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婷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海南 ???571000)
人民群眾與《行政強制法》看似并沒有直接性的聯系,但是二者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缎姓娭品ā吩陔S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而進行優化和完善,我國在2012年正式推出《行政強制法》。每一次法律的優化和完善都會對公安機關的相關工作產生影響,公安機關需要以《行政強制法》為前提基礎來展開科學有效的行政執法工作,以此來體現公安機關的高效辦事率。
之所以在進行行政強制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法定原則,主要是因為行政權具備正當性[1],法定原則同時也是行政權最為基本的一項要求。公安機關的行政強制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行政權力,合法性的原則主要體現在進行設定和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定權限,按照范圍以及條件來行使相應的權力。
公安機關行政強制需要遵循的原則眾多,除了有上述提到的法定原則以外,同時還必須遵循合理性原則。法定原則可以說是眾多原則中最為基礎的一條原則,而合理性原則主要是建立在法定原則基礎之上的原則,對于公安機關的相關行為有著更高的要求。之所以要遵循合理性原則,主要是為了保證整個強制執行的合理性要求,公安機關在開展工作時,必須要綜合全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對于一些情形較輕的事件不能不予理會和處理,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來開展查封、扣押以及凍結等工作。公安機關所采取的強制手段必須要適當,盡可能選擇最優的手段,相對當事人的損害降到最小。
公安機關在開展工作時,需要將教育和強制進行有機結合,對于一些經過教育且能夠自覺改正違法行為的當事人則不應該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在執法過程中要秉承理性、和平文明的執法理念。在完成查封工作以后,需要對工作進行進一步的整改,積極與單位進行溝通和聯系,對于整改完畢后符合解除查封規定的單位要立即恢復正常生產和使用。
任何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救濟途徑,如果沒有救濟途徑的權利,那么則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權利,權力無法得到真正的保障。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必須要受到社會的監督,尤其是要對當事人進行科學合理的監督,由于當事人和行政機關間的力量有著較大的懸殊,因此法律應該對相應的監督渠道進行明確,公安機關行政強制中必須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保證相關利益關系人有知情權和救濟權。
我國最新頒布的《行政強制法》中,對于行政強制措施的設定權進行了相應的限定,提出設定權歸中央所有。這一情況使得一些地方性的法規失效。《行政強制法》的第十條和第十一條明確提出,在開展行政執法工作的過程中,不允許地方性法規進行擴大。這就使得公安機關在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時,必須要以最新的《行政強制法》為前提基礎,不能盲目依靠地方性法規,否則在執法過程中將會出現不必要的糾紛問題,這將影響公安機關的執法質量及效率。
最新的《行政強制法》第十八條明確提出,公安機關在開展行政強制措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同時《行政強制法》新增了當事人到場、告知權利、聽取意見等程序的規定[2]。新規定的提出使得公安執法人員在開展工作之前必須要將后續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向相關負責人進行報告,在經過批準的情況下才能開展后續的工作。在執法過程中需要出示相應的執法證件,并且保證至少有兩名執法人員在現場展開工作,公安執法人員還必須要聽取當事人的申辯及陳述,在執法過程中做好相應的筆錄工作,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以及程序,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執法工作的嚴謹性。
《行政強制法》對于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也有著十分明確的規定性,《行政強制法》中除提出不得扣押相關物品以外,還要求行政執法人員在辦案的過程中不能扣押公民及其家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一定要進行扣押,則需要作為證據來進行扣押[3]。除此之外,《行政強制法》的相關規定明確表示,辦案人員不具備扣押權,在扣押之前必須要獲得相應的批準,即使在較為緊急的情況下也必須要在24小時之內將相應手續進行補辦,然后再開展后續的扣押事宜?!缎姓娭品ā访鞔_提出,公安機關在開展查封扣押工作時,期限不得超過30日,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案件,則必須要經過上級的審核與批準才能將時間延長為60日。
最新的行政強制法中明確規定,當事人不需要再承擔相應的檢測及鑒定費用,相關技術費用一律由行政機關來承擔。在此之前,初次鑒定的費用是由公安機關承擔,但是再次鑒定的費用則需要由申請人進行承擔,但是最新法律的出臺使得申請人不必再承擔相應的鑒定檢測費用。
按照《行政強制法》的相關規定,公安機關在開展完一系列催告程序以后,可以采用強制措施來進行罰款處理。新推出的《行政強制法》中明確規定公安機關在與當事人達成相關協議以后,可以按照當事人的訴求來采取分階段履行的方式,對于一些采取補救措施的處罰人則可以對罰款進行適當的減免,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執法單位的執法效率,同時也能避免出現罰款不合理情況的出現。
公安機關在開展行政強制措施之前,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向上級部門進行報告,對于一些情況較為緊急且不得不立即對現場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相關執法人員,則必須要在24小時之內向相應行政機關負責人進行報告,并且對相關手續進行補辦。
對于一些逾期未履行義務的相對人,需要采取相應的行政強制執行措施,而這一決定過程則是行政強制實施程序中的決定環節。做決定的主體一般是現場民警,這樣能夠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繁瑣程序,在行政強制措施決定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需要出具相應的書面說明。
告誡在整個程序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對催告程序進行設定時需要設定相應的書面催告,并且對履行義務的期限、履行義務的方式及金錢的給付等多方面問題進行明確。
送達環節則是將相關資料送達到相對人手中,并且期待相對人能夠進行自我履行,送達這一環節的設定能夠將民主精神和對相對人的保護充分體現出來。
對于一些在履行期內仍然未履行義務的相對人,公安機關則可以采取相應的強制執法措施。在開展執法措施時,公安機關需要提前向負責人進行報告,再經過審批以后,有兩名以上的執法人員來開展強制執法工作。在開展工作時,執法人員需要出示警察身份證件,并且告知當事人采取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并且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解,在現場做好筆錄工作。
綜上所述,最新頒布的《行政強制法》對于原有的一些規范制度進行了打破,這會對公安機關的相關工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無論如何,公安機關在開展工作時,都需要以最新的《行政強制法》為依據,明確自身的職責及義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行政執法的質量及效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