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羽

小豬受到年輕養寵人士關注 (圖/視覺中國)
近年來,愛寵人士越來越多。在緊張的都市環境中,養寵物既是一種解壓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大家在與寵物的互動中收獲了來自寵物的溫暖、愛和舒適感,并與寵物建立起一定的情感聯系。
隨著我國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們愿意在寵物身上花費更多的金錢,“萌寵經濟”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2020年寵物行業藍皮書》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超億只,消費需求愈發多元化、專業化,新的市場機會不斷出現。
在此背景下,除了傳統的寵物食品、寵物用品等,“擼寵”咖啡店、寵物寄養、“云吸寵”App等新興業態應運而生。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對于一些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養寵物的人來說,他們會在空閑的時候坐在貓咖、狗咖等寵物體驗館中放松娛樂,享受“無負擔”的養寵模式。
據第三方數據,目前全國寵物體驗館商戶已逾3000家。記者注意到,貓咖、狗咖并不算新鮮事物了,“擼豬”體驗館正在上海、廣州、長沙等城市興起,小香豬這類“異寵”受到了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養寵人士的關注。
“八戒八戒心腸不壞,八戒八戒傻得可愛”,這是動畫片《天上掉下個豬八戒》主題曲的一句歌詞。一直以來,“傻”都是豬這一動物身上甩不掉的標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或許是因為肥胖臃腫的身材,人們對豬的評價并不友善,還有人認為它們又臟又懶,只是將豬當成一種食物來看待。
實際上,用“傻”來定義豬完全是一種偏見。豬,有著僅次于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此前,發表于《哺乳動物生物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豬能夠使用工具,使用工具正是動物具有高智商的證明。巴黎薩克雷大學的生態學家梅勒迪斯·魯特·伯恩斯坦無意中發現一頭米沙鄢野豬用嘴叼著一塊樹皮,似乎是在用樹皮來挖土。隨后,伯恩斯坦與團隊成員對這些米沙鄢野豬進行了為期3年的觀察,發現它們在筑巢時使用工具,即利用樹皮和樹枝挖洞。
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研究,豬在其他方面也展現出了驚人的智力,包括良好的記憶力、學習能力、空間定位能力、符號語言理解能力、合作與社交能力等。科學家還發現,除了和同伴交流,寵物豬還能很好地跟人類進行交流,尤其是人類用食物對它們進行獎勵的時候,它們的表現甚至能夠與狗相媲美。
20世紀80年代,豬的公眾形象開始改善。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格林維爾市成立了一個愛豬者俱樂部,宣傳豬的可愛和聰明。第二年,美國有一頭豬救起了一個溺水的9歲小孩。一時間,豬的名聲大振,俱樂部也因此迅速擴大。現在,美國已把3月1日定為“全國愛豬節”,每年舉行慶祝活動,舉辦化妝舞會。與此同時,以越南大肚豬為主的寵物豬在美國的養寵圈中流行起來,從紐約的高檔公寓到郊區的小屋子里,寵物豬隨處可見。
2019年,因為農歷豬年的“加持”,中國掀起了養寵物豬的熱潮。據媒體報道,僅一個月的時間里,一家淘寶上的寵物店就賣出218只迷你寵物豬。雖然豬的公眾形象慢慢改觀,但一些人還是會將人類的審美強加在豬的身上,部分商家炒作起“茶杯豬”的概念。有業內人士表示,所謂的“茶杯豬”是多種較小體型的豬雜交而成的,更有不良商家專門挑發育不良的豬,在它們的年齡未滿一年時進行繁育,再繼續挑選弱小的個體進行父本或母本回交。通常,這些寵物豬的體質會很差。甚至還有人希望用轉基因技術改造小豬,試圖培育出真正“長不大”的迷你豬。
業內人士表示,豬總是要長大的,這是自然的規律。任何延緩生長的方式,都是只考慮利益、不考慮動物感受的做法。在美國,每隔幾年總會出現一次寵物豬的熱潮。當人們無力撫養這些長大后的小豬時,救助機構就是小豬最后的歸宿,很多寵物豬可能無法得到救助機構的妥善安排。
在距今大約4000萬年前,古代豬科動物就已經在歐洲出現。因為豬生長迅速,能為人類提供大量穩定的肉食,人類便普遍地馴化和飼養豬。4000萬年后,豬從污名化到萌寵化,從被要求“快快長大”到被要求“慢點長大”,讓人不禁發問:“豬生”真的實現了逆襲嗎?
近幾年,“擼豬”體驗館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19年,上海第一家“豬豬咖啡館”落戶寶山區。據了解,該體驗館內有12只小香豬“坐鎮”,小香豬溫順親人,吸引了一批年輕人來打卡體驗。在上海浦東,記者找到了一家營造親子場景的“擼豬”體驗館,從地板到桌椅、墻紙均為“二次元”風格,一到節假日,這里總會變成遛娃勝地。天生熱愛小動物的兒童,和小豬們打成了一片,小豬成為了爸媽的“帶娃小幫手”。據該體驗館店員介紹,他們會為這些小豬打疫苗,并定期進行驅蟲、洗澡;消費者進場前要進行手部消毒,并穿上鞋套;周末及節假日限時60分鐘;出于安全考慮,店內謝絕1.4米或14歲以下兒童單獨入場,須由家長陪同。此外,場內禁止大叫或拖拽、踢打、扔摔小豬等行為。
大家為何愿意花錢到店里體驗“擼豬”呢?有網友評價,“它大大的耳朵像一把扇子,眼睛像兩顆黑寶石,鼻子總翹得高高的,嘴巴大大的,尾巴短短的,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小豬的可愛屬性足以讓人心動。另外,小香豬干凈、聰明、合群的特點也成為大家喜愛它們的原因。在店里“擼豬”的性價比更高,目前市面上小香豬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在店里“擼豬”比起自己養更省錢。此外,對于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來說,平日里照顧小動物的時間較少,去線下的“擼豬”體驗館更方便。
記者注意到,在當下,“擼寵”的花樣可不止“擼豬”一種。商家各出奇招,雞、鴨、兔、貓、狗……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擼”不到。甚至連寵物體驗館也“內卷”起來,動物種類堪比動物園,據了解,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體驗館里,還能“擼”水貂、遛羊駝。
這些花樣,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亂象。有媒體曾報道,梅花鹿、巨嘴鳥、耳廓狐等國家保護動物曾出現在上海的一些寵物體驗館中。據了解,早在2019年,新業態的相關政策尚不明朗,這些寵物體驗館拿到過保護動物馴養、繁殖等相關資質。但疫情之后,商場店鋪是否可以展覽展示保護動物的政策已清晰,商場店鋪內均不得飼養、展示國家保護動物。
此外,寵物體驗館的衛生問題及動物“被迫營業”的問題一度引發關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向媒體表示:“如果要進行經營的話,一定要盡可能地讓動物有一個正常生活的環境,包括動物需要有玩具,還需要有能夠躲藏起來且在休息的時候不‘被迫營業的地方。只有這樣的環境之下,動物才能夠展示出正常的覓食、玩耍、交流的健康狀態。”
眼下,“擼寵”體驗館在中國遍地開花,這一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但火熱的“萌寵經濟”背后,卻有著一些監管盲區,比如動物防疫、消費糾紛、企業登記、食品安全等各類問題。據記者了解,2020年以來,僅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就接到10余起相關投訴舉報。針對這一行業,現行的法律法規并無專門的規范要求。只有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守住安全底線,這個行業才能穩定、健康地發展。
記者注意到,上海徐匯區市場監管局于近期制定了《徐匯區“寵物互動體驗館”規范經營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從市場監管的職能出發,全方位對企業進行合規指導,也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被業界稱為“教科書式”經營指引。
這份《指引》將安全放在最突出位置。《指引》中明確表示,經營者用于寵物互動體驗的動物應當按照規定要求進行強制免疫,并具備合法動物來源憑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對動物進出場應做好相關臺賬記錄,確保記錄真實、有效,相關的記錄須保存兩年以上。對于貓、狗等動物應按規定接種狂犬疫苗,并定期進行體內體外驅蟲。在該《指引》的附件部分,還有《犬貓驅蟲頻次參考建議》。
此外,《指引》要求經營者應當根據動物的脾氣習性等特征,制定相應的安全注意事項說明,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示,并在消費者消費體驗前明確告知。經營者在經營場所內同時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除應依法獲得相關食品經營許可外,還應當將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和寵物活動場所分開,避免動物接觸食品。經營者應及時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消費者合法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