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
梧州市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 廣西梧州 543003
在食品安全控制中,食品檢測十分重要,是科學判斷食品質量的重要依據。食品檢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管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內在要求,應加強質量控制管理,確保食品安全控制到位[1]。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檢驗制度,并形成了一套食品實驗室質量控制和管理體系。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食品檢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系統不完善,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嚴重影響食品實驗室檢測質量。因此,加強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建立健全制度,營造良好的管理控制環境,已成為新時期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中食品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內容。在食品檢測實驗室中,食品檢測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工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食品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應加強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
(1)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檢測食品是否合格,為執法機構開展執法活動提供可靠依據。
(2)實驗室測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實驗數據的失真,需要嚴格把控實驗環境來確保檢測結果可靠。
(3)實驗室檢測是高度專業的,需要標準化的操作程序來確保實驗室測試的標準化和專業化。
(4)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規范實驗室食品檢測,提高食品檢測的科學性。因此,有必要做好質量控制和管理工作,為有效開展實驗室檢驗檢測工作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
實驗室人員檢測規范化水平不高,在專業設備的操作使用等方面缺乏規范化、科學化,均會影響實驗室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2]。因此,要求檢測人員嚴格依照食品安全技術規范,建立過程質量控制措施,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樣品采集、分析、數據處理等過程的質量,為日后執法機構開展執法活動、完善質量控制體系、規范實驗室食品檢測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應盡可能地涵蓋每個測試人員,每個測試設備,以及每個測試類別的測試項目。
標準物質是對具備足夠均勻特性的物質、材料的統稱,主要以“量具”身份在測量裝置校準、測量方法評價、物質特性值測量、在線生產產品質量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食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而言,主要通過對比分析食品檢測結果與標準物質證書認定標準的統一性,確定質控效果,探尋問題原因,進行問題改正。在應用標準物質時,為保證其應用價值的最大化發揮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科學選擇標準物質,使其構成成分、濃度水平等與被檢測樣品基本保持一致,避免標準物質選擇不適宜造成誤差;②注重標準物質質量,避免過期標準物質、性質改變標準物質在實踐中的應用;③盡可能提高標準物質精準度,通常其精準度應明顯高于被檢測樣品預測精準度。
做好食品檢測樣品采集工作是做好檢測的前提,在實際的食品樣品采集程序中,根據食品的質量情況、產地或原材料地、抽檢地以及季節和所處環境等,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抽檢,制定科學合理的抽檢方案,確保抽檢樣品的代表性。隨機抽樣的方式可以綜合檢測食品的質量,在抽樣檢測時,要盡量避免對已經通過檢測的樣本進行重復檢驗,以避免浪費。
信息化技術是當前服務行業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檢測機構應該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與檢測信息的數據化水平[3]。同時,還要利用好信息化技術,做好客戶服務工作,及時追蹤客戶需求,接受客戶的意見反饋并改進不足之處,從而滿足客戶的食品檢測需求,提高機構的風評。
檢驗報告是食品評審的重要依據之一,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是影響評審結論的決定性因素。報告若缺少一個字、標點符號、百分號或單位,都將嚴重影響整份報告,所以,實驗室除了要嚴格把控實驗室質量,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之外,報告審核人員同樣需要嚴格把控檢測報告的質量與時效,提升檢測機構的公信力與信譽度。由于報告審核環節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報告的主審人員必須認真、嚴謹地審核每一份報告,針對檢測結果顯示為不合格的報告,要與實驗室操作人員再次確認數據的準確性;針對檢測結果合格且需要蓋章的報告,要及時核對本機構對該檢測項目是否具有蓋章資質;原始數據及委托書等相關材料杠改要簽字;報告審核環節要留意看樣品照片,注意樣品規格是否與客戶委托書及報告一致等。主審人員還需及時將報告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實驗室及相關部門,在源頭上減少錯誤的出現,減少耗時,提高報告的準確性和審核工作的效率。
在食品檢測中,食品檢測實驗室為食品分析檢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進了食品檢測水平的提高,以及檢測質量的提升。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體系,形成良好的管控環境,是提升食品檢測質量的關鍵內容;另一方面,科學規范地開展抽樣工作,嚴謹細致地進行報告審核,是提升食品檢測質量的重要保障。實驗室的各部門應攜手共進,齊心協力,食品檢測的質量控制才會有質的飛躍,食品檢測報告的準確性才會更高,食品檢測機構的服務才會更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