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滿
摘要:隨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發展,科技館發展向智能數字化轉型。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指出要加快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數字媒體發展為科技館增添新的展示元素,為提高科技館展教水平,體現大數據對科技館科普功能實現拓展功能,科技館引入大數據技術創新關聯描述,開發數字媒體管理系統,有效提升科技館管理現代化水平。闡述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科技館信息化管理平臺,提出新的平臺架構,為促進科技館科普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科技館;管理模式創新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拓展,大數據技術日益成熟,網絡實現融合語音數據應用表現強大競爭力。服務提供商對支持音視頻應用能力增強,但企事業單位在通信網絡上文找到高質量分享視頻方法,使得企事業單位尋求創新管理方法。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大數據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各領域,計算機技術與數字通信技術發展融合,使傳統廣播電視向數字音視頻方向發展。物聯網等高新技術興起代表新的信息網絡技術革命浪潮,科協科普發展規劃指出,依托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采集公眾科普需求數據,精準將科普信息資源送達目標人群。科技館作為前沿科學技術應用平臺,其展示內容手段應不斷創新,探索科技館管理模式創新策略,設計具有智能化的智慧科技館是具有實用價值的課題。
1.大數據時代對科技館管理的影響分析
當前大數據通過對海量數據分析獲得具有巨大價值的產品服務,大數據全球化發展為公眾生活代理巨大變化。借助互聯網等社會網絡建立大數據技術在電商科研、決策支持等領域成功應用。2012 年聯合國發布《大數據促發展》技術白皮書,中國首屆大數據論壇在京召開,大數據技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1]。大數據時代對科技館發展帶來新的挑戰,SMG戰略目標提出為觀眾提供全新觀摩方式,未來將應用個人數字化設備方便觀眾了解參加展品。中國科協工作極化明確加強科普信息化建設,科技館如何在大數據下加強科學管理值得研究。
大數據具有數量大、種類來源多樣化特征。海量數據在科技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產生巨大社會價值,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整合28類科技資源信息數據庫,涉及科技數據總量1000多Tb,涵蓋自然科技資源,科研成果等領域,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隨著數據可用性等技術突破,資源可視化提供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對科技館運營保障、展教研究及業務拓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海量數據綜合分析信息為科技館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智慧科技館質量管理體系
科技館是現代科技博物館類型,將傳統博物館展陳提升到展示教育高度,智慧科技館堅持強化教育功能,綜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科技館展教功能優化。智慧博物館充分利用物聯網等技術,構建全面透徹的感知,智能融合應用為特征的博物館形態。智慧博物館構建動態多元信息傳遞模式,借助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博物館保護管理智能化自適應。智慧科技館是信息技術時代產物,智慧科技館與博物館共同點是以人為中心,智慧博物館強調文化傳承,智慧科技館以展教功能為核心,強化科技館基于實物體驗學習特征,實現科技館教育與互聯網特征融合。智慧科技館具有智慧管理服務等特征,主要技術包括大數據云計算與物聯網等。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是科學規范化管理工具,成為實施廣泛的標準,科技館引入質量管理體系是促發觀念向服務轉變的科普需求。科學傳播采用相似標準體系管理架構有利于借鑒現先進管理描述保持較強競爭力。科技館教育質量體系引入有利于強化績效管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在中科館等取得成功應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具有廣泛適用性,但仍存在標準 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出現過程控制文件化。部分電子文檔過大。標準修訂響應速度慢,體系文件設計手續復雜,投入管理成本高,信息化平臺網站等建立重復建設情況嚴重,造成人員管理及資金投入過大。科技館集群化管理出現新的協同格局,如上海科技館下設自然博物館分館在靜安區,多地協同成為新的管理模式。大數據與云計算具有相互依存關系,云計算數據資源整合功能為科技館質量管理拓展提供新的技術策略。
3.科技館質量管理云平臺構思
當今云計算發展推動大數據應用,利用云計算構建管理平臺利用過程控制方法規范,達到管理目標持續改進目地。將質量管理運行成本最小化,實現專業數據存儲共享。實質是螺旋上升式質量管理模式。科技館質量管理平臺系統實現對變化快速反應,為管理決策提供更快服務。所有用戶所需應用程序不在客戶PC,PDA等終端設備運行,海量數據不用保存在本地硬盤。平臺架構設計包括虛擬投資資源池、應用軟件統一部署。
虛擬資源池以服務形式使用基礎實施,可以將諸多業務資源存儲共享。海量虛擬資源根據用戶需求動態分配。應用軟件統一部署租用虛擬化運行軟件,如協同項目等軟件,用戶可查詢館方信息,訂購小講臺公共課等應用軟件服務,使科普個性化學習得到拓展。分布式平臺服務以服務形式享用信息平臺資源,利用分布式平臺服務將教育服務與綜合管理等應用于創新平臺。內部管理模塊包括教育服務與運營保障等。運營保障確保場館安全開放,如運營安全、內外部環境、觀眾配套服務等運行保障工作。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形成協調高效的運行保障體系。科教服務是科技館科普實施重點,包括科學表演、場館主題教育活動策劃實施等。模塊分析實施效果數據,幫助更多公眾了解科學知識方法精神。
外部協同模塊包括合作研發、館校結合與科普中介等。館校結合模塊反映科技館科普資源,幫助學校了解科技館資源,可通過館校結合模塊為科技館反饋校方科教需求,模塊通過網絡提供科普前沿信息。科普中介模塊促使科技館科普活動成為社會化資源,將資源活動集中于云平臺共享服務中心,讓資源信息更透明,可以通過科普中介開展極化性科普活動。合作開發模塊包括展品研發等方面系統管理,科技館發布科技需求,相關科研院所了解合作需求,模塊實現主動進行協作。其他服務包括為協同單位提供管理咨詢等服務,如登錄創新合作平臺了解科普設施管理情況,為科普旅游比賽等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邢雙燕.基于知識管理的科技館科普檔案管理探討[J].蘭臺內外,2021(2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