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事實的建構何以可能:論金岳霖事實觀的當代價值

2021-11-25 00:19:38
哲學分析 2021年4期
關鍵詞:建構概念人類

阮 凱

一、引言:“事實”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事實與人類的知識、文化、文明、社會生活、科技發展都緊密相關,所以知道關于外部世界的事實對于人類來說至關重要,哲學史、思想史和科學史中對事實問題的討論汗牛充棟。事實之所以重要,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事實反映的是人類對于客觀性、普遍性、確定性的永恒追求,人們需要借助事實去認識和理解外部世界、進行社會實踐。正如以賽亞·柏林所言:“在整個西方思想的核心傳統里,人們一直假定所有的普遍問題都是同一邏輯類型的:它們是關于事實的問題。”a以賽亞·柏林:《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潘榮榮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年版,第191 頁。在他看來,整個西方思想傳統會主張,何謂人的善好生活,什么是權利、義務、公正、平等,政治哲學的一系列核心問題都可以通過追求事實找到答案。即便事實問題如此重要,但千百年來,人們不僅對關于事實的子問題——什么是歷史事實、科學事實、自然事實、社會事實——爭論不休,而且對關于事實的元問題——什么是事實——也觀點迥異。正如金岳霖所言:“大多數的人都有事實感,可是我們不大容易說事實是什么。”b金岳霖:《知識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549 頁。因為事實很難說清楚,因此很多科學哲學家采取了回避問題的策略,他們主張,“至關重要的問題在于:事實是否可以用一種科學的方式而被解釋為證據”c江怡、陳常燊:《分析哲學中作為證據的事實》,載《哲學分析》2017 年第3 期。,以此,追問什么是事實被追問什么是證據所替代了。在筆者看來,這一消解事實的策略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因為證據無法涵蓋事實概念的所有用法和意義。

總體來看,因為哲學家們在各自的理論框架中對于事實有不同理解,所以他們也在事實與價值、真理、知識的關系問題上產生重要分歧。以事實與價值的關系為例,正因為早期維特根斯坦將事實理解為世界之基本成分,所以他“將人們通常所說的價值和事實的區分推向了極端”d韓林合:《〈邏輯哲學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版,第764 頁。,而普特南發現了事實與規范性內容之間的纏結,轉而深刻地批判了事實與價值嚴格二分。對事實的不同理解、解釋,將引出有重大分歧的結論,由此可見一斑。金岳霖以事實為中心構建其知識論體系時,對事實做了獨到深刻的闡發,這將對于我們重新發現“事實”,以事實為支點解決當代哲學的核心問題提供思想啟迪。

二、重新發現事實:事實是純粹經驗還是認知建構

金岳霖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他在知識論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事實觀——事實的認知建構論e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并非金岳霖先生自己的總結,而是由陳波教授在全面梳理其事實觀基礎之上的總結。,但遺憾的是,該事實觀的理論價值在當代哲學中卻仍未得到充分揭示。事實的認知建構論的提出源于經驗主義事實觀給他帶來的理論困惑,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疑難,他對自己青年時期接受的“客觀所與論”進行了深刻反思,生發出一種極有創見的事實觀。金岳霖的求學經歷使他青年時深英國經驗論影響,有兩本書對青年金岳霖影響最大:“一部是羅素底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一部是休謨底Treatise。”f金岳霖:《論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5 頁。英國經驗論傳統使得當時的金岳霖接受了一種事實的客觀所與論,認為事實就是一種經驗事實,自然和外部世界將經驗事實給予我們,而我們通過感官被動地接受、收集這些經驗事實。金岳霖寫道:“我那時候以為事實就是客觀的所與(Given)。”a金岳霖:《論道》,第5 頁。所與是金氏哲學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理解為感覺材料,陳波教授將金岳霖的“所與”解釋為:“客觀外物作用于我們的感官系統后被我們感知到而留存下來的東西,是我們認知的出發點和形成知識的材料。”b陳波:《客觀事實抑或認知建構:羅素和金岳霖論事實》,載《學術月刊》2018 年第8 期。

雖然金岳霖年輕時受到英國經驗主義的影響,認為事實是一種客觀所與,但是他并非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反而常常反思和懷疑這一觀點,他逃離經驗論事實觀的思想路徑可以概括為:第一,事實不僅僅等同于客觀的感覺材料,因為當我們言說事實時,需要用“概念”言說事實。正如金岳霖所言:“某人只有四十歲,青年會到清華園不過十多里,他底大褂長四尺四寸,羅斯福是美國底總統,我欠他五百元法幣;假如這些話都是真的,它們都表示事實。可是,純客觀的所與無所謂‘歲’‘里’‘尺’‘寸’‘總統’‘法幣’。顯而易見地事實不就是客觀的所與。”c金岳霖:《論道》,第6—7 頁。第二,事實既非現象也非物自體。康德對于現象與物自體的劃分深刻影響了后世哲學。但金氏的哲學洞見一定程度上揚棄了現象與物自體的二分,他主張事實的領域是一個屬人的領域,是人用概念、語言對于所觀察現象的概括和整理,所以一方面,所與是事實的“原料”,另一方面,只能通過范疇、概念對原料進行深度加工,事實才能得以可能,因此“事實是引用了我們底范疇的所與”。d同上。

金岳霖通過對事實進行獨到而精彩的分析,凸顯了概念與范疇對于事實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在金岳霖的哲學思想中,概念與范疇有著略微的不同。他指出:“我們底范疇都是概念,而我們底概念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形容作用,另一方面是范疇作用。”e同上書,第7 頁。要言之,概念的形容作用即概念能命名共相,即便在紅的共相消失之后,紅的概念仍然得以保存;而概念的范疇作用指的是,概念自身就有圖案、結構,用概念去范疇所與后,雜亂無章的感覺材料將呈現出像概念那樣的結構性和系統性。當然,概念的這兩方面作用是不能分離的,概念既有形容、命名作用,也有范疇、規范作用。

整體看來,金岳霖的事實觀有兩個重要特征:第一,事實無法脫離概念,而概念又是在生活世界中生成的,這種生成與人類社會生活的文化風俗、社會建制、慣例規則都密切相關。比如,“歲”“里”“尺”“寸”等都涉及人類社會實踐中有關年齡、長度的計量單位,而“總統”“法幣”又跟總統制的政治制度、民國時期的貨幣制度密切相關。無獨有偶,1995 年約翰·塞爾了提出有關制度性事實(institutional facts)的概念a約翰·塞爾:《社會實在的建構》,李步樓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3 頁。,更彰顯了金岳霖事實思想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人都主張事實與概念、范疇及其背后的生活世界、社會建制密切相關,但仍有重要區別。金岳霖論及事實與范疇的關系是比較徹底的,即事實不是以感覺材料為代表的“光溜溜的所與”,而是“引用了我們底范疇的所與”。而塞爾區分了自然事實與制度性事實,認為只有制度性事實才與概念、范疇和社會制度密切相關,而自然事實本質上不依賴于概念、語言、制度等東西,在塞爾看來,事實“不是復合的對象,也不是語言性的東西,而是條件”b同上書,第178 頁。,是使真陳述之所以為真的外部條件。

第二,事實是用概念、意念統合感覺材料的結果。金岳霖提出,“事實是接受了的或安排的所與”c金岳霖:《知識論》,第541 頁。。那么我們通過什么來接受和安排所與呢?金岳霖在此作了兩種略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意念接受所與,另一種是概念范疇所與。

前一種解釋更強調觀念與事實之間的聯系。即事實是“以意念接受了的所與”d同上書,第574 頁。“事實是所與和意念的混合物”e同上書,第543 頁。,這里的意念可以大致理解為日常語言中的觀念,是英文idea 的中譯。金氏的意念主要有如下特征:(甲)意念與意象(image)有本質區別。意象具有私人性,而意念具有公共性、交流性;意象是具體的,而意念則是更為抽象的思想。比如說一個從未見過飛機的人在看到真實的飛機后會有對于飛機的具體意象,但這種意象無法言說和傳遞,如果他想讓別人知道他看到了什么,他需要把他私人的意象轉換為可被表達和公共理解的意念,用金先生的話來說,這些意念可以被粗略地理解為描寫詞句和形容詞句。(乙)各個觀念之間互相關聯著,并總有某種圖案。比如,“力”的觀念對于一個物理學研究者和一個普通人來說,在心靈中的圖案是不同的,前者精細而后者粗糙,且“力”的觀念又與其他物理觀念緊密相連。此觀點導致的結論是:觀念或意念在不同的個體之間有著些許的差別,而事實又是由意念接受的所與,因此同一個事實對于不同的個體來說有著不同的效果和主觀感受。

后一種解釋更強調概念范疇與事實之間的聯系,即我們用概念接受和安排了所與。金氏用書架與圖書的關系來說明概念與所與的關系:“概念不僅形容所與而且范疇所與。……這有點像圖書館底分類,新書來了之后,不擺在這一格就擺在那一格,即令原來的格式不夠,我們也可以新創一格。所與呈現之后,不在一概念之下,即在另一概念之下。”f金岳霖:《論道》,第8—9 頁。概念就像圖書館中的書格,而書就像客觀的感覺材料,只有書在書格中被擺放好,我們才能檢索到圖書;只有概念將所與安排好,事實的建構才能得以可能。

概念范疇所與和意念安排所與,兩種提法并沒有本質不同,都是公共性的語言安排和規范雜亂無章的感覺材料。一方面,就公共性、交流性而言,無論是意念和概念,都不是私人的意象,只不過意念可以是語言中的描述詞、摹狀詞,而概念則是語言中更為抽象、規范的基本成分;另一方面,意念與概念并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其他意念、概念緊密關聯,以此形成人類的概念框架和表達系統。

三、將事實知識化:建構以事實為中心的知識論

金岳霖的事實觀被稱作認知建構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他拒絕經驗主義和實體主義的事實觀,主張事實不僅僅是感覺材料,而是與人的認知、語言等活動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他試圖在整個知識論框架中理解事實,將事實與知識結合起來,認為知識論以知識為對象,知識又以事實為對象,如果知識的世界是人在認識活動、語言活動等實踐活動中建構出來的,那么,事實的世界也同樣如此,它們都是屬人的世界。這種將事實知識化的哲學主張也衍生出如下觀點。

第一,事實界隨著人類知識的擴展不斷膨脹,事實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成果。金岳霖指出:“事實界無時不在膨脹,如果我們以我們底事實界為世界,則世界的確是膨脹的。這和宇宙膨脹論不相干。……人類底事實確是增加的,并且增加底速度也在增加。這當然不是說自然或本然界膨脹,本然與自然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a金岳霖:《知識論》,第566 頁。一方面,他所言的事實絕非是自然界和本然界的東西,絕非是實在之本體,而是與人的知識密切相關的事實陳述(factual statements)、事實斷言(factual assertions)。另一方面,隨著人類事實世界的擴張,人的知識世界也自然擴張,且擴張的速度越來越快。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后,真正的通才越來越少,根本原因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是今天人類所擁有的事實世界要比古人大得多,正如卡爾·皮爾遜所說:“亞歷山大·馮·洪堡有可能概覽了當時尚存的科學的整個領域。現在,任何科學家,即使比洪堡更有才干的科學家,也不可能作這樣的概覽了。”b卡爾·皮爾遜:《科學的規范》,李醒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年版,第13 頁。

金岳霖的觀點較好地解釋了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事實的確由一個狹窄的領域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地盤,同時使得以事實為中心的人類知識體系也不斷擴展完善。隨著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強,我們越來越凝聚為一個認知共同體或知識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所知道的事實隨著人類歷史進程的推進和認識活動的深化而不斷地增加。金岳霖主張,“求知不僅是被動地知道事實,而且是主動地發現事實,事實是可以增加的,并且無時不在增加”a金岳霖:《知識論》,第566 頁。。比如在采集狩獵時代,人們所擁有的事實僅僅是與生活、捕獵密切相關的事實;在封建時代,人們逐漸擁有、積累了關于自然、歷史、社會、文化方面的事實;而到信息時代,方方面面的事實呈現爆炸之勢,大到黑洞形成的機制、宇宙演化的歷史進程,小到夸克、質子、中子的物理特性都是現代社會所確認、承認的事實。總之,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必然會發現新的事實,相應的知識也隨之增加,說某個東西是事實,也基本等同于說某個東西是知識。因此金岳霖認為,對于人類這樣一個知識共同體來說,沒有不知道的事實,既然是事實,就是已經知道的。

第二,對具體的知識者來說,他所知的事實是有限,是作為類知識者所知之事實的一小部分。既然事實是知識的對象,那么人類作為一個知識共同體所知的事實肯定大于某個具體知識者所知的事實。因此,也會有如下推論:(甲)具體的知識者所知的事實是有邊界的,他所知之事實只占知識共同體所知之事實的一小部分;但個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也能為拓展知識共同體的事實邊界貢獻力量,如某人在人跡罕至的沙漠中發現一個從未被世人知曉的生物,他就拓展了知識共同體的事實邊界。(乙)人類的交往溝通能力使得“交換知識與事實”得以可能。在社會生活中,某人之前可能不知道某一事實,但通過教育、溝通、交流等方式,他可能會從別人那里知道該事實,比如在化學課堂上我們知道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金岳霖總結道:“說事實不必是一知識者所親自經驗的,知識也不限于一知識者所親自知道的。所謂教育一部分就是傳達人所已知給未知的人們。”b同上書,第567 頁。(丙)隨著知識和研究越來越專業和分門別類,具體知識者所知道的事實也越來越分化,通人越來越少,而專家則越來越多,這也是知識發展的趨勢。金岳霖說:“各門各類有各門各類的事實。研究物理的人得到許多物理方面的事實,這些事實也許不是研究其他學問所知道的事實。研究歷史的人得到許多歷史方面或歷史上的事實,這些事實也許不是研究其他學問所知道的事實。”c同上。因此,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通人越來越少,越來越難出現,而像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樣的研究專家會越來越多,他們也的確為開拓人類的事實邊界、知識邊界作出重要貢獻。恩格斯寫道:“使整個生理學發生革命并且首先使比較生理學成為可能的主要事實,是細胞的發現”。d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323 頁。而發現細胞正是羅伯特·胡克的功績。整體來看,一方面,具體知識者所知事實只占類知識者所知事實的一小部分,對于類知識者來說,這個共同體所知道的事實則要多得多,人類所知的全部事實構成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基礎;另一方面,具體知識者又通過認識活動、社會實踐、科學探索不斷獲取新的事實,不斷地拓展整個人類所知的事實。

在筆者看來,這種以事實為中心的知識論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為當代知識論的發展貢獻了中國哲學家的原創性思想。金岳霖對于知識共同體、類知識者的強調,對事實如何成為人類認識活動成果的深思,對人類如何在實踐活動中開拓事實和知識的邊界的分析,以及對事實和知識如何反過來有助于人類實踐活動的展望,使他的事實觀和知識論走向通往歷史唯物主義的道路。

四、比較與評價:事實的認知建構論的理論優勢

在筆者來看,事實的認知建構論主要有兩大競爭理論,一是經驗論的事實觀,二是事實本體論。前者已在金岳霖從經驗主義事實觀到認知建構的事實觀之思想轉變中被揚棄;而與后者相比,事實的認知建構論也有更大的理論優勢。

(一)以一種康德式的事實觀揚棄了經驗主義事實觀

縱觀金岳霖的事實觀,我們會發現它與康德先驗哲學有著重要的思想關聯,康德認為,人類心靈的兩種基本能力是我們知識得以可能的前提:“第一個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性),第二個是通過這些表象認識一個對象的能力(概念的自發性);……直觀和概念構成了我們一切知識的要素,以至于無論是概念沒有以某些方式與它們相應的直觀,還是直觀沒有概念,都不能提供知識。”a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第83 頁。與康德的思路相近,事實在金岳霖哲學中正是知識的對象,知曉事實與掌握知識密切關聯。事實是概念安排的所與,既需要印象的感受性也需要概念的自發性,沒有前者就不會有感覺材料被感受到,沒有后者事實就不會被思維和言說。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金岳霖強調事實需要經驗,我們可以想象幾萬光年以外的情形,但如果它不在我們的經驗中,我們也不能說它是事實。b金岳霖:《知識論》,第564—565 頁。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重視人類共同體的經驗而非個人的直接經驗,“因為如此,事實界不限于耳聞目見的世界”c同上書,第565 頁。。

整體上看,這種將感覺材料與概念、印象的感受性和概念的自發性結合起來的康德式事實觀要比樸素的經驗主義事實觀更有說服力、更符合人類建構事實的一般過程。樸素的經驗主義事實觀極大地弱化了人類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世界的能動性,科學家也淪為了樸素經驗論所謂的“事實”的收集者,這種觀點早已被幾百年的科學實踐和科學史研究所拒斥。而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從一種康德先驗哲學的角度批判了純粹經驗主義事實觀,更符合人類歷史上建構事實的實際過程。

在金岳霖之前,經驗主義事實觀已被一些敏銳的思想家所批判,但事實的認知建構論才徹底完成了這種批判。麥金太爾在《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中曾明確反對一種經驗主義事實觀。他批評培根的追隨者約翰·奧布瑞(John Aubrey)“將事實等同于收藏家們的收藏品”,認為“觀察者能夠無需任何理論解釋涉入其中就直接地面對事實”a麥金太爾:《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年版,第100 頁。,進而整體上反思了經驗主義者天真樸素的事實觀——我們無須在概念、理論上思索事實,只要像蜜蜂采集蜂蜜一樣,在大自然中收集事實,即可完成認識世界、揭示自然秘密的偉業。相較于麥金太爾,金岳霖的事實觀更為系統和清晰,一方面,他通過概念范疇所與的事實觀,確認了事實的形成不僅需要感覺經驗,同樣需要以語言活動為代表的人類實踐去抽象、整理、規范這些雜亂無章的經驗內容;另一方面,他將事實知識化的結果是,使得一種以“事實”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建構得以可能,徹底揚棄了一種經驗主義的知識觀。

(二)以一種強調語言和認知的事實觀超越了事實本體論

自羅素和早期維特根斯坦在20 世紀初提出邏輯原子主義之后,事實本體論成為了一個嶄新的、形而上學色彩濃厚的事實觀,在20 世紀下半葉,以阿姆斯特朗(D.M Armstrong)為代表的當代分析形而上學家又將其發揚光大。bD.M.Armstrong,A World of States of Affai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雖然事實本體論在當代分析形而上學中頗為流行,“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cWittgenstein,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D.F.Pears &B.F.McGuinness(tran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p.5.這樣石破天驚的形而上學宣言也是十分新穎的本體論創新,但相較而言,事實的認知建構論避免了事實本體的諸多問題,并具有如下顯著優點。

1.更有解釋力。事實本體論者只能部分地解釋自然事實,認為自然事實是世界的組成部分,但當他們遇到為何這些自然事實會包含像“里”“尺”“寸”“波長”“微秒”等屬人的社會、科學建制之問題時,則產生了解釋上的困難。事實本體論者會反駁,比如無論我們用什么樣的長度概念去表述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兩者事實上的距離是不變的。但問題是,只要事實在人類語言中被表達、被言說、被理解,就必然會涉及用概念將感覺材料范疇化(categorization)、用概念建構起整個事實世界之大廈。事實本體論者仍然會反駁,事實被人類表達、言說和理解是一回事,事實本身或事實本體又是另外一回事。但這一觀點的問題在于,我們無法設想、言說、思考無概念的事實,事實若脫離概念便只能成為一個康德式的自在之物。正如黑格爾對康德自在之物的批判那樣,事實本身也會成為一種可以被取消或懸置的東西。

正因為概念的引入,用概念接受、安排所與,自然事實與社會事實之間便沒有絕對的區分,自然事實也不會更具優越地位,比社會事實、歷史事實等其他事實更為真實。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將自然事實、社會事實、歷史事實、制度性事實全部統一起來,它們都是事實,而并沒有等級上的優劣。后期維特根斯不斷強調我們對于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生活世界的概念框架和表達形式,金岳霖的認知建構論在這一點上與后期維特根斯坦殊途同歸,只不過兩人各有側重,維特根斯坦強調在具體的生活形式和語言游戲中建構事實、理解事實,而金岳霖則偏向于在認識實踐和知識論層面建構事實。這使得認知建構論能夠有效解釋與事實緊密相關的其他現象。這種現象包括但不局限于科學觀察、注意力等問題。既然事實是概念、意念范疇的所與,那么感覺材料首先要被人感覺到,如果人沒有注意到相關感覺材料,那么無論概念和意念再怎么起作用,人都不能掌握事實。例如,如果科學家哈雷在某時沒有持續觀測到夜空中的某個光亮的斑點,人類知識譜系中將很可能會缺少有關哈雷彗星的事實。

2.更加融貫。事實本體論雖然有其理論訴求,但它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于理論上的不融貫:(甲1)隨著命題圖像論的崩潰,事實與命題二元對立、邏輯同構的關系也隨之崩潰,事實如何被言說反倒成了一個難題。(乙1)事實本體論沒有辦法安頓否定事實問題,如果否定事實不是世界的組成部分,而是被建構出來的,為何肯定事實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呢?(丙1)世界不說話,而人在說話a理查德·羅蒂:《偶然、反諷與團結》,徐文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年版,第15 頁。,事實本體論沒有辦法解釋自然界本是一個整體,為何事實的世界被切割得清清楚楚,如果沒有以語言活動和認知活動為代表的實踐去建構事實世界,這種切割和分裂是不可能的。

相較于事實本體論,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則能較為融貫地回答這些問題。(甲2)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從來就沒有預設命題圖像論,反而主張事實離不開概念框架和表達形式,是在特定語言游戲中的建構。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在不預設命題圖像論的前提下,合理地言說事實。(乙2)既然事實是被建構出來的,那么無論是肯定事實還是否定事實都沒有特殊的本體論地位,火炬在燃燒與火炬沒有熄滅,這朵花還沒死與這朵花還活著看似有著肯定事實或否定事實的形式,但卻是意指和描述同一個現象與所與。因此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可以合理安頓否定事實,我們完全可以在日常語言中承認否定事實存在。(丙2)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合理地回答了為什么世界和自然不說話,而人說話,因為人在實踐活動中將世界人為地分割為一個個事實。正是由于人為的建構因素加入進來,這種分割可以很細致,也可以很粗糙。

3.更加簡潔。事實本體論被提出之后,它的一個潛在的問題是不夠簡潔。以某一個蘋果存在為例,從以物為中心的本體論來看,我們可以說某個蘋果存在就完成了本體論上的界定;而事實本體論會認為,某個蘋果的存在也是關于這個蘋果的諸多事實的復合,比如這個蘋果有200 克,位于中國的某顆樹上,等等。事實本體論會使得我們的本體論更為復雜、龐大,任何有關世界的事實都可以被視為世界之實體。而相比之下,事實的認知建構論無須設定過多的實體,且它能與以物為中心的本體論相兼容,更符合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原則。

通過與經驗主義事實觀、事實本體論的比較,事實的認知建構論更充分地展現了其理論優勢,使得我們更為堅定地支持一種事實的認知建構論,金岳霖在知識論上的杰出工作也表明,構建以事實為中心的知識體系是如何可能的。

五、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引發的哲學革命

在筆者看來,提出事實的認知建構論,揭示以這種事實觀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建構如何可能是金岳霖對當代哲學的杰出理論貢獻。但這種新穎事實觀的當代價值并不局限于此,它在真理觀、知識論和價值觀等方面也引發了深刻的哲學革命。

(一)通過重釋事實,提出新式符合論,重新確立知識論上求真之重要性

眾所周知,傳統符合論存在諸多致命缺陷,后期維特根斯坦、蒯因、塞拉斯等很多哲學家都對之做了深入批判。以事實本體論為內核的符合論與融貫論、冗余論以及實用主義的真理觀有著本質不同且互相排斥。舊式符合論很容易使人構想出T-語句,如“‘雪是白的’是真的當且僅當雪是白的”,像這類T-語句帶來的后果是,它使得“哲學家們認為真理概念是無足輕重的”aDonald Davidson,Inquiries into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p.65.,因此,以事實本體論為內核的符合論會導致真理緊縮論,進而“真”作為一個謂詞可以最終被消解掉。舊式符合論以追求命題與實在的符合而求真,最后卻導致真理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概念,這也側面說明了舊式符合論的問題——抱著求真、討論真理之目的,結果卻把真和真理弄丟了。

正因為傳統哲學對“事實”“符合”等概念的混亂使用,陳波教授提出了“不使用‘事實’概念又堅持傳統符合論核心洞見的新符合論”b陳波:《沒有“事實”概念的新符合論(上)》,載《江淮論壇》2019 年第5 期。。與陳波的方案不同,金岳霖將事實作為知識的對象,將事實視作一個認識論概念而非本體論概念,進而提出一種新式符合論的真理觀。這種新式符合論的主要特點是:(甲)它不是無主體、無認知者的符合論,而是與認知者緊密相關的符合論。既然事實是一個認識論c雖然金岳霖更多地講知識論而非認識論,但他的知識論不僅僅是討論知識定義、本質、范圍等內容的狹義知識論。他的知識論內涵很廣,同樣包含了認識論方面的內容,比如感覺材料、時空、事實、自然律、因果、度量、語言、思想、真理、認知過程、如何求真以及認識和實在的關系等。因此,本文在論述金岳霖的知識論和認識論時并不做特別的區分。概念,那么事實必然牽涉認識活動和認識主體,因此,新式符合論與舊式符合論有著本質不同,人和認知者的因素、認知活動和科學實踐等因素都參與進來,而不像舊式符合論訴諸命題與事實之間神秘的邏輯同構關系。(乙)與舊式符合論不同,新式符合論一方面堅持符合論的真理觀,另一方面將其他真理觀的合理因素吸納進來。金岳霖雖然認識到符合論的困難,但他主張“符合說不易取消”也“不應取消”,同時,吸納其他真理觀的理論洞見,“利用融洽、有效及一致以為符合底標準”a金岳霖:《知識論》,第666 頁。。

從金氏哲學看,因為事實是一個實踐概念和認識論概念,所以事實與事實之間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事實之網,“任何一件事實都在一事實網中,而它本身也是許多事實結合起來的結構”b同上書,第672 頁。,人們在認知活動中建構的不同事實都在這個事實之網中,被建構的事實與事實之間一般不太可能相互沖突,如果某個事實與另外一個事實有嚴重沖突,這個事實之網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更新與調整。c金岳霖對于事實之網的強調,以及提出一種以融貫、有效、一致為標準的新式符合論,與以戴維森等人為代表的整體主義真理理論頗為相似。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主張是金先生在解放前提出的,就更能意識到金先生這些思想是如何領先于時代。事實的認知建構論使得談論符合、追求真理成為一種認知實踐活動、判斷活動,判斷某個命題符不符合事實,會要求將該命題放在整個事實之網中接受審判,判斷該命題符不符合整個事實之網。只有將事實視作為一個認識論概念、視作一種認知建構,我們才能通過人類的認知實踐編織事實之網,判斷諸命題、句子符不符合事實,最終發展一種真正的求真之學。

(二)通過重釋事實,為解決蓋梯爾問題等知識論疑難提供新方案

當我們整體地比較金岳霖的知識論與西方知識論時,會發現一個重要不同。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知識論傳統逐漸確立知識的JTB 定義,只有被辯護的真信念才能被稱作知識。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金岳霖的知識論體系中,他并沒有直接論及知識的JTB 定義。在諸多當代學者借助蓋梯爾問題反思知識傳統定義的今天,引入金岳霖哲學中的思想資源去解決當代知識論疑難,將是一個較有創新意義和理論前景的方案。以蓋梯爾問題為例,傳統知識論定義之所以無法徹底地解決蓋梯爾問題,是因為傳統知識論一方面堅持知識的JTB 定義,另一方面對何為辯護、何為真,甚至何為信念都很難有完美、清晰的界定,這就間接導致蓋梯爾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因為“蓋梯爾案例依賴于在真與辯護之間的某種分離”dChad Vance,“Truthmaker Theory does not Solve the Gettier Problem”,Ratio,Vol.27,No.3,2014,pp.292—293.,正如陳真所言:“蓋梯爾式的反例似乎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使S 相信P 為真的原因并非是使P 為真的原因。”e陳真:《蓋梯爾問題的來龍去脈》,載《哲學研究》2005 年第11 期。

一些當代形而上學家試圖用使真者理論來解決蓋梯爾問題,讓本體論意義的事實(事態)承擔使真者的角色,既使得命題得到辯護,也使得它為真,進而避免真與辯護的分離。aSven Bernecker,“Keeping Track of the Gettier Problem”,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Vol.92,No.2,2011,pp.127—152.但該方案的問題是,一方面使真者理論本身問題重重,在這個不牢固的地基上無法真正解決蓋梯爾問題;另一方面,即便使真者理論沒有問題,這種同一主義方案對于辯護的要求過強,只有使某個信念為真的使真者才算作該信念真正的辯護,而其他與該信念相關的經驗證據等都不能為它辯護,這種形而上學意義上的辯護已經脫離了辯護的日常用法,使人類的認知實踐裹足不前。b阮凱:《使真者理論的興起與當代批判——兼論蓋梯爾問題的事實建構論方案》,載《自然辯證法研究》2020 年第9 期。相比之下,金岳霖知識論的高妙之處有兩點:一是他的知識論不將知識定義為得到辯護的真信念,進而不會受到蓋梯爾問題的困擾;二是他的知識論以事實為對象,事實在人類認知實踐、科學探究中得以確立,因此知識論與認知實踐密切聯系在一起。求知的過程和認知實踐將相關命題的真和辯護真正統一起來。例如,2016—2017 年引力波探測器陸續探測到引力波信號,進而證明引力波存在。在這一科學實踐中,我們是將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作為引力波存在的辯護,而非將引力波存在這一事實本身作為“引力波存在”這一信念的辯護,這時,2017 年后的人們所持“引力波存在”的信念既為真,同時也得到辯護。可以說,在真正的科學實踐中,蓋梯爾問題很難成為真問題。正如庫恩、費耶阿本德等人“通過具體科學史案例展示了主流科學哲學所提出的方法論和合理性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真實的科學實踐”c黃翔:《科學實踐與本體論歷史主義——以歷史知識論為例》,載《哲學分析》2020 年第4 期。一樣,蓋梯爾問題作為哲學家所構造的哲學問題,也不符合真實的認識實踐和科學實踐。

因此,蓋梯爾問題雖然動搖了西方傳統對知識的JTB 定義,但金岳霖以事實為中心的知識論不僅不受蓋梯爾問題的困擾,而且反倒對蓋梯爾問題的解決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這也體現了金岳霖知識論的當代價值。金岳霖的知識論超越西方知識論的關鍵之處是,它強調在求知、認知活動中知道事實、發現事實,最終將認識論與知識論合二為一。在事實與理論關系方面,“我們不但能從事中發現理而且能從理中發現事”d金岳霖:《知識論》,第570 頁。,比如歸納即是從事中發現理的活動,預測即是從理中發現事的活動。在筆者看來,正是人類共同體的求知活動,使得我們所知之事實、我們的知識都不斷地增加與完備,使得理論與事實能夠進行更有效的互動。可以說,事實的認知建構論是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事實觀,在人類歷史中,我們不斷建構出更有解釋力的事實來替換受到質疑的事實,人類知識的更新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建構事實、不斷替換事實的過程。

(三)通過重釋事實,為解決知識論之外的重要哲學爭論提供思想資源

正因為事實概念與諸多重要的哲學問題緊密相連,澄清事實概念,將會對解決當代哲學中一些核心問題提供幫助,事實與價值的關系問題就是典型代表。羅素和早期維特根斯坦的事實本體論將價值驅逐出事實的領地,使得事實與價值的嚴格二分達到了頂峰和極致。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你不能引領人們向善;你只能引領他們去其他地方;善在事實的空間之外。”aWittgenstein,Culture and Value,G.H.von Wright(ed.),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8,p.5.這鮮明地表達了將事實與價值、事實與道德嚴格二分的主張。邏輯實證主義者高舉證實的大旗去反對形而上學,不能被證實的命題都被歸之為形而上學而被拋棄,由此,實證主義者們從另一條進路開辟了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法,他們主張:“科學陳述是經驗上可證實的,而價值判斷是不可被證實的。”bHilary Putnam,Realism with a Human Fac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p.163.從羅素、早期維特根斯坦由事實本體論所得出的事實與價值的嚴格二分,再到邏輯實證主義者們由可證實和不可證實得出的事實與價值的嚴格二分,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法影響日益廣泛,深入到經濟學、社會學等諸多社會科學之中,“阻礙我們看到評價和描述的相互交織和相互依賴”cHilary Putnam,The Collapse of the Fact/Value Dichotomy and Other Essa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p.3.,一定程度上在方法論和指導原則上誤導了20 世紀以后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實用主義是較早反思事實與價值嚴格二分的哲學傳統,杜威曾鮮明主張要破除事實與價值的嚴格二分法,在普特南看來,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法一定程度上源于哲學中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的二分法,因此當分析與綜合的嚴格二分崩潰后,事實與價值的嚴格二分也必然崩潰。雖然實用主義哲學家對事實與價值的關聯有深入分析,但一定程度上只有解釋什么是事實,才能真正解釋為何事實負載價值(facts are value-laden)以及價值也負載事實(values are fact-laden)。事實的認知建構論打破了事實陳述與事實本身的二元論,揭示了無任何價值因素、忠實描畫“事實本身”的事實陳述是一種哲學幻象。因為我們語言中的概念包含著價值的因素,所以概念范疇所與形成的事實當然包含了價值的因素。普特南提出的一個著名例子可以成為金岳霖事實觀的注腳。普特南認為,雖然某人說“貓在草墊上”這句話是一個事實陳述和事實判斷,但是他“運用了概念元素‘貓’‘在……之上’和‘草墊’,這些元素都是由一個特定文化所提供的”dHilary Putnam,Reason,Truth and Hist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p.201—202.。要言之,概念本身已經體現了生活世界中的文化、價值、興趣等要素,因此由概念表達的事實必然會負載一定的價值,事實的認知建構論將“事實”理解為概念安排所與,為理解事實與價值的關系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

六、結語

事實的認知建構論的革命性意義在于,它不僅提出了一種切中人類生存實踐的新事實觀,通過反思人對事實的建構如何可能,完成了對于經驗主義事實觀和事實本體論的揚棄;而且真正闡明了以事實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建構如何可能,是一種有著歷史唯物主義底蘊的事實觀。在當代哲學視域下,事實的認知建構論的理論價值是:(1)它強調在求知、認知活動中知道事實、發現事實,將人的語言活動、認知實踐與知識論緊密結合,最終完成了認識論與知識論合二為一,克服了西方知識論與認知實踐、科學探究脫鉤,越來越經院化的傾向。(2)它以事實為中介,在語言與世界之間架起了橋梁,為我們理解語言和世界的關系提供了新視角,即我們不能脫離語言去理解世界,人類的事實世界一定打上了人類認識活動的烙印。因此金岳霖的事實觀與知識論“緊扣人的認識活動過程而展而對世界的闡明”a郁振華:《具體的形上學:金—馮學脈的新開展》,載《哲學動態》2013 年第5 期。,也為金—馮學脈的當代發展——楊國榮的具體形上學——給予了理論上的啟迪。(3)金岳霖在新事實觀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新式符合論,既沒有拋棄事實概念,也較為徹底地克服傳統符合論真理觀的不足,重新確立知識論上求真之重要性。(4)這種新事實觀超越了純粹知識論的領域,對當代學者重新理解討論事實與價值、事實與規范、事實與可能性、自然主義與規范主義之爭等重要哲學問題,都有著理論上的啟發。

猜你喜歡
建構概念人類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建構游戲玩不夠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视频四区|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αv毛片|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高h视频在线| 国产免费a级片|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制服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色在线| 91小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高清|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欧美成人第一页| 亚洲成年人片|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日本| h网站在线播放| 伊人成人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99手机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色国产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a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亚洲手机在线| 欧美在线导航| 国产毛片不卡|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天堂网视频| 中文字幕2区|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一本色道久久88|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大全| 毛片视频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毛片免费视频| 婷婷中文在线|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69精品久久|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婷婷激情五月网| 日本色综合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