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華明/江蘇省昆山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昆山市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全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多措并舉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先后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承擔“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和“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試點”兩項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入選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實踐案例1個、江蘇省農村改革試驗典型案例3個,以靚麗的成績為“十三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緊緊圍繞“到2 0 2 2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昆山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重要講話精神和江蘇省、蘇州市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加強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堅定走好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趕考之路”,努力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標桿城市,實現“鄉村讓城市更美好”。
堅持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品牌強農,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集中精力抓好“三高一美”建設,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9.7萬畝、高標準池塘4.8萬畝,2021年再啟動2.3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年底實現高標準農田基本全覆蓋。
加快建設發展導向鮮明、產業鏈條完備、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園區,現有各級各類農業園區13個。加快現代化生豬養殖場建設,努力提高生豬等重要農產品自給率。
推廣利用先進技術,加快中國農科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建設,深入開展全省數字鄉村試點工作,打造更多智慧農業生產場景,持續擴大農業機械化生產覆蓋面,充分依托數字化、智能化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快實現水稻機插秧、高性能植保等環節的無人化作業,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不斷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推廣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深化實施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認證。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著眼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大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做大“昆味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前授權使用企業和個人86家。抓好陽澄湖大閘蟹、張浦黃桃、錦溪黑蜆等農業知名品牌建設,扶持壯大鮮活果汁、姚哈哈等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生產組織化、產品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營銷專業化,把農產品品牌真正打響、做大做強,以高端品質搶占高端市場、形成高端效益。
鞏固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激勵縣創建成果,高標準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紅黑榜”考核激勵、薄弱村幫扶轉化、常態長效管理等機制,推動美麗庭院創建擴面提質。
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按照“點上精致、線上出彩、連片美麗”思路,加快推進特色康居鄉村建設,已建成216個特色康居鄉村,39個特色宜居鄉村,盡快實現特色宜居村莊全覆蓋。
努力提高美麗庭院創建水平,評定美麗庭院星級戶12896戶,“十四五”期間再評2萬戶,總數達3.3萬戶,實現美麗鄉村由“一處美”向“全域美”轉變。
全力優化城鄉公共服務配置,重點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協調推進覆蓋城鄉的公路、5G通信網絡、電力、天然氣、供水和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更多優質公共資源向鄉村傾斜,切實滿足農村高質量發展和農民高品質生活需要。
以多元化發展為路徑,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著力解決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在政策上、土地上、規劃上的短板,引導集體經濟組織抱團發展、異地發展,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穩定提高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20年,全市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804萬元,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32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66∶1,位居蘇州第一。
加快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穩慎推進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2021年上半年,全省首宗農村閑置農房使用權流轉線上競價在昆山市淀山湖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成功舉行。發展優質民宿、特色農家樂等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沉睡資源變優質資產,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與經營性收入。
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組織農民參加技能評價、學歷教育,鼓勵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員從事現代農業、鄉村產業,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截至目前,評選農業技術類鄉土人才32名;培育省級農業類鄉土人才16名、新型職業農民鄉土專家25名、主導產業種養示范帶頭人20名。定向培養農業委培生144人,組織272名新型職業農民免費參加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累計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479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256人次。“十四五”期間再認定新型職業農民500名,培育4000人次。
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手段,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大力開展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更多文明鎮村,涵養農村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