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天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新時代,我國的改革和創新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要求對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實施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以確保符合新時代各項要求。“執轉破”銜接機制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在解決和處理執行難、化解執行不能積案,及時清除僵尸企業,推進市場資源的高效化配置和利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不同程度地發揮著積極作用,要求相關人員對此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充分地認識到這一工作實施的作用意義。準確把握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完善和優化,有效規避各項不規范行為,為司法實務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支撐。
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過程中,不僅存在執行難、破產難問題,還存在執行與破產轉換、銜接不暢的情況,進而對保障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導致市場資源浪費問題。在司法實務中,執行和破產屬于不同的法律程序,各自在實現債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執行主要是服務于個別債權人,而破產概括了債權人的全部財產,實現對債務清償,“執轉破”銜接機制的構建和優化完善,能促使二者有效地發揮各自優勢[1]。
(一)有助于解決執行不能案件退出難的問題。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過程中存在比較多的執行難決、執行不能的案件,對司法的良性運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阻礙,同時也造成了法院的負擔,給執法部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甚至對司法機關的公信力、社會和諧秩序等產生不良影響。“執轉破”之間的有效銜接,可以保障在債權人資不抵債的時候,也就是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情況下,在解決和處理這類案件的時候應當轉入破產程序,對其進行全面的清算,然后查看和分析是應該退出市場,還是需要重整或者是和解恢復經營,起到了一定的協調利益沖突的作用。
(二)有助于解決破產啟動程序入口窄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個司法解釋文件,要求對破產立法體系實施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為破產法順利實施提供有效的支撐和保障,并確保破產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地發揮和體現。但是,在具體案件解決和處理過程中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仍存在破產程序不夠完整、過于地簡單,對現代破產制度把握和認知不清晰,破產挽救制度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等現象。相比較而言,執行程序的啟動門檻比較低,一般情況下持有生效法律文書,就可以根據相關程序申請執行,二者的有效銜接,可以使具備破產條件的被執行人得以順利地進入破產程序中,由法院依照相關的規定和程序全面清算資產,有效地規避逃避執行的行為,切實的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和利益。
(三)有助于完善市場退出機制。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也進行產業轉型和優化升級,強調及時地清除一批僵尸企業、不適應市場發展的企業,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化利用。構建分工明確、咬合緊密、運行協調執行和破產制度,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能夠為完善市場機制提供最為科學和適合的選擇,對一些資不抵債的企業來說,其可以通過破產程序,獲得一定的救濟,從而確保企業能夠順利地退出市場,同時不會對社會秩序造成大的影響。
“執轉破”銜接機制的完善和優化需要與一般的破產程序區別考慮和分析,要確保二者能夠有效地銜接,并在完善市場主體救治機制、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完善司法工作機制,解決和處理執行難、化解執行不能積案,及時清除僵尸企業,推進市場資源的高效化配置和利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維護和保障債權、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等方面有效地發揮功能和作用。
具體工作的實施需要嚴格地遵循以下四大原則:一是,高效。也就是技術對相關流程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優化,有效地提高“執轉破”銜接程序的效率。二是,便捷。強調完善和優化后的制度機制,要能夠為二者的有效銜接提供明確、易識別、標準化的操作方案,有效規避執行與破產轉換、銜接不暢的問題。三是,靈活。強調完善和優化后的制度機制,要能夠科學有效、充分的繼受和沿用執行程序。四是,公正。強調完善和優化后的制度機制,既要有效地提高銜接程序的效率,同時也要給債權人、債務人、其他利害關系人保留意見表達機會,提供一定的司法救濟途徑[2]。
在以往實施的制度機制當中,當被執行人無法清償到期債權的時候,無論是哪種制度和程序,都強調為其提供一種公平清償的機會。隨著我國司法體系的不斷完善及相關制度機制的優化,針對參與分配的法律條文作出了一定的調整和修改,以起到規避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將參與分配、破產程序二者相混淆的情況及造成的不利影響。為確保銜接機制最大化地發揮功能和作用,還需要對相關制度、破產程序進行系統化的考慮和分析,對制度適用主體進行科學的限定,并確保相關人員清晰地認識到司法實務界限,規避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中的各項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情況下如果被執行人是企業法人,當出現破產或者是不具備償還到期債務能力的時候,需要將其轉入破產程序,通過這樣的解決和處理措施,規避參與分配擴大化的情況出現。
我國現行的一些法律規范中指出,只有債權人、債務人有權向相關部門和機構提出破產申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限制了破產程序優勢及功能作用的發揮;而且,在司法案件的解決和處理中,還會受到其他方面各種因素的影響和阻礙,最終導致破產程序啟動難。為有效地解決和應對這一問題,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擴大申請主體范圍。例如由行業組織啟動,并引導行業組織切實的落實和執行自身的職責,對債務人進行嚴格的監督管控,通過這樣的方式,起到解決執行不能問題的作用效果,對市場中的各項資源進行優化配置[3]。
具體工作的開展實施要嚴格地遵守程序和相關的原則,確保破產程序的優勢和功能作用得以最大化地發揮和體現。也就是說,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不能隨意地執行程序,也不是一遇到企業法人,就將其轉入破產程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的選擇。此外,要確保破產程序的公平、合理性。
為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則需要對當事人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指導,做好執行人和當事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將被執行的資產情況等相關的信息及時地告知當事人,確保當事人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更全面、準確的把握和認知,進而自覺、主動地申請啟動破產程序。
在強制執行的時候,如果出現了債務人資不抵債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需要由法庭作出裁決,之后再交由相關單位執行。當案件審理與執法部門認定出現較大的偏差的時候,容易導致執行不能案件的出現。為有效地避免這一問題,則需要確保案件審理歸屬更明確、清晰,盡可能地規避各項沖突和矛盾問題[4]。
執行與破產程序的有效銜接,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可能會對當事人利益造成損害,必要的情況下需要為當事人提供一定的救濟,如當事人選擇權、復議權等。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之相關的制度機制、法律程序等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企業的轉型升級、市場資源的高效化配置和利用及各項矛盾沖突問題的解決和處理提供依據和支撐。執行破產程序,對于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意義,為確保二者的作用和優勢得以最大化地發揮和體現,則需要不斷地完善和優化“執轉破”銜接機制,建立強制破產制度,以有效地減少這類司法案件積壓,為司法實務提供科學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