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滬深交易所對42家公司IPO審核按下“暫停鍵”,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據了解,此次多家公司IPO集中中止均系同一原因,即其作為發行人的中介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相關審核規則,交易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據深交所官網披露,8月18日,共有34家創業板擬IPO公司審核狀態集中變更為“中止”,原因均為發行人律師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或發行人評估機構開元資產評估公司,或發行人保薦人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或發行人申報會計師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具體來看,因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IPO中止的公司有17家;受累于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的公司有15家;受累于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的公司各1家。
根據《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規定,發行人的保薦人或者簽字保薦代表人、證券服務機構或者相關簽字人員因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上市公司發行證券、并購重組業務涉嫌違法違規,或者其他業務涉嫌違法違規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的,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在上交所方面,8月19日至20日,科創板也有8家擬IPO公司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狀態,中止原因為發行人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此外,除上述42家公司IPO進程受到影響外,還有多家公司的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也因上述中介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中止。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因被動原因被中止審核的IPO項目外,今年上半年已有逾百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其中近九成企業來自創業板和科創板。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撤單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證監會啟動了對各板塊擬IPO企業的現場檢查。
今年以來,多個部門為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持續發力。7月9日,證監會制定并發布《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強化對投行業務的監管。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應依法加強從事證券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監管力度。
8月20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1年系統年中監管工作會議。會議要求,為市場注冊制改革打牢堅實基礎。注冊制改革已進入關鍵推進期,要繼續扎實細致做好各項準備。重點推進改革優化發行定價機制、提高招股說明書披露質量、進一步厘清中介機構責任、健全防范廉政風險的制度機制等工作。
在市場注冊制改革背景下,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突出實質重于形式,強化制度規則執行,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對擬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等文件進行全面核查和驗證,力求把擬上市企業全面、真實地呈現在市場和投資者面前,有利于構建良性的資本市場生態,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摘選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