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萍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為了確保經濟能夠處于正常的運作狀態,就必須要保障交易安全,這樣才能夠在經濟主體進行財產的轉移時,具有安全性,提高了財產轉移的有序性,為了實現交易安全的目標,就要通過民商法,在其中作出明確的規范,從而對于交易安全實行保護。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之下,交易安全問題逐漸成為一個重點的關注內容,要想維護整個交易過程的安全性,就要發揮民商法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和發展,通過民商法對于交易安全實現保護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因此就要進一步明確交易安全的含義。當前,針對交易安全這一概念,具有三種不同的理解,分別為動態安全說、預測安全說以及相關安全說。動態安全說就是處于動態條件之下的財產安全狀態;而預測安全說是在交易過程中,通過法律所實現的預測和指引安全;相關安全說則是和交易行為發生關聯的所有的安全行為。對于這不同的說法,都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就通過交易安全的特征,進一步深入理解這一概念的含義。首先,交易安全屬于交易行為的安全。這其中不僅包括單純的財務之間的轉移行為。同時,也包含租賃、買賣、融資等多個交易形態。而在這一概念中所涉及的安全,主要就是指法律層面上的安全,參與交易的雙方都能夠進一步確定交易行為的合法性。其次,交易安全是一種動態條件之下的財產安全,與這一概念相對的則是財產的靜態安全。靜態安全就是在法律的層面上,針對財產所有權具有的合法性所做出的認可,而動態安全則是主體在進行財產獲得時的各種行為所具有的合法性,因此靜態安全強調的是所擁有財產的安全,而動態安全則是更加關注于財產的取得行為。在此交易的過程中,交易安全屬于對并未發生交易過失的人所具有的一種保護。要想確保交易行為的合法性,交易主體就必須不存在過失行為,而且所抱有的是善意的思想,不會通過虛假手段,謀求他人的利益;而且也沒有在交易的過程中,由于主觀的因素而導致過失的出現。反之,如果存在不良的主觀意圖,同時由于個人疏忽造成交易過失,那么所實現的交易行為,已經無法滿足安全性的實際要求,同時還會伴隨一定的懲罰。最后,通過交易安全也能夠進一步滿足公正和秩序的要求。在交易的過程中,交易安全能夠對于交易者的利益起到基本的保障,從而維持利益的平衡性,在道德層面上,也具有公正的意義,而且還能夠進一步的減少交易時間,實現高效率的經濟交易,不僅可以實現對于交易安全的保護,同時還能夠提高整個經濟秩序的有序性[1]。
交易安全就是在動態的條件之下,財產所具有的安全性,通過法律能夠保護具體的交易活動,從而賦予交易行為合法性。但是,在現實的交易過程中,會發生交易安全與財產靜態安全之間的矛盾問題,因此為了保護交易安全,法律可能就會讓其優先于靜態安全,所以這就叫做交易安全保護。但是,出現沖突的原因主要停留在交易表象的層面上,而不能對于具體的交易內容進行反應,因此這種交易安全也可以叫作民商法對其實現的保護。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這一概念就是采取強制的手段來控制交易關系。會在商法的基礎之上,針對不正當的商業行為,進行強制性的規范,另外還要利用強制執行的法律,進一步的控制商事活動,在法律調整機制中,能夠同時存在多個法律責任。
公示主義就是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針對交易事實產生利害關系,商事主體在法律的角度上所具有的公司業務交易主體要提前進行相關交易信息的獲取,這樣才能夠得出精準的判斷,因此商事主體就要進一步地公示相關的信息與事項,這樣就能夠縮減交易時間成本。根據民商法的規定,需要公示的內容包括公司的基礎信息、招股上市信息以及合并解散的公告信息。在信息登記和公示的基礎之上,能夠讓交易者針對具體公司的基本情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在這種制度的保障之下,維護自身的交易利益。
外觀主義就是通過具體的交易表象,進行法律結果的確定,對于實際的交易行為而言,主觀想法和外在的表現常常會具有不一致的問題,對于交易者的主觀想法來說,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是按照主觀取向,進行法律效用的認定,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交易關系穩定性的實現,導致交易的安全遭到破壞。因此民商法中也直接體現了外觀主義的特點,所作出的各項規定都對于具體的外觀主義要求進行了充分的體現[2]。
嚴格責任主義就是民商法對于教育者的責任權利義務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對于現代的教育活動來說,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在這種制度之下,就必須要通過法律,嚴格的規定具體的責任和權利。在民商法中主要是在連帶責任以及無過失責任方面,能夠進一步反映嚴格責任主義。
在民商法執行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交易安全原則,要想提高市場環境運行的有序性,就要設立交易安全法,并對其進行不斷地發展。對于交易安全原則來說,屬于一種理想的交易狀態,要在法律條文的基礎之上,加以落實和實踐,因此就必須要堅定交易安全保護的原則,讓其能夠貫穿于法律,在不斷地完善的過程中,這樣就能夠在立法的基礎之上,為具體的交易明確參考程序,而且還能夠針對不同的現狀問題,作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另外,也要進一步強化公示制度,對于具體的公式原則和范圍,作出進一步的明確,這樣能夠提高整個交易環境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在交易的過程中,交易雙方都能夠獲取足夠的交易信息,從而實現交易的多樣性選擇,也能夠盡可能地降低交易風險的發生幾率,從而有效地確保交易安全的實現。
不僅要貫徹交易保護原則,強化對于公示制度的推廣和應用,同時還要做好教育過程中的監督,面向交易雙方,進一步的確立科學的交易機制,明確具體的權責。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交易主體發揮著核心的作用,因此民商法也要進一步地明確和限制交易主體具有的責任與權利,這樣才能夠為交易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設定民商法的過程中,也要進一步落實責任主義原則,保障交易主體能夠防范風險,加強對于行為意識的完善,避免隱患問題的發生,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比如說,對于證券法來說,在證券發行這一方面內容,就具有不明確的責任規范的問題,因此就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主體責任。在公司法中,也并未明確的規定董監事的職位問題,存在模糊的現象,也不能明確劃分崗位職責,因此也會對于交易的安全性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利于公司依法治企的實現。所以就要在公司法中,進行有關條款的完善和補充,對于相關的制度,做到進一步的明確[3]。
在信息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在網絡環境中,也產生了越來越頻繁的交易行為,所涉及的財產的金額也越來越大。在這種頻繁的網絡交易的背景之下,也讓互聯網交易逐漸成為民商法的重要保護對象。所以在立法的過程中,也要對于網絡交易這方面的內容,進行充分的考慮,基于這一新興領域,對于各項制度和規則,進行具體的補充與完善。在民商法制度和基本思想的基礎之上,對于互聯網交易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僅要把握網絡交易在商品交易中所存在的普遍性內容,同時還要根據網絡交易的特點,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的法理選擇,落實互聯網的交易安全保護。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面對日漸頻繁的交易行為,也要通過民商法保護交易安全,確保交易主體的利益不會受到侵害。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也要在民商法的實踐過程中,根據全新的發展問題,進行內容的充實和完善,進一步的明確主體的責任,并且基于互聯網交易大環境之下,不斷地探索交易保護模式的確立,從整體上提高交易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