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紅霞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外國語系 甘肅 蘭州 730101)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校也在蓬勃發展,但是像吳巖在2018年高等學校教學指導會議上指出的情況,應用型高校目前普遍面臨著“形也不似、神更不似”的現狀,教學中普遍被大家稱為“水課”。當今科學技術、信息、社會經濟等領域所使用的語言基本是英語,大學生汲取本專業領域前沿信息也是英語,大學英語課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在全國開展的高等教育“質量革命”的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如何建設大學英語“金課”成為提高其教學質量的重任。
時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慣常的教學模式為吳巖所總結提出的大學課堂教學“低階性”境界:“silence”和“answering”。[1]“silence”,就是課堂很安靜的意思,因為只有教師的聲音,學生桌子上只有一本教科書,很“輕松”和“安靜”地“聽課”?!癮nswering”,教師會適當地提一些非常簡單yes or no等學生不用或沒必要回答的低階性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驅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無從說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性學習能力和反思性學習能力。這種課堂折射出教師備課不充分,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不吻合,以及教師層面由于學生不參與課堂的“上課沒意思”,和學生層面的感覺可上可不上的課程——“水課”,這種教學在此類高校中已“常態化”。
其根本原因有如下幾方面:首先,學校課程設置有問題。由于教學評價以“四、六級過關率為指揮棒”,教學并沒有讓學生掌握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用性英語技能,故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教學內容不能與學生的專業發展相吻合。這種課程設置很直接的表現形式是很大一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明確地學習目標,失去學習動機和興趣、不愿意上課,經常出現“遲到”“翹課”“曠課”“逃課”等現狀。其次,“一言堂”是課堂教學常見的狀態就是師在臺上拼命講,學生在臺下無聊地打游戲、看視屏、聊天、睡覺,發呆。作業只是機械地背單詞、抄練習等,學生的“學習者中心”、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能力無法在教學中得到鍛煉與提高。教育教學模式沒有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沒有實現因材施教,沒有激發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質的發展。再次,常態化的教學評價就是謝和平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期末考試決定學期總評成績”[2],這種沒有過程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無法有效地驅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然而,當前應用型高校教學評價雖然推行形成性評價(30%或40%)和終結性評價(70%或60%),但最終的評價結果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這種評價模式造成了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動力、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了學習中渾水摸魚的習慣,考試作弊屢見不鮮。最后,師資因素。原因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跟不上教學或上崗教學的資格把控不嚴,使部分職業情操不過關、教學基本功較差、專業理論與實踐素養不足的教師上了崗。教學表現為課堂教學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沒有讓學生心智得以發展,故無法達到培養全面發展專業人才的目標;當下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也是課堂教學質量低的原因之一。
總之,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現狀,違背了高等院校的教學宗旨,最終將會失去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阻礙院校的持續發展。大學教育最基本的宗旨應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反思性學習能力和探索性學習能力。其次是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常態化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盡自己所能地灌輸,不知道學生究竟吸收了多少、內化了多少,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來量化考核。最后是真正實現個性化教育。以上教育目標的實現陣地就是“課堂”,途徑就是“教學”。
吳巖長對“金課”做出了明確的闡釋:將其特點或必要條件歸結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及挑戰度。首先,高階性是從培養目標和培養內容上改變過去的單一傳授知識,要體現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教學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如深度分析、大膽創新的能力和精神。這些知識和能力要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來實現。其次,創新性是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兩個維度來實現。課程內容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要將學術研究、科技研究成果、思政理念等融入教學;教學模式的先進性,體現為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教學信息平臺與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最后,挑戰度,不管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需要從學生學習到教師教學,都得“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應用型本科院的大學英語“金課”建設必須基于自身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院校、專業和學生的學情,確定具有本校和本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目標。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師資建設等維度進行全方位改革和完善,建設獨具特色的大學英語“金課”造型。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大學英語課程要服務學校的辦學目標、院系人才培養的目標,各高校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院系設置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目標。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要把重點落在“應用”兩個字上,在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框架下,建設能夠適應、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學科方向、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應用型高校要建設具有本土、本校特色的“大學英語”金品課程,就需在《指南》的指導下,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和目標,給大學英語以明確的定位,即在服務院系學生就業需求和國家、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特色構建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及相應的評價體系。
根據《指南》,大學英語課程在著力提升學生通用語言能力的同時,要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專業學術領域、工作場合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指南》明確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應包括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大類課程。李志義(2018)認為,專業知識結構要與職業需求相適應,教學要服務于學生的需求。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建設,要結合其專業特色和學生實際學情與需求,構建“語言+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實現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專業發展體現課程的前沿性、高階性。[3]在夯實通用英語水平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發展和學生就業需求,為學生開設普通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課程;對于英語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的學生,可考慮分層教學,為他們開設專業學術英語,來提高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切實促進專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說,評價學校好與壞的根本標準是立德樹人的成效,而課程正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平臺。課程的實現形式就是課堂教學,也是“金課”具體化的核心層。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變學生在課堂上“無所事事”的現狀。教學要讓學生課上忙于聽、忙于記筆記,課后能反思、重構課程內容,在課中、課后有“焦慮感”,即讓學生有自己必須“做自己學習主人”的焦慮。
首先,教學設計要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為準則,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和研究中應用英語的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單元主題設計形式多樣的英語應用活動,通過多維度的產出活動,歷練學生的語言產出能力、提升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蔡基剛[4]提到當今世界,大學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汲取信息和判讀信息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其次,教學過程要立足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在課前對教學總體性布局,設計相關的主題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完成,進入線下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完成文章結構分析、寫作技能的把握、口語活動主題、快速閱讀和翻譯等方面,讓學生時刻都能體驗到做“學習的主人”的樂趣,教師只是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導者、資源提供者和評價者。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性和反思性學習能力,才是學生想要的課堂。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應該是一個全面、科學的體系。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我們淘汰“水課”、建設“金課”中的關鍵任務;為此我們要從以下層面著手:首先,要正確運用課程與教學評價對教學的反饋效應,建設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提高課程與教學水平,充分有效地為教學服務。其次,打破傳統的考核評價標準。改革簡單、粗放式的考核評價標準,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目標,采用“綜合性、過程性評價模式”。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加強以多元評價模式考查學生學習的投入度、學習成果和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當前的評價模式下,學生逃課,考試舞弊現象屢見不鮮;而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能夠使學生課上積極思考,課前課后能夠主動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課堂質量不同于基礎教育,教學內容很少有具體的規定,教師的課堂教學區分度比較大。課程具體授課內容及如何講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研究領域、學術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深層次因素就是教師發展,就必須從資金及相關制度機制上支持教師投入教學;尤其要支持教學投入度高、教學優秀的教師,以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5]具體有如下策略:第一,強化教師發展中心的服務職能。聘請、吸收學科專家、課程專家、教育技術專家、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組建高品質團隊,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第二,為教學崗教師提供參加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研討會及培訓的機會。先進的理念是正確行動的向導,沒有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升,就不會有良好的教育教學改革,也就不會有課堂教學的實質性變化。第三,加強對教師在育人素養、科研素養、信息素養和職業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升。
大學英語作為本科教學階段的必修公共基礎課,在高校人才培養工程中是關鍵性因素。新時期,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綱,以服務于教學的辦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準則,總結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與教訓,立足于本院校實際情況,統籌推進課程與教學在微觀層面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深層次改革,建設高質量的大學英語“金課”。在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學習能力、思辨性學習能力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社會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