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蓉/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農村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試點試驗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方法。2010年,中央決定啟動新形勢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2011年,蘇州市入選首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目前江蘇省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數量達到5家,位居全國首位。2012年,江蘇啟動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已先后部署開展三輪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十年來,江蘇省全國和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大膽闖、大膽試,累計落實107項改革試驗任務,持續推進思想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有力推動了農村改革發展,為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勁動力。
十年來,江蘇省農業農村部門聯合省財政部門精耕細作改革“試驗田”,聚焦“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著力優化試驗區布局,把農村改革試驗區打造成全省農業農村領域改革創新的“沃土”。
創新認定機制,實現省試驗區“能者居之”。在試驗主體認定上,實行按輪調整、動態管理,不搞“終身制”。建立省、市農財部門和專家學者廣泛參與的省試驗區評審認定機制,定期選出一批改革意愿強、改革基礎好、改革思路新的縣(市、區)作為省試驗區,讓基層干部群眾充分施展改革作為。
創新選題機制,推動試驗內容“有的放矢”。統籌謀劃,周密組織,聚焦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確保改革試驗的“精度”;精心安排改革試驗內容,從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拓展到農業農村領域,確保改革試驗的“寬度”;引導每個試驗區各取所需、各展其能,集中精力和要素資源打“攻堅戰”,確保改革試驗的“力度”。
創新管理服務機制,保障改革試驗區“輕裝上陣”。出臺省農村改革試驗區運行管理辦法和績效評價辦法,推動省試驗區“規范做”“做得好”。將省級改革試驗方案由批復制調整為備案制,鼓勵省試驗區不斷調優校準改革試驗方案和路徑。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獎補資金,支持改革試驗項目建設。建立專家咨詢服務團隊,為省試驗區工作提供智力支撐。
全國和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圍繞農村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改革探索,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攢勁助力。
激“活”資源要素,增添鄉村振興新動能。東海縣2012年創辦全國首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目前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已經實現縣域、鎮域全覆蓋。蘇州市2013年推行“一村二樓宇”政策,通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有效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鹽城市亭湖區的“小田變大田”改革,破解了農村承包地細碎化難題,實現了“種好田”“好種田”“種田好”的多重目標,做法已在鹽城全市推廣。
做“優”經營體系,扶持農業經營新主體。常州市武進區2015年試點水稻收入保險,2016年被中央一號文件吸收,2020年被推廣至全省33個產糧大縣。張家港市農藥零差率集中配送模式已在全省推廣。泰州市姜堰區開展家庭農場服務聯盟試點,構建了全鏈條、全流程、全方位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模式。南通市海門區2017年率先探索土地流轉履約保險,緩解了規模經營主體的資金壓力,解除了承包農戶的后顧之憂。
夯“實”基層基礎,拓寬集體增收新路徑。昆山市、江陰市的農村“政經分開”改革,把集體經濟組織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支出職能剝離開來,讓集體經濟組織專注于經濟事務。淮安市淮安區積極探索“一點五試”集成改革,發揮“1+1>2”的疊加效應,實現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雙增強、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的改革目標。太倉市以鎮級為主,引導村集體共同建立抱團發展公司,整體提升村集體發展能力。
提“升”鄉村治理,樹立基層和諧新風尚。如皋市積極構建“1654”村民小組自治模式,打通基層民主自治“最后一公里”,提高農民的滿意度、獲得感。針對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后形成的新型社區,泗陽縣積極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徑,創辦的“小村說事日”已經成為全縣238個村(社區)每月的“固定節目”,讓村民知村情、議民務、理村事,“說”出了好民風。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更重、責任更大,更要通過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釋放農業農村發展的潛力動能。
改革試驗再加力,讓改革“加速”又“提質”。順應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動應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申報全國農村改革試驗項目,壓茬推進省級農村改革試驗項目。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推動農村改革試驗見行見效。
試驗內容再拓展,讓改革“擴面”又“集成”。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文件精神,抓好試點試驗部署,統籌安排改革試驗內容,既堅持農村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這個重點,同時拓展到農業農村,第四輪省級改革試驗將涵蓋農村承包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化肥農藥減量、長江十年禁漁、人居環境改善等15個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
成果經驗再推廣,讓改革“盆景”變“風景”。強化成果意識,緊密跟蹤改革試驗區的實踐創新活動,積極捕捉最新成果,總結盤點、評估分析,對做法成熟、契合實際、效果長遠的試驗成果,爭取及時轉化到重大決策、重要文件起草和相關政策制定中,讓改革成果成為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