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偉 龐陽 于名揚
摘要:國家的富強離不開經濟的繁榮,中國經濟的繁榮與農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水稻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農作物,在我國種植的面積非常廣闊。為了使水稻的種植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在水稻栽培技術上進行優化和創新。本文主要對我國水稻的栽培技術的發展及現狀進行了分析,還從水稻的環境、選種、施肥以及技術運用等方面對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種植水稻的效益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經濟;效益
引言:
想要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首先就要提高農民的收益。稻米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其種植效益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針對水稻栽培技術研究我國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種植水稻的過程中還會出現技術和產量不夠等各種問題,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地改進水稻栽培技術、提高水稻種植產量。
一、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及現狀
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闊。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黃河流域就開始普遍栽培水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不斷升級,栽培水稻的質量和產量也在不斷提升,至2017年,我國的水稻種植地面積已經達到了4.54億畝,在我國糧食種植的總面積中占有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比重,通過我國技術人員和農民的不斷努力,出現了水上水稻栽培技術、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等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的水稻栽培技術,在種植水稻過程中,種植人員通過技術支持運用水稻插秧機、水稻直播機、水稻拋秧機等機器對水稻進行科學性的栽培和管理,不斷提升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二、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
1.確定合適種植水稻的環境
水稻對于種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整體環境濕度大、土質疏松度適中,并且保證水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水稻種植選址時,應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區,選擇熱帶雨林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地區,以保證水熱條件豐富,以高質量的種植環境保障水稻健康生長。同時也到定期對土壤肥力進行定期監測,對于缺失的營養成分要隨時補充,確保土壤的肥沃。
2.優化選種的技術
水稻的品種多種多樣,每種水稻都擁有各自的特點。在選擇水稻的品種的時候,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和環境,選擇的品種要適合當地種植,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品種的產量和生產規律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此外,同一個種植地區可以選擇種植不同類型的水稻,這樣的穿插種植避免一些病害的交叉感染。對于一些新的品種,要在部分地區先進行實驗種植,確定該品種適合當地種植再進行大規模的發放種植,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優化選種的技術,還可以有效地降低農民的種植風險,保障農民的利益。
3.合理安排播種水稻的時間
要在水稻的播種時間方面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綜合考慮水稻的種類、種植方式等因素,由于干旱育苗和濕潤育苗對于溫度的要求完全不同,這種差異決定了其播種時間的不同的需求。濕潤育苗需要的溫度高于干旱育苗,所以濕潤育苗要在溫度較高的季節進行播種,干旱育苗要在溫度較低的季節播種。播種早稻和晚稻的時候,也要根據這種水稻的生長周期安排合適的播種時間,通常是在三月底和六月中旬進行。
4.優化水稻肥料的施用方式
由于水稻根部比較發達,所以吸收能力很強,對養分的需求也較高。一般情況下,水稻在播種之后就要開始進行施肥,以保證水稻能夠快速生長。在施肥之前,要將周圍雜草清理干凈,防止雜草吸收土壤的營養成分。同時也要嚴格控制施肥數量,施肥過量會導致秧苗營養過剩,燒壞稻苗;反之施肥過少,水稻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施肥數量不合理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水稻的產量。為了保證水稻有充足的養分,最好使用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的施肥方式。
5.重視病蟲防治的技術優化
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非常巨大,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水稻的產量。在種植過程中,常見的水稻蟲害包括:稻螟蟲、線蟲、灰飛虱、大螟等等,其中一旦遭受灰飛虱侵害,水稻的穗部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從而影響水稻的質量。如果大面積的水稻遭受蟲害,會導致水稻枯死,降低產量等后果,同時也給當地的農民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蟲防治的工作,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防治病蟲害,可以采用以菌治蟲等生物辦法;另外,還可以使用捕蟲器等工具進行防治。
6.重視技術運用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農田進行科學管理。利用傳感器技術可以發現水稻的潛在問題,以便及時作出補救措施。同時要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由于臺風等一些自然災害會對水稻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所以要積極運用農業氣象預測技術做好防范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
農民作為我國水稻種植的主力人群,由于習慣依照種植經驗和總體文化水平等原因,導致許多農民不了解和沒有掌握科學的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在種植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進行科學管理和科學施肥,這樣就會影響水稻的效益。因此要嚴格把控種植流程,加強對種植人群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增強種植人員的種植能力和技術水平,有效地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益。
總結:綜上所述,中國水稻栽培技術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水稻的產量也在技術的幫助下逐年增長。我國要重視水稻的種植,在選擇環境、品種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都要有不斷改進,農業科研人員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將水稻栽培技術更好地運用到水稻種植當中去,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正軍.水稻栽培存在的問題及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J].鄉村科技,2020,11(36):92-93.
[2]劉靜,王新軍.探討水稻栽培技術存在問題及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J].農家參謀,2020(14):54.
[3]吳政春.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2):189+193.
[4]易遠富.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2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