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慧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 山東濟南 250100
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是指在地勘單位經營中,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合法經營,保證經營過程中財務資金安全,會計財務報表信息準確,最后完成控制目標,提高整個地勘單位的經營管理效率,實現發展戰略。地勘單位建設項目風險較大,實行內部控制可以及時對風險進行預測、防控,將無法解決的風險轉換成可以防范的風險,并在內部控制機制下提高管理執行的運作效率,及時疏理解決中斷現象,確保管理繼續進行[1]。
地勘單位不同于其他地勘單位,主要在大型做工環境中進行,需要對項目施行中的各設備工程、生產資料、運行機制進行內部集中化控制,并進行全過程運營對接,及時追蹤重要的業務,并保證每一個產出性業務的跟蹤和防控。對地勘單位項目追蹤過程實行一人一項制度,確保工作精準進行,對于各項目中的執行崗位也要建立監督制約機制,保障各崗位制約平衡,形成制約監督系統,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原則。
地勘單位的施工水平是地勘單位保持良好經營的關鍵,地勘單位要想提升施工水平,就要根據實際經營情況來設定內部控制結構。把內部控制管理的各項制度都落在實處,防止內部控制的各項制度成為地勘單位的擺設制度,同時還能夠防止內部出現一方獨大的情況。要對地勘單位的結構做重新整理,自上而下全面優化單位治理結構,使地勘單位內部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約與監督的關系,從根本上提升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提高管理平衡性和管理水平。首先,單位黨委要積極完善并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有效構建責權利融為一體的決策機制。根據單位經營特點及管理要求優化現有內部控制流程。建立符合單位實際需求,規范統一、運行穩定且操作方便的內控體系。其次,精簡機關科室,縮減管理層級保障工作效率。構建相互牽制的崗位職責機制,分離不相容職務,對各工作崗位進行合理設計以此構建制衡機制。應用量化考核指標,完善人資政策與績效考核機制,改善傳統績效考評模式,加強考核監督,保障考核工作的嚴肅與權威性。最后,針對內控做好制度、規范與辦法宣傳培訓,提升單位人員內控思想意識與理論水平[2]。
首先,地勘單位要結合自身經營業務和組織結構的特點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內控監督制度,用來明確監督人員的工作重點,在財務管理中重點關注資金的流動和使用動向、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以及財務憑證和數據的真實性等。其次,在選用監督人員時也要進行充分的資格審查,從源頭上有利于保障監督評價的公平公正,防止一些徇私舞弊等現象的發生。最后,監督評價與績效考核相聯系能夠更好地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內控監督人員可以對觀察到的財務流程規范性等實際情況進行評價,并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激勵財務人員做好本職工作。
建立一套嚴謹且合理的審計監督機制能夠提高地勘單位的監督職能,而在實施過程中,地勘單位一定要保持審計審查工作的獨立性,還應充分利用監督機制,發揮出監督機制在施工項目中應有的作用與效果,從而使地勘單位的施工項目順利完工,讓地勘單位的整體效益得到保障。
不同地勘單位因為不同的發展機制,面臨的風險也不盡相同。地勘單位只有立足于風險現狀,找出風險發生的條件,對風險的偏好特性進行分析,制訂出針對性的策略,并做好風險預測、風險預防、風險控制等風險預警機制。首先,還要注意提高各業務人員的風險預警能力,地勘單位可以在內部成立風險預警小組,選擇領導人和負責人、監督人,強調全員參與,加強各業務人員的風險預警意識,組織各部門之間進行風險預警協作。對于地勘單位內部業務流動性大、財務資金流動大、項目龐雜的部門進行深度跟進,做好全面防范工作,自覺養成風險預測習慣,這樣更加容易形成風險預警系統。其次,對于地勘單位管理層中的風險要及時控制,對地勘單位中項目施工的風險管理更要進行預警、評估、防控。例如,在某地勘單位項目工程管理中,要將項目部門、項目管理負責人、項目資金、項目財務、項目成本、物資采購、人員監督都融進風險預警的規劃中,地勘單位安排控制管理人員積極對采購制度進行控制,要求采購人員按照采購標準合理采購各種施工設備、施工材料,要保證采購時材料和設備的質量,盡量做到低成本購高質量。最后,在地勘單位資金財務管理上,要根據資金管理制度,落實資金管理,保證做到低投入,高產出,及時促使資金使用、回收,充分發揮資金鏈的作用,優化資金管理過程,運用控制手段實現供應商、投資方、業務之間的聯系,逐步提高地勘單位在市場上的競爭力[3]。
在新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下,地勘單位的發展在面臨著更好機遇的同時也面對著更大的挑戰,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是地勘單位長久追求的目標,地勘單位可以以內部控制和管理為切入點,從財務管理入手著力提高管理流程的科學性和規范化,使兩者在相互結合中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進而轉化為地勘單位的獨特競爭優勢,為地勘單位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