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霞
(湖南省益陽市銀鑫公證處,湖南 益陽 413000)
在老一輩人眼里,特別是在普通家庭,人們對遺囑這一詞還是挺忌諱的,在他們看來立遺囑很不吉利。但是這些年隨著我國的民主化進程不斷深化,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不再對遺囑避之不提,反而越來越對遺囑關注及重視。而且,現在也有許多90后、00后都開始立遺囑了。立遺囑的內容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財產,“虛擬財產”“證券基金”也被納入遺囑的安排中,其中甚至包括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等。
隨著個人財產和家庭財產的日漸富裕,遺產繼承糾紛與日俱增,被繼承人死亡后或者得重大疾病無自主意識后產生的遺產繼承糾紛,導致家人反目成仇、昔日親情散盡,最終不惜對簿公堂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國公證協會為了減少此類遺產糾紛的發生,為達到一定年齡的老年人提供免費遺囑公證服務,在《民法典》生效之前,公證遺囑具有優先效力,在人們心中占據很高的地位。
遺囑是人們生前根據法律的規定,對自己的合法私有財產或者相關的事物作出相應的處理和安排,并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合法行為[1]。公證遺囑有著嚴格的公證流程,大概可以分為前期了解情況、提供合理建議、審查資料、審查立遺囑人的精神狀況和自由意志、辦理公證、出具公證書、對遺囑錄像刻盤放入卷宗、最后密封保存。公證遺囑可以有效體現立遺囑人的精神狀態和自由意志,并且比一般的遺囑形式更加科學嚴謹和更具有程序性。
公證遺囑是由國家公證機構公證,對自己生前的財產作出安排,于死亡之時立即生效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遺囑經過公證后,遺囑的內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規定,能保證其真實合法,有較強的說服力。同時還有利于保證遺囑效力的實現,能夠有效避免立遺囑人的家屬和繼承人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經過公證之后的遺囑,如果發生意外,有利于當事人取證。倘若不慎丟失或者損壞遺囑,公證處還有保存的案卷、錄像光盤及副本可查檔使用。公證遺囑同時還充分發揮著公證的職能作用,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化解了大量的遺產糾紛。
《民法典· 繼承篇》增加了兩種新的遺囑形式。分別是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打印遺囑。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規定,打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現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注明年、月、日。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錄音錄像遺囑。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現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民法典》根據實際需要,對打印遺囑的效力作出界定,對現如今的立法和空白進行了填補,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人民的實際法律需要做了回應。
打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形式的出現,體現了民法典對時代發展的回應。立遺囑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愿選擇遺囑形式。
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中,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遺囑后,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立遺囑人對立遺囑有著更自由自主的權力,并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遺囑進行變更和撤回,如果在立多份內容不同的情況下,以最新的遺囑為準。
《民法典》生效后,更有效地保護了立遺囑人的意愿自由,尊重立遺囑人的權利,遺囑、遺產、繼承這些身后事也有了進一步保障。同時給予行動不便的人提供更多便利,提供更多選擇。避免了從形式或客觀限制條件上影響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是對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尊重。保護了立遺囑人的遺囑。這一規定是適應當下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是司法為民的真實體現。
1.公證遺囑能有效地保證遺囑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大眾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對于遺囑的格式和形式并不了解,特別是大多立遺囑的人都是老年人或者身患重病的人,所以獨立完成一份符合法律規定且有效的遺囑會比較困難。而且在這種關乎財產利益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造假遺囑。比如自書遺囑很容易被人利用筆跡篡改和造假。
我國的公證部門是國家司法部門之一,且公證人員都是經過專業法律培訓的專業人員,因此公證員更具有實力和資格去指導立遺囑人該如何訂立真實有效的遺囑,給立遺囑人提供更恰當的建議和更全面的法律支持。
2.公證遺囑具有司法證據力和公信力
雖然在《民法典》生效后,公證遺囑不再具有優先性,但是公證的證據效力和公信力并沒有喪失,所以經過公證的遺囑更具有法定的證據效力和公信力[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②《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當有繼承糾紛的時候,如果一方以公證遺囑作為繼承證據時,另一方對其持有的公證遺囑質疑否定時,且沒有能夠推翻其真實性的相反事實的時候,持有方可以直接確認公證遺囑的真實性。
3.公證遺囑具有高度保密性和合法性
因為遺囑的特殊屬性,因而很容易被人泄密,所以對遺囑的保密工作可謂重中之重[3]。遺囑是在立遺囑人在死亡之后才生效,但是在很多情況離遺囑生效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立遺囑人有權力對遺囑進行撤回或者更改。如果遺囑被泄密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遺囑的內容被泄露了,很容易引起立遺囑人、受益人和非受益人之間紛爭,而且很容易導致財產的損失或者隱匿。
如果用其他比如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和口頭遺囑的形式,就難以保證其他見證人不會泄密。但是如果經過公證遺囑,因為是受法律保護的,則可以有效避免遺囑泄密。再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二十三條中規定,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二十三條中規定,公證員不得泄露在執業活動中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遺囑檔案在立遺囑人生前不得隨意向他人公開。公證人員必須為立遺囑人保守關于遺囑的任何秘密。
在時間和各種客觀和主觀條件都允許的條件下來說,公證遺囑相比較與其他形式的遺囑形式來說是最優選擇。所以筆者在這里有幾點建議:
1.公證機構在保證公證遺囑優勢的同時,應該為立遺囑人提供更高水準的法律服務和更完善的公證制度,簡化辦事流程,繼續鼓勵滿足條件的民眾進行遺囑公證。
2.公證員不斷加強專業技能的素養和個人素質,確保公證遺囑的專業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3.公證機構可以根據實際出發開拓商業信托業務,開展遺囑保管活動。
4.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為立遺囑人提供電子遺囑,網絡遺囑的線上存證服務。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它的出臺適應了時代進步,增進了人民福祉。對于遺囑繼承和公證遺囑也作出了相對應的調整,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有法可依的進步性。公證部門的公證業務也將一直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婚姻家庭、物權合同等法律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不斷提高效率。優化服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民法典》生效后的公證遺囑雖然不再具有優先效力,但是公證遺囑的司法證據效力和公信力仍然存在,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仍是不可撼動、無可取代的。如果在時間和各種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公證遺囑依舊是人們立遺囑時最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