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資源蘊含的“人”“物”“事”“史”“髓”等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優質資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豐富度和生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利于本文初步探索地方紅色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主渠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學生社會實踐等優化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有效性。
關鍵詞:地方紅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紅色基因
一、引言
紅色資源是“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我國各地紅色資源豐富,如何將優勢轉變為勝勢,用“活”紅色資源,需要全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和踐行。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深入研究和運用地方紅色資源,充分發揮地方紅色資源的育人作用。
地方紅色資源蘊含的“人”“物”“事”“史”“髓”等,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動的育人素材。為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思路,提高工作實效,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學好黨的歷史、講好黨的故事,砥礪初心,賡續紅色血脈。
二、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1.用好紅色資源,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主渠道
將紅色資源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理論式教學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在課程中,善于運用地方紅色資源的相關元素,運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特定歷史事件來闡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必然規律。運用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半條被子”的故事,闡釋軍民魚水情,使得教學內容鮮活,有吸引力。立足地方紅色資源,創造令學生身臨其境的思政課堂。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挖掘背后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增強紅色故事的傳播力。紅色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進一步指思考,以期立體化、正確地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精髓和寶貴資源,將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由表及里,由點到面地有機滲入課堂教學,讓同學們重溫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直觀體會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感受革命先烈的不悔選擇,引導當代青年立大志,明大德,用信仰點亮人生選擇。
2.用好紅色資源,有機融入校園文化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紅色活動,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美育載體講好先鋒故事,弘揚中國精神,進一步傳承紅色之美。誦讀“紅色家書”講活黨史、國史故事,使紅色文化浸潤心田;“畫說”先鋒榜樣,用可視化表達方式直觀地解讀黨史文化精髓。開展“傳遞家國情懷、講好中國故事”藝術展演。用“舞”將革命情景真實呈現在舞臺上,用歌聲鼓舞人心,用舞蹈凝聚力量。通過紅色音樂會、紅色舞蹈、紅色情景劇等紅色舞臺,在校園內掀起演繹紅色青春,熱愛祖國,紅心向黨的熱潮,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同學們更加了解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勛。通過定期開展紅色觀影活動,并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抖音等新媒體發表觀影心得體會,傳播正能量,讓更多同學親近黨史、了解黨史,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愛國之情。
3.用好紅色資源,有機融入社會實踐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利用“紅色走讀”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返家鄉,注重學生自我探索,基于自身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知深入了解家鄉的紅色文化資源,變單項輸入為自主學習,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源頭“活水”,實現真學真信真行。結合關鍵節點開展紅色實踐。把握毛澤東誕辰、雷鋒紀念日、建黨建國、九一八事變、烈士紀念日等時間關鍵點,開展志愿服務、緬懷革命先烈祭奠等相關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深刻理解和學習相關重要歷史人物和重要事件,現實中體會有價值、有情感、有溫度的紅色素材。通過“紅色走讀”線上“云游”數字展館和線下實地走訪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探尋紅色歷史,汲取紅色力量,感悟時代使命。并通過創作紅色作品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擴大影響力和傳播力。
4.用好紅色資源,強化育人合力
緊扣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調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等,強化育人合力,積極創設紅色文化氛圍。例如輔導員在班團建設中緊扣紅色文化資源,重視紅色文化傳承。以主題班會課程化、團支部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開展《把家國情懷鐫刻心中》、《聽!革命老物件兒在說話》等系列主題班會和第二課堂活動。以教室和寢室文化建設為依托,積極營造濃厚紅色氛圍。在班級教室環境創設中開設紅色繪畫專欄,定期繪制紅色文化主題黑板報,不斷激勵同學們從先輩經驗與經歷中汲取精神力量。寢室氛圍創設上,注重以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示范寢室的模范帶頭作用,并創設“紅色寢室”,通過紅色座右銘規劃個人的學期目標、月目標、周目標。專業課教師利用專業課程將紅色基因融入“繪畫、歌曲、情景劇、舞蹈”等美育載體。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匯報及“立雪杯”技能節,將紅色文化立體、直觀地呈現,用專業優勢創造性轉化紅色文化,提高傳播力。
總之,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講清深刻道理。學史明理、以事釋理?;钣们捎眉t色資源,促進資源創新轉化,將舊址遺跡變為黨史“教室”,將文物史料變為黨史“教材”,將英烈模范變為黨史“教師”,感受革命光榮歷史、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4):4-11.
[8]梁威,張泰城.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美育育人研究述評[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20,6(01):200-207.
[3]吳超,章帆.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06):02.
作者簡介:曾慧(1990—),女,江西贛州人,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