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作為一種新興的高科技偵查手段,視頻圖像偵查突破了傳統偵查的時空限制,削弱了調查訪問過程中對被調查者個人能力的依賴,具有證據固定的獨特優勢。它不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有效地記錄下發生在其“視覺范圍”內的“所有事件的經過”,而且可以作為訴訟階段的直接證據,完整地表現出來,依法懲處犯罪行為。隨著各個省、市“天網”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大量的視頻圖像資源在確定偵查方向、縮小偵查范圍、鎖定關鍵嫌疑人、確認犯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用視頻圖像進行有效的偵查破案,可以使違法犯罪活動無處藏身,對于在新的形勢下開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我們所說的視頻圖像偵查中的偵查假設,是指偵查人員利用監控錄像所記錄的犯罪現場、犯罪行為等視頻信息,借助公安機關所掌握的各種信息資源,對犯罪嫌疑人在監控錄像中“無根據但有可能存在”的行為動作進行假設,再通過對視頻信息的分析,找出犯罪嫌疑人的可能行為進行求證,從而發現新的破案線索,為案件突破指明方向。
(二)視頻圖像偵查中的偵查假設不是分析性推理,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偵查人員根據主觀上的自然聯想或合理懷疑進行判斷的前提和指南。視頻圖像偵查工作中的偵查假設,就是運用這種偵查假設方法,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蹤跡,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是“網上研判到落地行動”的體現,是視頻信息在偵查破案中更高層次的應用。所以偵查假設可以說是一種“無招勝有招”的視頻信息運用技巧。
目標跟蹤法,是指在犯罪發生后第一時間提取中心及其周圍的監控錄像,發現犯罪嫌疑人后,根據其可供辨認的特征,在其他視頻圖像中進行跟蹤定位,從而確定犯罪嫌疑人的行進路線、逃竄方向和可能的落腳點,從而減少甄別范圍,降低偵查難度,為偵破工作指明方向。
區域排查法,是指根據犯罪嫌疑人在視頻中出現的時間、地點的頻率,前后連貫的時空關系,分析其固定的作案規律,尋找更多的偵查線索,集中于其出現頻率最高的偵查地點,擴大搜索范圍,鎖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在其頻繁出現的時間、地點實施布控看守,定向打擊,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
在分析犯罪嫌疑人行為特征及作案細節的基礎上,利用居民身份證信息、前科人員信息、在逃人員信息、暫住人員信息、機動車信息等多種情報資源,提取犯罪嫌疑人可疑人員信息,進行比對、鎖定,拓展查證渠道,為破案提供有力線索[1]。
案件串并法,是指從多個案件的錄像監控入手,通過現場資料和錄像證據的收集,梳理同類案件的資料,根據嫌疑人可識別的特征,結合其犯罪方式、行為特征、目標等具體情況,運用各種信息系統進行查詢,梳理相似案件的關聯,串并偵查,以拓展偵查思路。
由于視角、光照、雨霧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視頻監控中的圖像辨識度不高,無法從原始監控錄像中獲取有用的線索。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視頻設備材質差;二是自然環境光線較暗或存在角度誤差;三是圖像處理手段或處理效果差,遠不能滿足偵查取證的需要。
1.一些偏遠地區沒有監控點,迫切需要投資建設視頻監控站點。
2.部分監控點數量不足,無法形成網絡,在許多地方出現了監控點的盲點。
3.有些地區盡管有監測點,但缺乏科學規劃。比如偵探定位錯誤,出現重現點的同時,有些角落變成了監視死角,很大程度上還是靠運氣破案。要實現監控,必須對監控設備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安裝,擴大其應用范圍。
獲取視頻圖像數據后,需要檢索涉案視頻圖像。在實際偵查過程中,視頻圖像資料信息量大,檢索時間長,單純靠偵查員檢索費時費力,容易被忽視。近年來出現的視頻圖像處理技術,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需要有懂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
1.視頻監控設備管理是否規范,直接影響到視頻資料在偵查活動中的使用,而我國目前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最容易出現重安裝、輕管理的現象。
2.監控攝像頭日常管理和維護不到位,部分監控攝像頭因自然條件的影響而老化,甚至損壞。
3.監控攝像頭設備更新不及時,導致獲取的視頻資料模糊,影響偵查工作。
4.加強對視頻監控設備的日常管理,對監控攝像機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維護保養,確保其正常使用,為偵查活動提供真實可靠的線索和證據。
1.視頻圖像監控資料是開展視頻偵查工作的原始資料,它所提供的時間、空間等信息,以及附帶的人員、車輛、物品等信息,可以用來擴大偵查范圍。一般來說,視頻相關參數越高,偵查員得到的具體案件信息就越直接、豐富。
2.視頻質量的優劣并非開展視頻偵查的關鍵因素,優秀的視頻偵查員能夠充分挖掘出視頻中的有用信息,有時是幾幀大小的圖像,有時是模糊視頻中發生案件的關鍵特征,無不體現視頻偵查人員對視頻圖像的充分理解。
3.對于如幀、場的概念、基本的圖像處理技術等,視頻圖像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經驗總結,是視頻偵查專業的體現[2]。
1.犯罪嫌疑人其主要特點有:身體特點、職業特點、地域特點以及與受害人的關系。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畫與偵查方向和范圍的確定有密切關系,是確定偵查隊伍的重要依據。
2.視頻圖像能直觀、動態地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因此,利用視頻圖像偵查往往更加方便、準確。
3.人的特征主要包括臉部特征、衣著特征、動作特征等,一般可以通過視頻資料直接獲取,從犯罪嫌疑人的著裝、行為動作等方面分析判斷其職業特征和地域特征。
1.對于犯罪嫌疑人在盲區內作案或在盲區內失蹤的案件,偵查員首先應分析這是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意圖,還是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果被認定為犯罪嫌疑人有意識地反偵查行為,就可以認定其具有反偵查能力。
2.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夠選擇監視盲區作案,說明其有充分的預謀準備過程,可以排除臨時起意作案。
3.犯罪嫌疑人能夠發現監視盲區的原因是,他很熟悉現場監視探頭的位置。同時,犯罪嫌疑人還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取熟悉現場監控探頭的位置信息,即長期居住在現場或有一定的知識背景,或者多次踩踏現場。
4.如果認定犯罪嫌疑人有較長的現場生活經驗或某些知情條件,則偵查范圍將大大縮小,假設認定犯罪嫌疑人有多處踩點,并且在多處踩點之前,現場或沿途的監控錄像可對此進行記錄。因此,通過錄像延伸回查,往往可以發現嫌疑人的真實影像信息。
1.偵查模式是偵查主體在偵查過程中對采用偵查方法的概括與抽象。傳統偵查模式是基于犯罪現場勘查和物證檢驗結果,其基本特征是“從案到人、從人到案、從案到案、從物到案”的方式開展偵查工作[3]。
2.現在的視頻圖像可以真實、動態地再現犯罪過程及其前后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等要素,準確地反映犯罪嫌疑人的身高、步態、體形、活動軌跡等偵查線索。在此基礎上還開創了以視頻監控圖像為基礎的“由像到人”“由像到車”“由像到案”的新型偵查模式。
在新的形勢下,視頻偵查技術破案已經成為實戰部門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了使科技偵查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公安機關還應增加在科技偵查領域的投入,加強科技偵查技術戰法的研究和推廣,注重提高偵查法治化水平。新時期偵查工作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達到“信息戰、科技戰、合成戰、證據戰”的要求,使視頻偵查在破案中的應用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