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山東文思達律師事務所,山東 濟寧 272000)
《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刑訴法解釋》均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新刑事法規的施行要求律師跟進學習,一定程度上要改變之前固有的辦案思維。從新法規定中尋找依據,運用新法賦予的辯護權和辯護利益更好地履行辯護職責,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本文根據《新刑訴法解釋》中增改內容,結合自己的一些辯護經驗,談一談新法對刑事辯護的影響。
《新刑訴法解釋》共計二十七章、六百五十五條,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來條文數量最多的司法解釋,該解釋的公布施行,對于人民法院嚴格依照法定程序正確履行審判職責,規范辦案活動,保障訴訟權利,確保修改后刑事訴訟法的準確、有效實施,實現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有機統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新刑訴法解釋》對刑辯律師業務也無疑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涉及程序權利、調取證據權利等規定的增改,使得辯護人在訴訟過程中擁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和更多辯護切入點。
新解釋第二十條:“管轄不明的案件,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有關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居住地以外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管轄”,該條第二款為法院將案件異地審理提供了依據。
對于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中的“有關案件”,筆者認為不僅包含類似去年發生的遼源王某忠被控枉法裁案審理中針對管轄權提出異議一案,還包含某些職務犯罪案件、公共安全案件,鑒于被留置人員或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關系及事件在本地的影響,案件異地審理更為公平公正。
辯護律師在實務辯護中,對于一些案件,比如案外因素影響較大時,可以申請上級法院指定其他法院管轄,當然要遞交書面申請且申請中還要重點闡述“更為適宜”的理由。
廣義的程序性辯護是指所有在程序層面上提出訴訟請求、訴諸司法裁判的辯護活動。[1]新解釋第二十九條對回避人員的范圍、回避的程序以及回避限制的除外情形作出了明確細致的規定,實務中對于辯護律師在具體案件中申請辦案人員的回避提供了更具有操控性的法律依據。
新解釋第三十六條新增庭審中對出庭檢察人員回避程序的規定,人民法院會根據檢察人員是否具有新解釋中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來決定回避與否,具有回避情形的,法庭會休庭,通知檢察院盡快作出決定。
新解釋第二十四條、二十五條確立了并案審理以及被告人有尚未起訴的其他犯罪事實時可以并案審理,以及同種犯罪的一般應當并案審理。在實踐中,偵查、監察、檢察機關出于某些因素的考慮,會將一人多罪、團伙犯罪的多人案件分開移送或者按罪名的不同拆分移送,勢必造成司法資源浪費、工作效率低下。并案審理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實,精準量,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鑒于有些案件和罪名犯罪事實復雜程度不同,案件的取證和偵查的難度不同,勢必在刑事訴訟進程中的用時不同,并案審理就會影響到審理期限,因此該條也對“造成審判過分遲延”的除外情形作出了明確規定。《新刑訴法解釋》第二十四條賦予法院主動協商其他機關的權利,旨在提高刑事訴訟的司法裁判的質量和效率,降低人為造成的司法資源浪費。對于辯護人來說是否并案審理,要根據具體案情來考慮,綜合不同地區的刑事司法政策、司法理念的差別以及被告人的意愿等因素多方位審查,從而最大化的保護當事人利益。
訊問錄音錄像的查閱、拷貝、復制的問題一直爭議不斷,這次新解釋第五十四條雖然對此作出了規定。但筆者認為該條規定查閱的錄音錄像的范圍較窄。查閱的前提有兩個重要條件:一是“作為證據材料”;二是僅限于“訊問錄音錄像”。從另一個角度講,對于非證據材料,如案件線索的錄音錄像、證明取證程序合法的錄音錄像能否查閱,尚未明文規定。此外,對于詢問的錄音錄像、尚未移送的證據材料的錄音錄像,是否具有查閱權,在新刑訴解釋中也未提及。
調查取證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充滿職業風險的辯護活動,之所以說調查取證十分重要,是因為這是律師從事積極辯護活動的基本保障。[2]
新解釋第五十七條針對的是偵查、監察機關收集的有關證明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隨案移送,辯護人如何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規定。
第五十九條規定的是辯護律師有權向證人收集、調取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以及被拒絕時有權申請法院調取的權利。根據該條規定,辯護律師自行取證被拒絕,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同意與否需要經過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應當同意。這也要求辯護人在提交書面申請書時,應重點闡述法院調取該證據對案件影響的重要性。
根據新解釋第七十五條規定,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材料作為刑事案件定案依據的前提,是“法庭查證屬實”和“收集程序合法”。
辯護人在代理食品藥品、污染環境以及知識產權的案件時,對于有關行政機關提供的證據材料,應當重點審查其真實性、收集程序合法性,進行有效的庭審質證,從而做出對當事人有利的辯護觀點和策略。
針對新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筆者認為該條規定擴大了庭前會議審查的范圍,關于涉及案件事實和證據材料,過去一般認為庭前會議只解決程序性問題,現在,新解釋則把法院對案件事實和證據材料的審查判斷,也納入庭前會議的議題之內。
法律賦予了辯護人在庭前會議中可以爭取撤回起訴的機會,辯護人可以在庭前會議中提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理由,說服法官建議檢察院撤回起訴。對于相關案件辯護人要充分準備,運用庭前會議說服審判人員建議公訴機關撤回起訴。如果公訴人堅持不撤回起訴,辯護律師更應該就庭審中沒有新事實和新證據進行說理,說服裁判者。根據該法條規定,法院對于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只能宣判無罪,而不允許檢察院撤訴。
新解釋第六十八條規定,辯護人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帶一名助理參加庭審,從事輔助工作。
律師助理能否出庭參加訴訟,實踐中有爭議,各地法院掌握的尺度也不一樣,對此新解釋第六十八條作出明確規定,準許一名律師助理參加庭審,從事輔助工作,但不得發表辯護意見。該規定為辯護律師出庭履職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另一個角度也有利于律師助理職業歷練和成長。
筆者認為,辯護律師應就其律師助理參加庭審的問題,在庭審前向法院溝通,說明律師助理出庭的必要性,征得法院準許,并告知律師助理在庭審中的履職要求,即不得發表辯護意見,遵守法庭秩序。
新解釋第五十一條規定,對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辯護,同時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又代為委托辯護人的,辯護人的人選應當聽取被告人意見,由其確定人選。
近年來,隨著刑事辯護全覆蓋制度、值班律師制度的施行,法院委托法律援助中心為被告人指派律師提供辯護的案件增多,鑒于被告人在看守所羈押與近親屬不能就辯護人事宜有效溝通,近親屬對案件關注度不夠忽略了委托辯護人的情形存在,勢必會有指定辯護律師與近親屬委托律師并存的情形,又鑒于一名被告人只能委托兩名律師作為辯護人的硬性規定,對于多個辯護人并存如何取舍問題,不可避免會出現。因此該法條統一了實踐中的操作,化解沖突,將相關選擇權交給被告人,更大程度保護被告人的辯護權。
《新刑訴法解釋》的實施,順應了時代發展,賦予了辯護人許多權利和辯護利益。學好用好新法是關鍵,如何轉變固有辦案思維,將新法的規定內化為辯護的強勁動力,需要辯護人在實務中不斷總結,在案件中刻苦磨煉。深層剖析和解讀法律條文,發掘新規背后的辯護著力點,以便更好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是筆者對《新刑訴法解釋》的幾點淺薄理解,學識有限,僅為一家之談,理解未必準確,權當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