系統地講授變電運行各環節的工作原理,幫助工作人員準確掌握可能發生故障的位置,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對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進行培訓。增加工作經驗,減少實際工作中的操作失誤,避免對變電站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安全隱患。最后,要為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提升工作人員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提升綜合能力。只有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了,變電運行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綜上所述,變電站對于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根據變電站運行管理現狀可以看出,整個變電站的運維安全與設備維護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應根據變電站的故障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建立完善的維護標準,保障變電站穩定、安全、高效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