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芝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發展,信息科技普遍被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極大地帶動了教育事業的進步。對于高中的物理教學來說,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順應著時代進步,改變傳統固定的教育方式,利用好實驗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物理教學中養成良好的思索習慣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水平。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實驗教學法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飛躍進步,人們的思維習慣也跟著變化。教師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如今的物理教學中變得捉襟見肘,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心態,使得教育效果一直處在停滯階段。高中物理老師應該打破這種守舊的教育方法,用實驗方式,調動學生對物理的熱情和求知的心態。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真理的能力,幫助學生將離散化的物理知識歸納總結成整體化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促進學生的物理能力得到提升。
二、重視學生實驗的主動性
在實驗教學中,物理教師要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的多數發揮時間教給學生,使學生擁有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就一定不能脫離創新。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保證好學生在課堂中可以集中精神。除此之外,物理教師需要對實驗問題進行重點的提問,如果問題有難度,可以準許學生組隊討論,或給學生在實驗中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從實驗中獲得答案,提升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積極性。
例如,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告訴學生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將油酸滴在水面上,可以在水面上形成單分子油膜,假設將分子認為是標準的球狀,測出的油的厚度就是分子的直徑。物理教師為了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占主體位置可以先讓小組討論,該實驗的實驗器材;使用器材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本次試驗的步驟等問題,讓學生在實驗前先對實驗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對學生們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進行詳細地指點,教師可以用邊講解邊示范實驗的方式,實驗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事項,將實驗的原理、器材、步驟以及注意事項都用PPT播放出來,便于學生們參考。在學生進行實驗中,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指點和啟發,打開學生在實驗中的思路。
三、實驗教學法調動學生探索物理的興趣
在學科學習中,興趣可以讓學生變得全神貫注,對學生學習物理的進步性很大,能幫助學生克服很多物理困難。在目前的高中階段,很多學生會普遍認為物理是很難的科目,也對物理課和物理作業產生了抵觸的情緒,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耐心和信心。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在實驗教學方法上多做出新的措施,讓學生多參加物理實驗,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物理視野,對學生興趣提升有很多作用。
例如,在教學《力的相互作用》時,物理教師可以帶學生進行一些物理的實驗,讓學生掌握好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模仿書上的教材完成實驗。當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只是用語言講解,最好可以給學生進行實踐性的指導,或者先讓小組進行研究,教師自己給小組側面的提醒,這樣做法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強化了學生們對基本知識理解,教給學生在學習中要實踐尋找真理。
四、注意實驗中差異性、沖突性
高中物理實驗中,物理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求同存異的道理。實驗的結果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有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小組可能在操作中數據不同,造成結果也不一致。因此,多次實驗都是會有差異,甚至是有沖突的。物理教師要根據實驗的差異性和沖突性讓學生們思考原因,讓學生用基礎的知識去尋找答案,在實驗中和學習中反復推敲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并形成創新能力。差異性和創造性可以促進學生在思考中提升物理能力。
例如,在內接法和外接法的測電阻時,教師給學生們準備相同的設備,要求學生小組用兩種不同方法進行電阻測量。在測量電阻以后,會出現測量結果偏差很大,學生對于測量結果會產生質疑和沖突,有人會認為內阻接法準確,也有人保持另一種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假設并說出自己觀點,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在圖紙上繪制出電路簡化圖,讓學生將內接法和外接法求電阻的運算一下,教師將已知電阻和電流、電壓給出,幫助學生進行求解,使學生通過求解學會主動探索差異來源和原因。最后教師可以系統地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的理解。物理教師在實驗和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對于差異性、沖突性的實驗的求解能力。
結語:在現在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勇于探索一些新形式的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上要緊密地結合實驗,吸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升學生在物理中探索差異性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實驗中將物理知識牢靠的掌握,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認識。教師要將實驗舉一反三,讓學生采用多種的實驗方法,并對不同的實驗方法的結果進行理論分析,加強學生在物理中的理論研究,幫助學生構建好物理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蔡之剛.(2013).如何進行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數理化學習(高三),24.
[2]黃騰達.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創設實驗[J].東西南北:教育,2019:0277-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