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武山縣水務局 甘肅武山 741300
隨著當前我國各個區域內工業等多元化產業的發展,各個工廠將廢水肆意排入河流中,直接使得廣大農村內的水資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惡化。另外,不達標的水質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氰化物、氟化物、鐵、砷與鋁等重金屬離子,水質超過衛生標準時將對人體產生危害,而當水的化學性狀例如總硬度、PH值、揮發酚等各項指標超過限量而產生異味,更甚至在水燒開后產生沉淀而不適合作為生活用水。因此必須要全面深化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來切實保障住戶的用水安全[1]。
基層管理和技術人員不足,素質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一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涉及的專業面廣,對基層相關人員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求較高;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規模建設時間緊、任務重,但人員儲備不足,不能滿足工程所需;三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多處偏遠鄉村,條件差、待遇低,很難吸引到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即便有人才也難以長期留用。
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中,由于部分干部群眾并未意識到水資源緊缺的緊張局面,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也較為薄弱,部分農戶不繳水費,吃“免費水”的思想依然存在;再加上部分農村供水工程因管理人員較少,導致其并未對供水成本進行核算,在水價設定上也不夠合理,這也造成農村供水工程的運行效益較低,無法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工程維修與管理當中,從而導致農村供水工程在建后管理投入資金方面變得非常緊缺。
由于農村供水工程的覆蓋范圍較廣,而且供水工程數量眾多,這也使部分供水工程因技術人員、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無法對水源水質進行及時的檢測,更缺少必要的消毒設施來對水源進行凈化處理。一旦水源受到污染,勢必會威脅到農村民眾的身體健康。
管道布置應避開易受自然災害和人為活動影響的區域。主要是:
(1)不得沿河道迎水側和堤防鋪設,因自然條件所限必須沿河道鋪設的,應在地質穩定地段鋪設。
(2)不宜沿鄉村道路鋪設,必須沿道路鋪設時,距離路肩不小于1m。鄉村道路通常比較狹窄,遇到大型客貨車交匯時,重載車輛不可避免會碾壓到路肩外,此時,若管道離路肩過近,就容易受到損壞。實地檢查中發現,有些農村供水管道緊貼路肩且埋深較淺。
(1)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單管敷設溝槽底部開挖寬度不得小于管徑中+300mm,雙管同溝敷設時管道間距不得小于400mm。《埋地塑料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范》中提出一個雙管敷設時的計算公式,筆者認為雙管敷設時管道間距與管徑關系不大,農村地區應該滿足至少達到常用鐵鍬的寬度即可。
(2)埋設方式。人跡罕至地區遇到基巖出露或覆蓋層很淺的地區,可淺溝埋設或露天明設。露天明設管道應加設保溫層并采取保護措施。農村供水管道在山區敷設時,經常經過人跡罕至且開挖困難的區域,為了節約成本,可以考慮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減少開挖深度。
(3)熟土堆放與回填。在農田開挖溝槽時,熟土應集中堆放,用于表層回填。主要考慮水土保持要求,便于農田開挖后的耕作。
(4)管頂覆土。穿越道路、農田或沿道路鋪設且管道距離路肩2m以內時,管頂覆土不得小于1.0m。這是考慮減少車輛運輸和農業耕作影響
(1)管溝槽深度。
(2)配置。
(3)水表箱安裝.
(4)管材。
(1)一般規定。管網維護的內容包括巡檢、保養與維修、搶修等工作,維護范圍包括輸配水管、附屬構筑物及附屬設施、設備。供水單位負責管網維護,并應建立巡檢、保養與維修、搶修制度。供水單位應有巡檢、保養與維修、搶修記錄,建立臺賬并歸檔。供水單位每年應不少于一次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和專業技術培訓,并應建立培訓檔案。供水單位應配備與維護作業相應的安全防護設備和用品。輸配水管發生漏水時,應及時維修;發生爆管事故時,維修人員應立即赴現場搶修,24h之內無法修復的,應及時向受影響的用戶公告,公告應包括停水原因和恢復供水時間。
(2)巡檢。內容應包括:①輸配水管有無漏水、腐蝕、地面塌陷、人為損壞等現象。②閘閥、水表井蓋有無丟失、損壞,閘閥、水表有無銹蝕、損壞等。③附屬構筑物是否完好,有無損壞,有無小動物進入,標志樁、標志牌是否完好等。④管道過橋、過路設施是否完好,結構是否松動,以及鎮墩、支墩情況。每半年應對所有輸配水管道及附屬設施全面巡檢一次,可劃分若干片區,輪流巡檢,并制定巡檢路線圖。供水區域較大或交通不便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若干巡檢工作點。每年汛前和冬季前,應對明敷或淺埋管道等易害部位重點檢查[2]。
農村地區供水管網的建設和維護與城市地區相比,有著自身特點,文章就農村供水工程管網建設和維護的主要問題,從規范技術要求的角度提出應對措施,依照農村地區特點,對技術要求進一步細化,供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實踐參考,希望通過加強農村供水管網建設和維護,提高我省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脫貧攻堅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