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賀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600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國有企業職工思想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面臨嚴峻挑戰與考驗。當前形勢下,必須精準把握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潛在關聯,創新舉措,提升二者融合發展水平。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是承擔國家經濟建設重大使命的關鍵主體,其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關系到其整體管理成效的好壞。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下,國有企業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強化文化建設成效,有助于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秩序,推進國企管理的現代化、制度化、規范化,優化國有企業未來發展方向與道路[1]。對于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而言,二者在方式方法、目標要求、過程措施等方面存在顯著一致性,既相輔相成,又彼此依托,共同構建穩定和諧的企業內部環境。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與創新,在相關工作策略、內部管理制度、融合推進措施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融合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盡管如此,受多方面潛在要素影響,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發展中依舊存在諸多短板,需要給予高度重視[2]。
首先,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就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國有企業既要多措并舉增強自身競爭力,又要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經濟工作方面的方針政策,而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可為達成上述目標提供良好條件,最終服務于國有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其次,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具有思想認同上的一致性。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是現代國有企業的軟實力,均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管理方式與行為活動,以謀求統一性的思想認同為主要方向[3]。再次,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面向主體的一致性。無論是現代思想政治工作,還是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均以國有企業廣大職工為主要面向對象,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該兩項工作全過程,充分尊重與肯定國有企業職工的自身價值。
在現代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發展條件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與自身發展所面臨的潛在威脅要素更為復雜,部分威脅因子辨識難度較大。在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協調推動下,可在優化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匯聚形成強大的外向競爭力,而這成為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交叉性的前提與基礎。一方面,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交叉性表現在開展方式上,二者均可通過講座、研討、匯報等方式進行,使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貫通。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交叉性表現在預期效果上,二者均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企業價值觀、認同感、歸屬感方面實現交叉互動,引導國企職工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彼此關系[4]。
根據國有企業自身規模、行業地位、經營內容等客觀要素,構建系統化、完善化、層次化的功能融合體系,制定詳細可行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協同發展制度體系,為二者功能融合具體步驟、流程、方法提供必要的制度依據與保障,將功能融合的目標任務、方法措施、職責權限等固定下來,避免功能融合方案的形成與實施無據可依。對國有企業既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與企業文化建設制度進行梳理排查,對所有不符合國有企業自身實際,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條款約定予以動態化調整與改進,及時研判功能融合的階段性成效,對相關薄弱部分做出強化提升,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功能融合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5]。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結構融合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使得傳統環境下難以完成的結構融合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應通過引進現代信息化技術,搭建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信息化平臺,將二者結構融合的實施條件進行細化分解,實現可視化、直觀化管理。要對結構融合的成效實施目標管理及績效管理,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以及激勵機制,強化國有企業所有職工的思想政治意識,促進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轉化為提升企業文化建設質量的作用力,將企業文化建設成效轉化為優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