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雯
(廣州公證處,廣東 廣州 510030)
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根據法律程序適用的證明民事法律行為,具有證明法律重要性的事實和文件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的活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八條,商標注冊以首次注冊為原則;但是在同一天申請時,申請人必須提供先前使用的證據才能獲得其商標注冊,而這些最初使用或公開的證據通常需要公證。在專利申請方面,公證處可以根據有關部門對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及有關產品的識別、相關單位將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投入生產流通領域等事實,出具經公證的證明文件。此外,在對注冊商標或專利申請進行初步審核和宣布之后,在指定時間內,其他人員可以基于自己的商標或專利使用權提出異議,事先披露信息以及保存證據的方式提出異議,理由可以是自己的商標或專利使用或公開在先,對于證據的保全方式,也是采用公證書和證據保全記錄的形式。對于商標和專利轉讓合同的公證,除了查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否明確外,主要任務是檢查轉讓的商標和專利權是否為轉讓人合法擁有,合同中有無關于受讓方保證使用轉讓方商標的產品的質量的條款等。
在知識產權案件中,在沒有其他證據推翻的前提下,只要在訴訟過程中能夠提交知識產權公證書作為證據,法院對公證證據的采信率為100%,能夠大大提升在維權訴訟中的獲勝率。例如:B公司未經許可,長期大量復制、發行、銷售與A公司計算機軟件相同的軟件,嚴重損害A公司合法權益。經過多方面確認和分析,A公司在所屬轄區公證處獲取了公證一份,對B公司售賣A公司的計算機軟件的的過程進行了保全公證記錄,最后人民法院判處B公司對A公司存在著作權侵犯行為,并賠償相應經濟損失。針對該維權案例,能夠取得維權成功很大因素在于能夠出具相應的知識產權公證書,并通過取證手段,進行了證據記錄保全,為保護自己的權益提供了合法、強力的證據內容,為勝訴打下堅實基礎。不僅如此,在大多數的維權案例中,知識產權公證書在維權訴訟過程中都有重要地位,能否出具公證證據,已經作為能否勝訴的關鍵因素。
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電子數據是一種以“數據”形式存在的證據種類,“信息”為證據之內容、“數據”為證據之載體,即信息是依附于數據載體之上的,由于電子證據其自身的獨特性,存在的問題就是易被篡改、易滅失。經公證的知識產權電子證據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現行法律明確規定經公證機關公證的電子數據,人民法院應當確定其真實性,除非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原公證證據除外。在公證機構,必要時可請其錄音,確保錄音證據的合法性,經過公證的證據證明力高于一般的證據。當事人在進行公證后便可將風險減低于最小,預防未來訴訟的發生。同時在訴訟程序中,能更好地平衡當事人權利的行使和法院真實的需要,推動法律誠實信用原則的落實。電子數據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要的公證能更好地服務當事人、確保證據的真實合法性。
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取證問題,向法院提交真實合法的侵權證據往往成為原告勝訴的關鍵。保全證據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法對與申請人權益有關的、以及有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證據、行為過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監督或者對申請人的取證行為的真實性予以證明的活動。[1]通過保全證據公證申請,可以確保調取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證據保全公證必需由兩名公證人員全程監督、共同辦理,并且不得采取法律法規禁止的方式,比如安裝監控侵犯對方隱私權等。公證員受理證據保全公證申請后,需要提前準備所需材料、制定取證計劃,如果侵權事實發生在外地,還需要出差辦理異地取證。親身經歷、親眼看見整個侵權事實、過程和狀態的發生,選取有法律意義的證據材料,通過錄像、拍照等方式予以收集,并密封保存,然后將整個取證過程真實完整記載于工作筆錄,由公證人員和在場見證人簽字確認,并據此出具公證書,在日后侵權訴訟中留作證據之用。基于公證機構的公信力,知識產權權利人在自身難以取證的情況下轉而通過公證機構提取,固定證據。公證機構所保全的證據因法律直接賦予了其較高的證明力,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這種公證的方式有助于提前預防糾紛,并在糾紛發生后提供強有力證據促進糾紛盡快解決。
近幾年,國家司法體系逐步與社會公證機構進行合作,通過推廣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涵蓋服務的全過程和知識產權保護。同時,鑒于當前侵權行為呈現地域屏蔽,多點發生和當前知識產權侵權突發性的特點,平臺可以整合全國公證機構的力量,可以開展多點協作服務,隨時隨地為當事方提供公證法律服務。[3]并且通過包含錄音、拍照、視頻錄制等證據保全技術手段,完整記錄、還原侵權行為、事實等,精確滿足需求,引導當事人在發現權利被侵權時可以第一時間利用公證及時固定證據,以防證據被修改或被消除,發揮公證的證據效力,促進支持和引導公證機構在知識產權的轉讓、許可和參與拍賣等活動,積極進行交易活動的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行為,確保程序公正透明,行為合法有效。
公證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事后過程,主要表現為申請人被侵權后辦理維權類的保全證據公證。主要包括網頁保全公證,電子郵件保全公證,即時通信記錄保全公證(手機短信、微信、QQ聊天記錄等),購物過程保全公證(實體店、網店、微店等),視聽資料、軟件保全公證(視頻播放軟件、工作軟件等),郵寄送達保全公證,現場現狀保全公證,其他保全公證(電話錄音、證人證言)。在糾紛發生后,公證處可以介入調解;如若調解不成,在訴訟中公證處所出具的公證文書還能作為證據幫助權利人主張權益,為其權利救濟提供有力支撐,也可對相應侵權主體造成警示,促使侵權方主動尋求和解,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
公證制度是一項預防性的司法證明制度,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4]公證制度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作用無可替代,利用公證制度的取證優勢,可以為侵權糾紛案件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實現案件高效、快速完結。通過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公證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的創新創造成果,助力優化社會法治環境,服務市場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