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其翻譯是中國中醫典籍英譯與中醫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內容。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是《黃帝內經》翻譯的重要部分,筆者通過搜集、整理相關文獻,大致了解《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現狀,并為其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以期能為今后中國中醫典籍英譯及中醫文化對外傳播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英譯;文化對外傳播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5-0115-02
一、引言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是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的集中體現,被譽為中國醫藥之祖、醫家之宗,直至今日,仍然是中醫學習者必讀的醫學典籍之一,也是世界各國研究中國傳統醫學特色文化的重要著作(Yu, Calvin Kai-Ching,2016)。翻譯好《黃帝內經》中的文化負載詞有利于提高中醫英譯質量,從而促進中醫文化的對外傳播。(吳純瑜,王銀泉,2015)。
二、文化負載詞定義與分類
了解文化負載詞的定義與分類有助于翻譯工作者區分文化負載詞與其他詞匯并系統地進行翻譯工作。
(一)文化負載詞定義
文化負載詞,又稱詞義空缺,指源語詞匯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沒有對應語(包惠南、包昂,2004:10)。Mona Baker(2000:21)指出文化負載詞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可能與宗教信仰、社會風俗或者某一種食物有關,而它在母語詞文化里一無所知。廖七一(2002:232-233)認為文化負載詞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總的來說,文化負載詞承載著源語文化中特有的文化信息,翻譯時難以在譯語文化中找到完全對應的詞匯或短語,翻譯文化負載詞是對外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文化負載詞分類
根據奈達的文化觀,可將文化負載詞分為五類:(1)生態類;(2)物質類;(3)社會文化類;(4)宗教文化類;(5)語言類(耿小超,何魏魏,張曉世,等,2012)。張敬豐(2003)也認為應根據奈達的文化觀對文化負載詞進行分類,但他做了些許調整,提出將文化負載詞分為經濟文化負載詞、物質文化負載詞、社會文化負載詞、概念文化負載詞和語言文化負載詞五大類。汪榕培(2002)則將文化負載詞根據政治層面、社會層面、顏色、傳說典故、人體、動植物、食物和其他分為八類。鄧炎昌和劉潤清(1989: 9-10)根據源語和譯語的對應情況,將文化負載詞分為四類:(1)在目標語中沒有對應語的源語詞;(2)雙語中表面意義相同而內涵意義不同的詞;(3)在譯語中有多個對應詞,但沒有完全對等的對應詞的源語詞;(4)在雙語中基本含義大致對等,而第二層含義或附加義不同的詞。
(三)《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分類
根據以上標準,一些學者提取出了《黃帝內經》中的文化負載詞,并對其進行了分類,大多數學者從詞性的角度進行劃分。李珊珊(2016)將其分為名詞類文化負載詞、動賓類文化負載詞和形容詞類文化負載詞三大類。王爽、關晶晶、李慶杰等(2017)也采用這一分類方法,并說明名詞類文化負載詞還可細化為人名類、中醫常用解剖及生理病理術語等類別,更提醒翻譯工作者許多文化負載詞極易導致誤讀文化,需要準確理解。吳純瑜(2015)則提出了不同的分類方法,建議將文化負載詞分為以下五類:(1)人名類;(2)地名類;(3)氣候、節氣類;(4)術語類,包括一些特殊的中醫術語和針灸術語;(5)器官、臟腑類。
三、文化負載詞翻譯
《黃帝內經》是中醫文化的一部分,中醫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對《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具有指導作用。因此,這一部分會先簡要介紹中醫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再討論《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一)中醫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劉平、吳夏南和王珊珊(2017)認為中醫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可采用歸化譯法或異化譯法,且在特定情形下需要將兩種譯法相結合。夏迎慶(2015)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提出在中醫文化負載詞翻譯過程中,譯者應根據翻譯的目的, 結合“功能”和“忠誠”原則,考慮文本內部和外部多種因素,采用多種翻譯方法或技巧, 如:音譯法、音譯加注法、增譯法、直譯法、直譯加注法、意譯法、詞素翻譯法等。冉亞周、路媛、姚欣(2015)則建議中醫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應分類處理:人名、地理名類文化負載詞應采用音譯加注的翻譯方法;概念術語類文化負載詞應采用音譯法、直譯法、意譯法、詞素翻譯法和綜合翻譯法;行為類文化負載詞可沿用譯界通用的翻譯選擇,或譯者根據此類詞匯具體描述的對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選詞;描繪類文化負載詞應以意譯為主。
(二)《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在中國知網上以“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為關鍵詞搜索篇名,可搜到多篇文獻。這些文獻從生態翻譯學、關聯理論、順應論、闡釋學、模因論、翻譯目的論、福柯權利話語、讀者反應等多個角度探討了《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對于《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李珊珊(2016)借鑒了斯坦納的翻譯四步驟:信任、攻占、吸納和補償,即信任《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價值與可譯性、挖掘其真正內涵、尋找其對應的英文表達和尋找并達到源語和譯語之間新的平衡。還有多名學者利用實例進行分析,如張淼、白合慧子和潘玥宏(2017)通過實例說明《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應采用英譯+注釋法、省譯法和詞素法。其他學者則認為應該分類處理,如張璇、施蘊中(2008)將《黃帝內經》兩個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根據詞性分為三類進行分析。
四、結論
無論是中醫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相關文獻,還是《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相關文獻,大多都是通過理論給出翻譯方法和策略或通過實例總結出《黃帝內經》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譯法。但是,僅僅分析翻譯方法和策略是不夠的,給出好的《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譯文才能《黃帝內經》的英譯質量,從而促進中醫文化的對外傳播。再者,僅僅分析兩三個《黃帝內經》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也是不夠的,后期研究可以搜集盡可能多的英譯本建立語料庫進行對比分析,最終得出一個好的英譯版本,為中國中醫典籍英譯及中醫文化對外傳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1.
[2]Yu, Calvin Kai-Ching.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ypical dreams two millennia ago[J]. Dreaming, 2016, 26 (3): 250-269.
[3]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0.
[4]鄧炎昌,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9-10.
[5]耿小超,何魏魏,張曉世等.文化負載詞匯翻譯的策略及方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06):111-113.
[6]李珊珊.闡釋學視角下《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研究[J].現代交際,2016,(06):65-66.
[7]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232-233.
[8]劉平,吳夏南,王珊珊.跨文化交際視閾下中醫文化負載詞英譯策略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15(17):39-41.
[9]冉亞周,路媛,姚欣.論中醫文化負載詞及其英譯策略[J].西部中醫藥,2015,28(11):141-144.
[10]汪榕培.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1]王爽,關晶晶,李慶杰等.翻譯目的論視閾下的《黃帝內經》中文化負載詞英譯技巧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1):33-34.
[12]吳純瑜.生態翻譯學視閾下《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5.
[13]吳純瑜,王銀泉.生態翻譯學視閾下《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01): 61-64.
[14]夏迎慶.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探討中醫文化負載詞的英譯[J].宜春學院學報,2015,37(10):73-77+99.
[15]張敬豐.文化負載詞與詞組研究及其翻譯[D]. 福建師范大學,2003.
[16]張淼,白合慧子,潘玥宏.關聯論視閾下《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7,30(10):142-145.
[17]張璇,施蘊中.《黃帝內經》常用文化負載詞英譯[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0):941-944.
作者簡介:
張君遲,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專任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