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侯程
【摘要】城鄉統籌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長期科學的戰略引導之下,位于城市郊區的鎮將在城鄉二元統籌一體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通過科學、有效、可實施的規劃方法將城市郊區的鎮打造為城與鄉的重要紐帶,快速全面的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此類鎮(城郊鎮)規劃編制中應研究的重點,也對此類鎮的規劃實施中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關鍵詞】代市鎮;城郊鎮;城鄉統籌;規劃方法【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背景條件
國家和各地都非常重視城鄉統籌發展,這為城鄉二元結構統籌一體發展的中的紐帶(城郊鎮)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長期的政策支持,也對此類鎮的規劃和帶動城鄉統籌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
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是廣安市老牌工業重鎮,擁有廣安市最大的企業,四川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廣安火電廠。自從2013年廣安市成立了前鋒區,代市鎮則緊鄰前鋒區規劃中心城區,代市鎮逐漸發展成為了廣安市第一強鎮,是典型的城郊鎮,廣安中心城市帶動鄉村地區發展的重要紐帶。
2、規劃構思
代市作為廣安市前鋒區中心城區重要的城郊鎮,規劃站在廣安市區域統籌發展角度,代市要以對接前鋒區的新橋工業園區、協調前鋒城區,配合廣安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聯動廣安主城區,加速廣安建立成渝經濟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為目標。具體規劃方式的構思如下:
(1)代市作為廣安市第一大鎮和四川省百強鎮,又緊鄰前鋒區主城區,規劃突破鎮的發展思維,提升城鎮發展格局,不局限于鎮的規劃控制標準,按照城市的規劃標準控制代市鎮的發展規模;有序統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空間布局,確定代市鎮的空間框架,進行用地布局和比例分配。力求在重大地區戰略機遇下早日實現代市鎮跨越發展。
(2)跳出就鎮論鎮的誤區,規劃站在整個廣安市中心城區功能協調發展的角度,運用全域規劃的思路,深入研究代市鎮與西面廣安主城區、觀塘花卉苗木生態園和東面新橋園區、前鋒主城區的功能發展關系,進而確定代市鎮未來的功能定位、發展規模、發展方向、全域城鄉布局和發展重點,并以此為基礎合理進行鎮區生活、生產、服務、休閑、交通空間的布局,打造一座廣安中心城區中能夠體現自身特色、與相鄰功能區錯位互補的小城市。
(3)國家級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新橋工業園)位于代市鎮東南面,找準代市鎮在地區產業經濟大發展中的優勢,通過借力新橋工業園,研究代市與新橋園區相關的中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逐步淘汰現有火電、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推動代市鎮產業升級。同時,積極壯大代市鎮的制衣、刺繡等特色產業。
規劃在完善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上,代市將重點發展生活類和服務類設施,為新橋產業園區和代市產業發展吸引的大量人流提供生活服務空間,成為城鄉區域中保障進入城市產業園區人員生活的重要城鎮節點,保障園區科學運轉、可持續發展,促進城鄉產業統籌發展。
3、主要規劃方法
3.1采用全域規劃的方式,建立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全域空間布局體系
“強化中心、發展三軸、重構村鎮”——引領新型城鎮化方向,帶動全域城鄉一體發展。
“強化中心”。優化城鎮綜合功能,大力提升鎮區經濟輻射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帶動鎮域全面發展。進一步以對接前鋒區新橋產業園、協調前鋒主城區,融合廣安東部集中的城鎮集群,配合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聯動廣安主城區。
“發展三軸”。沿廣前公路,形成東西向發展軸,與廣安主城區、生態農業觀光園聯系,實現城鄉生活對接和帶動沿線城鄉發展的作用;延伸星城大道,構建南北向發展軸,向北與渠江生態發展帶建立聯系;向南與新橋工業園區實現產業對接;依托規劃濱江路,結合渠江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要素(梭羅古鎮、永光儀器廠舊址),形成城鄉休閑發展軸。
“重構村鎮”。將三個原鄉辦事處所在地發展為重點鄉村社區,同時根據鎮域綜合發展條件規劃兩處重點鄉村社區,以重點鄉村社區為骨架支撐鎮域城鄉一體發展,在建設、功能發展上予以扶持,形成能夠輻射、服務周邊鄉村的空間節點,促進城鄉空間一體、協調發展。在鎮域空間結構統領下,按照地方發展要求,根據現實條件,規劃了15個新村聚居點。總體構建城鄉一體、相互關聯、集約發展的村鎮體系框架。
實現城鄉產業一體發展。在空間布局基礎上,根據現狀產業基礎和區域產業發展戰略。發展了五大產業片區,帶動三產統籌、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產業一體發展。
實現城鄉交通一體。總體建立四橫五縱的鎮域路網骨架。形成城市道路、縣公路、鄉道、村道的鎮域道路交通體系。使未來代市即可與廣安市各城市片區形成快速的交通聯系。同時強化了城鎮與鄉村的空間聯系,實現城鄉空間無縫對接。
實現城鄉配套設施一體。根據相關規范和發達地區經驗,規劃根據村鎮發展等級配置相應標準的公共服務設施,讓城鎮居民和鄉村農民享受到同樣的社會文明。
3.2憑借良好的發展基礎,借勢地區全面發展對代市的引導,借鑒領先的城市發展、經營理念,確定城鎮性質
代市鎮定性為廣安市城區中與新橋工業區聯動發展的重要功能節點;工業發達,功能綜合的現代化小城市;具有生態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底蘊的特色城市。
代市鎮區將在未來聯動新橋工業園區布局產業新區,發展與新橋工業區相關的中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的產業區,跨河發展生活新區,大力發展對外服務的功能,以補充強化城市產業功能和對外服務功能,達到城鎮與新橋園區有效互動、完善城鎮綜合功能,擴大對周邊發展的輻射和影響,達到現代城市的發展效果。
由于代市鎮周邊現狀生態環境保存良好,且西面、北面都為廣安市的生態控制區,規劃利用地形、水系、高壓線、道路控制多個可以良好聯系周邊山林、田園的綠地,將自然生態風景引入整個鎮區建設空間。
3.3根據代市鎮綜合發展條件,運用最新城鎮規劃理念,構建理想的城鎮結構,助推代市鎮一躍升級為產業發達、生態宜居、商貿興旺、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特色小城市
產業和良好廣闊的生態腹地,是代市鎮在未來廣安地區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創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城鎮空間的重要支撐要素,規劃借鑒先進城鎮規劃理念(工業城+田園城市),以產業主導(配套新橋園區)的工業城與生態田園城市有效融合的理想城市模型為愿景,通過城市功能(居住、產業、休閑、交通)的合理組織,和開放、創意的用地形態布局,為代市勾勒了一個理想的發展藍圖,總體建立了“一心、兩軸、六組團”的規劃結構,建立城鎮發展格局,并進一步實現對鄉村地區的空間的輻射引領。
在城市理想結構基礎上,通過用地布局細化,整個城市用地總體形成居住圍繞公共服務中心、產業對接新橋工業園、綠地穿插城中的發展模式,有效的體現了“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科學發展理念。
3.4規劃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城鎮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代市,實現代市鎮和地區的永續發展
規劃在實現代市鎮跨越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利用。將生態文明融入未來城鎮建設發展中。
規劃先對鎮區內河流進行形態修飾,打造為美麗的水景,并結合水景布設公共綠地形成環境良好的中心公園。結合自然空間、道路交通和用地功能的布局,在城鎮內布置了濱河綠地、社區綠地、街頭綠地和景觀性街道兩側的沿街綠地。在城市綠地景觀結構基礎上,規劃還嚴格控制高壓線兩側綠化帶,消除高壓線對景觀觀瞻的影響,并使綠化良好的穿插于建設空間中,提升城市空間環境特色,同時利用多條連貫的道路和楔形綠地,使外圍廣闊的山林、田園風光最大限度的走進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的自然開放性。規劃沿代市水庫控制成片生態綠地,并積極保護控制鎮區周邊自然山體生態綠地,以確保代市鎮整體的生態環境,增加代市鎮的景觀容量和綠化含氧量。通過一系列的綠地規劃布設,在代市鎮形成完善的綠地休閑系統。
在打造綠意盎然的空間環境基礎上,規劃還對城鎮周邊廣闊生態腹地的自然環境提出了保護措施,并利用自然空間大力發展相關現代農業產業區及現代農業觀光區。積極利用渠江生態資源和景觀資源,嚴禁污水不達標排放渠江,以良好的江面資源結合代市特色文化資源,沿渠江打造多處特色的度假休閑節點,有效保護和利用區域生態資源。
4、規劃作用
4.1向上——融入地區統籌協調發展,引領代市全域規劃開展
立足代市鎮與中心城區重要功能區之間的發展關系,補充強化城市產業功能和對外服務功能,大力提升鎮區經濟輻射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功能、交通、基礎設施等都主動對接規劃區東部的新橋園區、協調前鋒主城區,共同建立廣安東部強大的城鎮集群,配合本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聯動廣安主城區,加速實現地區遠大的發展目標——建立成渝經濟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真正使代市融入廣安地區區域協作發展體系。
4.2向下——運用全域規劃的手法,帶動城鄉生態、生產、生活一體發展
統籌全鎮的空間布局,在全鎮形成以鎮區為核心,東南被產業區環繞,西北被農業生態區環繞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鎮這一城、鄉二元一體紐帶的作用,發揮鄉村重點社區的鄉村服務作用,進而解決好“三農”問題、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在未來城鎮化過程中,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系。
4.3橫向——全面實現產城融合
對接新橋產業區,發展與其相關的中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發展環境良好的現代化社區,承接新橋園區職工入住;規劃交通系統與產業區無縫銜接;配置適合本地區標準的各類服務設施,為新橋產業區提供相應需求的服務配套。達到“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浩.城鄉統籌背景下鎮域規劃編制辦法研究——以廣東省四會市江谷鎮總體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3,29(05):
55-62.
[2]陳曉明,岑慧.珠三角中心鎮總體規劃編制理念與方法的思考——以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總體規劃為例[J].小城鎮建設,2008(04):8-12.
[3]于濤,喬文凱.強鎮擴權的實施評估與治理創新研究——以杭州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6(0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