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建
對于經商的人而言,掌握某種語言藝術或經營話術對獲得投資、推銷產品至關重要,擅長溝通的人往往會事半功倍,更容易成功。但這種用于溝通的語言藝術或話術必須建立在表達內容真實的基礎上,如果在對外宣傳或談判時所言嚴重失實,甚至故意編造虛假信息欺騙他人,就偏離了商界溝通的正道,甚至會陷入詐騙犯罪的泥沼。
1981年出生的于文瑞是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2016年10月,35歲的于文瑞走上創業之路,與鄭祥、袁馳聯手在北京成立北京奇譚天下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譚天下公司”),決定在文化傳媒領域大干一場。于文瑞很有商業頭腦,不僅公司名稱起得亮眼,公司經營范圍更是涉及文藝創作、產品設計、技術開發、企業形象策劃、經濟貿易咨詢、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等多個領域。
于文瑞不但擅長包裝公司,也擅長包裝自己,總喜歡在客戶面前把自己說成有權勢、有地位的人。于文瑞運用語言藝術包裝自己時,喜歡人為地在自己身上注入“領導”元素,在自己身上貼上“領導”或“與領導有關系”的標簽。于文瑞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包裝自己,為自己獲得了更多的機會,成功地從許多信任他的人身上獲得了大額的資金。
企業發展自然需要資金,奇譚天下公司成立后,于文瑞、袁馳、鄭祥三名股東一度為資金問題犯愁。袁馳與在北京生活的宣婭是朋友,三人商量后決定找宣婭幫忙。
2017年2月,三人一起來到宣婭家。經過短暫的介紹和寒暄之后,袁馳直奔主題,對宣婭說三人合股成立了奇譚天下公司,想拍電影,但現在缺少啟動資金,讓宣婭投資。
為了取得宣婭的信任,三人還特意在宣婭面前播放了宣傳奇譚天下公司的PPT,并介紹說公司的前景很好。也許是覺得光說公司沒有說服力,于文瑞還向宣婭推銷自己。于文瑞稱自己從北京經濟貿易大學畢業,是留學法國的研究生。于文瑞還特意強調,稱自己與國家領導人的親戚是兄弟。
雖然三人說得天花亂墜,宣婭也半信半疑,但宣婭并非有錢人,自然也不會考慮投資的事。然而,執著的于文瑞并沒有放棄,他在宣婭的房產上做起了文章。于文瑞后來多次找到宣婭,反復說自己跟某國家領導人的親戚是兄弟,建議宣婭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并投資他們的項目。于文瑞向宣婭表示一年后就還錢,同時承諾給其奇譚天下公司5%的股份,并會給其買一套海南省萬寧的海景房。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圖/視覺中國)
宣婭經不住于文瑞的軟磨硬泡,最終答應了。3月1日,于文瑞陪宣婭一起來到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辦理了抵押貸款手續,用宣婭的房產抵押貸款480萬元。
3月4日,貸款到賬后,于文瑞通知宣婭到奇譚天下公司。于文瑞當著宣婭的面寫了借條,聲明向宣婭借款480萬元,期限一年,并讓在場的袁馳和鄭祥簽字摁手印。上述貸款扣除手續費后,宣婭實際貸款436萬元宣婭拿到貸款后分別向于文瑞的個人賬戶和奇譚天下公司賬戶匯款336萬元和100萬元,后來又從奇譚天下公司賬戶取出20萬元供個人消費。
2018年3月3日,還款期限屆滿后,宣婭要求于文瑞歸還借款。于文瑞借口稱公司現在沒有那么多流動資金,還不上錢,并安慰宣婭說公司發展很好,電影馬上就上映了。
電影上映意味著可能會賺錢,宣婭想想自己借出去的這筆錢早晚會有著落的,于是吃了“定心丸”的她不再急著催款了。在于文瑞的提議下,兩人又到某貸款公司,用宣婭的房產抵押貸款480萬元,用以歸還之前的貸款。不僅如此,于文瑞還利用掌握宣婭相關資料的有利條件,擅自用宣婭的“信譽”辦理了40萬元貸款,事后授意宣婭到貸款公司簽字。
4月底,當袁馳對宣婭說自己被于文瑞騙了150萬元后,宣婭才突然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他說從北京經濟貿易大學畢業,且有留學背景,還說拍電影的項目特別賺錢,答應給我股份,幫我買海景房,加之我覺得他認識國家領導人的親戚,就相信他了。”宣婭事后道出了被騙的原委。
那么,于文瑞是否真的能兌現向宣婭許下的種種承諾?“奇譚天下公司成立的時候,我手里沒有錢,有五六百萬元外債。我沒有能力兌現幫宣婭購買海景房等承諾,只是想把錢騙過來還我的債務,剩余的錢再經營公司,如果能掙到錢就還,掙不到就拖著。”于文瑞事后的供述暴露了他詐騙錢財的主觀心態。
于文瑞在獲取貸款后,也確實未將款項投資電影,而是用于歸還債務或消費。宣婭匯到于文瑞個人賬戶上的336萬元,除其中36萬元被于文瑞用于償還貸款利息外,其余300萬元被其用于歸還個人債務和消費。而宣婭匯到奇譚天下公司的100萬元,除了支付工資及公司房租等運營費用合計50萬元外,其余款項分別被于文瑞、鄭祥等人借用。
于文瑞不僅通過虛構與國家領導人的親戚交好的信息詐騙錢財,還直接冒充農業部的領導騙取他人信任,并借機斂財。
檢察機關起訴指控: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被告人于文瑞冒充農業部工作人員,伙同張春芳、黃心華、何云(均已判刑)等人,在河南省潢川縣仁和鎮永豐農林專業合作社等地,以幫助辦理扶貧貸款為由,騙取趙鵬和徐建信任,并從中獲利20萬元。
河南人徐建和趙鵬是朋友關系,是想找關系“辦事”的一方。張春芳、黃心華、何云均系無業或農民身份,根本沒有“辦事”的能力,卻與于文瑞一起冒充領導欺騙趙鵬和徐建。
2016年下半年,張春芳對徐建說黃心華可以幫趙鵬搞到扶貧貸款,可貸款370萬元,并提出要110萬元的活動費用。趙鵬同意,并支付105萬元給張春芳等人,徐建支付5萬元給張春芳。
收到款項后,黃心華找到何云幫忙,何云又找于文瑞幫忙。于文瑞表示如果項目是真的,其可以動用私人關系使用國家的扶持資金,但是需要先考察。
11月,何云邀請于文瑞到河南潢川縣考察。在與徐建、趙鵬見面過程中,何云自稱是農業部副部長,并介紹于文瑞也是農業部領導。由于事先缺乏溝通,于文瑞并不明白何云為何這么稱呼自己,但礙于現場人多,他不便多問,遂點頭承認自己是農業部的領導。
彼此認識后,徐建把于文瑞叫到一邊,問其能不能弄到扶貧款。于文瑞說如果條件符合的話,可以盡量申請國家農業產業化企業的扶持性資金。于文瑞還對徐建說:“你現在這個項目,什么手續都沒有,不能使用扶持資金,你把手續弄齊了給我,我可以幫你想辦法。”
考察完后,張春芳問何云要不要拿點錢做活動經費。何云向于文瑞轉達張春芳的意圖后,于文瑞表示需要20萬元。2016年底,張春芳匯款30萬元給何云,何云將其中20萬元轉賬給于文瑞。
2020年3月9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法院經審理,查明了于文瑞謊稱自己與國家領導人親戚有特殊關系,以投資奇譚天下公司可獲取公司股份及房屋等高額回報為由,勸說宣婭將房產進行抵押貸款,并將貸款所得款項460萬余元用于歸還個人債務及消費的事實,以及冒充農業部領導,幫助辦理扶貧貸款為由騙取趙鵬和徐建20萬元的事實。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于文瑞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構成詐騙罪,且犯罪數額特別巨大;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其行為也構成招搖撞騙罪。
2021年3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本案一審判決結果:被告人于文瑞犯詐騙罪、招搖撞騙罪,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2萬元;責令被告人于文瑞退賠人民幣462.8萬元,發還被害人宣婭。
(本文除于文瑞、張春芳、黃心華、何云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