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艷
洮南市大通鄉農村經濟管理站 吉林白城 137100
我黨社會建設的一個主要落腳點為三農問題,只有解決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建設新農村的發展渠道,才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現階段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金融和財政支農等政策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為了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經濟發展,需要認識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金融、財政支農間的關系,找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基于農村金融、財政支農等措施促進經濟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非常重視農村經濟發展,現階段我國不斷優化社會經濟結構,并且加快了建設新農村的速度。然而我國農村在經濟發展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農村經濟中使用效率比較低。通過財政支農的方式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財政進行合理、科學的應用,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許多地域使用農村財政效率比較低,一些地區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財政撥款比例不足40%,并且存在層層克扣情況,分配至當地政府之后能夠供給應用的農村財政資金較少。在農業發展中投入較少的資金,將會對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產生嚴重影響,無法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②在農村地區很少會有金融資金投入。農村經濟在發展中使用的資金來源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財政撥款,另一方面是金融投資,金融投資又可分為社會金融、商業金融以及兩者合作。無論是何種金融資金,在農村投資中都占據比較少的比例,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土地管理策略越來越完善,逐漸使商業用地使用優勢喪失,而這會大幅度降低農村可使用土地資源產生利潤的機會,并且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農村中進入的金融資金額度將不斷減少。
農村經濟發展資金一個主要來源是財政支農政策,為通過財政支農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應該對財政支農政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遵循的基本要求進行充分了解與掌握。①明確要求重點。明確財政支農政策的重點為基本要求,這可保障財政支農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政府對財政支農政策進行制定時,應充分了解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之中的需求以及現存問題,主要是指基礎設施以及生活基礎等方面的建設。實際制定財政支農政策時,也需要考慮到當地農村經濟實際發展情況,確定財政支農政策目的、設定目標,有了明確的財政支農政策目標后,才可促進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②將農業支持以及投入加大。我國有著比較長的農業發展時間,農業在我國改革開放前一直是最大的基礎產業,對于我國民生發展有著直接影響。然而在改革開放后,為了促進其他產業發展,我國開始減少對于農業的投入,國家在工業及其他產業中投入大多數資金,以促進其發展,與其他產業發展相比較,農業發展沒有較快的速度,這將阻礙農業經濟發展。因此對財政支農政策進行制定時,應對農業重要地位有著充分的認識,以在財政支農政策之中投入更多來支持農業發展,使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③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我國有著廣闊的國土面積,各個地區及區域間農業生產情況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因此對財政支農政策進行制定時防止出現一刀切情況,需遵循因地制宜這一原則,充分考慮地區實際情況對財政支農策略加以制定。④加大監管力度。資金分配是對實施財政支農政策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這就需要政府加大監管資金分配的力度。現階段農業發展非常緩慢,難以提升農民收入,加上其生活條件有限,為了保證財政資金在這樣情況下落實到農民身上,需要加大監管財政資金的力度,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分析研究我國各地區城鄉情況數據可知目前呈現間還存在明顯的發展差距,若是無法將城鄉間的差距縮小,將會對后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在市場經濟發展期間扶持農村經濟發展,最終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1]。我國在改革開放前農村貸款以及財政支農的水平比較低,阻礙著農村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前三十年農村貸款和財政支農平均值未超過六十億,從而在農業生產方面沒有投入相應的資金,農機設施生產、研究農業科技和改建基礎設施難以落實,這也將阻礙農村經濟發展。在改革開放后,在三農方面我國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與三農間的利益逐漸轉變為“少取多予”,并且改善了財政支農、農村貸款,能夠促進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最近幾年,我國不斷提升農村金融建設,擴大財政支農力度,在經濟方面支撐著農村經濟建設,同時為財政支農提供相應環境,吸引更多投資人員。金融資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并且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除此之外,還能夠積累很多經濟剩余,轉變成相應財政,支持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時間的推移下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金融、財政支農的循環。從上述可知,財政和金融處于相互配合及補充的關系,由此推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金融能夠支持農村發展,還可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但是這需要有完善的財政支農體系加以支持,政府部門也需要引導農村減少約束金融市場的情況,避免農村金融的財政化,做好市場化經營[2]。
我國的金融制度和財政制度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不斷變遷,這不僅是受到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會受到基本發展戰略變動的影響。通過具體分析可知,我國相關部門在不同發展階段應按照發展需求對基本戰略進行制定,使得同期財政支農以及農村金融在績效上產生變化。例如:在建國初期,我國為了脫貧,比較注重重工業發展,采用宏觀調控措施來調控金融業,這會限制金融的發展,在農村農業發展中沒有投入足夠資金加以支持,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改革開放深入的背景下,我國再次宏觀調控金融業,在農村金融建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不斷調整財政支農制度,由此擴大農村信貸規模,尤其是縣鎮企業貸款能夠為農村生產經營注入動力,以獲得更高經濟收益,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通過上述可知,農村經濟發展回受到農村金融和財政支農制度的變動影響,但我國調整戰略政策將影響農村金融、財政支農以及農村經濟發展間的關系,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納入一些農村基本問題,由此制定有關制度,緩解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財務資源能夠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結合我國使用農業財政資產情況可知,在使用中央向農村撥款的資金上還存在不合理問題,應用在農村建設以及農業生產中的資金只有35%。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①中央對于農村的經濟財政撥款會經歷層層的克扣,只有一小部分資金能夠應用在農村經濟發展中;②中央開展的財政支農直接撥款雖然實現了資金的落實,但是地區政府沒有對財政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與使用,這將使得農村經濟中經濟資源的使用率偏低。
農村經濟與社會商業金融結合所獲得的產物是農村金融資金,這意味著在社會商業金融投資方面農村所占比例增加,由此提升農業生產資金,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并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商業性質的企業帶來經濟收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3]。結合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可知,農村中金融投資偏低,這主要是由以下兩種原因導致的:①在農村經濟上商業企業的投資較少,這是因為我國農村商用地管理結構和土地資源管理政策越來越完善,這會使商業用地優勢消失,最終削弱金融企業在農村土地方面投資所獲得的利益,并且受到其他因素影響,金融企業在農村地區投入的經濟資源較低。②國家政策越來越完善,加上頒布了相關制度,這將逐漸減少農村金融投資項目,對于外資沒有足夠吸引力,因此農村的金融投資偏低。
為應對農村財政支農使用資金效率低的問題,將財政支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應采用直接對接資金的方式,結合農村經濟發展落實財政補貼,政府向地方撥款,并取消逐層下達的方式,防止地區政府出現支農資金貪污的情況,在“三農”發展上落實財政資金[4]。除此之外需要輔助地區政府部門,協助部門規劃資金,落實財政支農政策時,需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對支農資源進行分配,使地區政府可通過財政支農應對農村建設與農業生產等問題。
有關部門為了做好優化農村金融投資結構這一工作,應注重開發新渠道,積極構建產品種植與銷售一體化模式,打造新型農村發展體系,將農產品影響力充分發揮出來,由此吸引金融企業來投資。此外,可通過商業銀行貸款形式獲得更多投資,不斷擴張農村生產經營規模,由此創造更多經濟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發展期間也需要關注農村資源綜合發展情況,尤其是特色資源,可運用地區優勢開展旅游產業等,擴充農村經濟發展渠道。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實施財政支農和農村金融的目的,對于政策性資金本質而言,這是政府為弱勢群體提供的制度保障,能夠補充農村商業性金融。運用政策性資金能夠發揮出支持與保護的作用,因此,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可將政策性金融業務范圍進行合力拓展,有效應對政策性資金供給不足問題。在支農領域有效拓展政策性金融,將產品滿足率提高。在我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唯一農業政策性銀行,主要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生產以及交通等農業生產領域和糧油、豬肉和棉等農產品。基于此,國家可在農業科技領域、生產環境建設方面拓展政策性金融業務。以此豐富農村信貸。另外可結合鄉村振興政策和三農政策,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向農村企業或農戶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以此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也可完善構建防范風險機制和補償機制,確保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安排專項資金與渠道,支持農村中小型企業,在教育、物流、衛生、科技以及文化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將農村物質基礎提高,推動農村經濟發展[5]。
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新農村建設,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生產都需要金融支持,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金融以及合作金融是比較常見的形式,但是難以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因此需要發展新型的農村金融組織。政府基于多元化角度,可在農村金融中引入大數據金融、第三方支付以及眾籌等新型金融模式,使互聯網金融與傳統農村金融充分結合。選擇互聯網金融時應確保平臺的透明程度以及安全性,將金融風險降低。需要政府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構建完善的征信以及保險制度,將抗風險循環系統、拯救風險制度進行完善,確保農民資金的安全。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資金的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也是這樣,而財政支農和農村金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了實現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國家促進財政支農和農村金融的發展,并制定有關的制度與政策,采取合理的策略優化農村金融以及財政支農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將農民收入提升,最終促進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