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治經濟學批判何以揭示人類歷史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確立的歷史研究原則

2021-11-25 13:18:08
現代哲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人類歷史

王 蒞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與恩格斯提出了唯物主義歷史觀,并從原初歷史的發生條件、物質生產的第一性、所有制形式的更迭、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個人與共同體的關系演變等角度分析了人類歷史研究中的重要問題。但誠如恩格斯晚年在回顧這一時期時所說:“已寫好的部分是闡述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這種闡述只是表明當時我們在經濟史方面的知識還多么不夠。”(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6頁。此后,馬克思一直致力于唯物主義歷史觀與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內在融合,并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開啟的《資本論》研究中實現了經濟學邏輯的歷史情境化和歷史學敘事的經濟范疇化雙向目標。本文聚焦《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以政治經濟學批判重現人類歷史研究圖景的工作,揭示政治經濟學批判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豐富與發展。

一、經濟學邏輯:人類歷史的敘述方法

啟蒙時代以降,歷史研究中開始貫徹雙重原則——歷史事實原則和邏輯解釋原則。這種研究方法從表層上看是致力于尋求歷史與邏輯的結合以便于人類理解,而深層次的訴求實則在于創造現在與過去的意義關聯,即書寫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當下。在批判蒲魯東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體系過程中,馬克思逐漸把握到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歷史性原則;十年之后,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嘗試以經濟學邏輯重新理解人類歷史,從其中展現的理論視野來看,這一時期其人類歷史敘述方法是對三個思想前提的創造性整合:其一,《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以“生產”為核心的歷史發生學;其二,《哲學的貧困》及相關蒲魯東批判中提出的經濟學歷史性原則;其三,19世紀50年代到達倫敦之后接觸的巨量經濟學材料,包括“倫敦筆記”、“危機筆記”、亞細亞社會史料等。以《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導言為依據,我們將會發現馬克思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為人類歷史研究確立了全新的方法論基礎。

首先,確證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起點意義。馬克思在建構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批判古典經濟學的理論起點上都選用了“生產”概念,這一做法看似和古典經濟學家如出一轍,但其背后實際是根本性的差異。馬克思這樣批判古典經濟學家:“他們所要說的是,生產不同于分配等等……應當被描寫成局限在與歷史無關的永恒自然規律之內的事情,于是資產階級關系就被乘機當作社會一般的顛撲不破的自然規律偷偷地塞了進來。這是整套手法的多少有意識的目的。”(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頁。不難發現,馬克思在此著力批判的是古典經濟學家對生產進行了非歷史性解釋,而這種批判的依據是《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以哲學人類學話語對生產活動所作的歷史性規定。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相較于《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創造性貢獻在于提出“生產一般”的概念。馬克思說:“生產一般(die Production im Allgemeinen)是一個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點提出來,定下來,免得我們重復,它就是一個合理的抽象……對生產一般適用的種種規定所以要抽出來,也正是為了不致因為有了統一……而忘記本質的差別。那些證明現存社會關系永存與和諧的現代經濟學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記這種差別。”(3)同上,第26頁。分歧已經彰顯,古典經濟學家從各種特殊生產形式中抽象出生產一般只是為了將其實體化,進而抹殺一切時代的歷史性差別,但馬克思卻要在這種一般抽象性的基礎上,探究各個時代物質生產的具體規定。從深層次的思維方式看,古典經濟學與德國古典哲學一樣,只是完成了現實的原則化或世界的哲學化,進而以這種抽象的原則過濾現實的豐富內容;與之不同,馬克思以現實的原則化或世界的哲學化為前提,通過人有意識地實踐去再度實現原則的現實化或哲學的世界化,從而完成人對社會、世界與歷史的自我確證,這體現了馬克思自覺將資產階級的歷史貢獻推進到人類社會普遍性的高度。

其次,論證經濟范疇與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性特征。按照馬克思的理解,古典經濟學的歷史貢獻在于將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化約到具有客觀向度的經濟活動中,并從中抽象出經濟范疇及其邏輯推演來把握社會運動規律。在這個意義上,他們完成了對現實的概念化把握,達到抽象的理性認識階段。但他們的問題恰恰是停滯于這種抽象性而止步不前,因此在變動發展的經濟事實面前,古典經濟學家要么選擇追隨現實的經驗論態度,要么選擇輕視現實的觀念論態度,要么選擇脫離現實的烏托邦態度。質言之,古典經濟學家認為觀念對現實的把握是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前提是這種把握已經達到自然法意義上的人性高度。馬克思則認為,運動著的現實只能通過運動著的理論(即辯證法)來刻畫,因為理性所實現的抽象本身始終需要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作為前提;因此,“具體的表象——抽象的規定——具體的現實”應該構成經濟學邏輯把握社會歷史的三個環節;古典經濟學只完成了從第一個環節到第二個環節的跨越,剩下的第二個環節向第三個環節的跨越理應構成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內在突破點。對于二者的關系,馬克思總結說:“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4)同上,第42頁。

真正的困難在于理解從抽象的經濟范疇再度上升到具體的社會現實對于人類生活意味著什么?馬克思說:“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只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但決不是具體本身的產生過程。”(5)同上,第42頁。可見,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實質是要求人通過自身的理性思維確證經濟范疇所把握的現實內容本身可以在具體歷史情境中再現,并且只有經由這一環節才能使個人自覺地認同自身與社會歷史的意義關聯。以“勞動”概念為例,馬克思指出“這個被現代經濟學提到首位的、表現出一種古老而適用于一切社會形式的關系的最簡單的抽象,只有作為最現代的社會的范疇,才在這種抽象中表現為實際上真實的東西”(6)同上,第46頁。。所以,通過“具體-抽象-具體”的完整邏輯環節,馬克思將古典經濟學所提交的關于經濟范疇的普遍適用性僅僅視為資產階級時代的歷史產物。他認為,經濟生活的普遍性并非人類在創世之初設定的自然法則,而是在資產階級時代的特殊歷史條件下才生成的普遍生活領域。以此為基礎,馬克思找到了反駁資產階級社會天然永恒的依據:既然抽象的經濟范疇本身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那么孕育抽象經濟范疇的資產階級社會也只是作為人類歷史的一個過渡性階段而存在,它不可能如資產階級所說是人性的完成或歷史的終結。

最后,指認現代資本對認識人類歷史的普照光作用。資產階級社會雖然只是一個特殊階段,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無關人類歷史的普遍性事業。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明確說:“資產階級社會是最發達的和最多樣性的歷史的生產組織。因此,那些表現它的各種關系的范疇以及對于它的結構的理解,同時也能使我們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和生產關系。”(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6頁。此處的深意是,資產階級社會為透視以往一切時代的經濟關系提供了可能,因此人類歷史據此也可以借助經濟規律加以說明,馬克思形象地將其稱為“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8)同上,第47頁。。按照馬克思的理解,資產階級時代的經濟關系是迄今為止最豐富多樣也是最充分發展的,所以它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顯示經濟生活的普遍規律。其中,馬克思特別注意到資本對經濟生活進而是人類歷史的重塑,“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改變著它們的特點。這是一種特殊的以太,它決定著它里面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9)同上,第48頁。。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這種經濟學邏輯,“從后思索”人類歷史時只能強化與現代社會同質性因素的理解,而那些溢出現代社會結構的異質性因素成為理論上的盲區。從馬克思的思想發展歷程來看,他在19世紀50年代尚未充分注意到前資產階級社會對于現代社會的排異作用,這一點非常符合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極速擴張的事實,也體現了當時整個歐洲學術界在亞細亞社會史和中世紀經濟史研究上的缺乏。《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特別提到“公社所有制”在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盲點地位,認為這是“從后思索”研究方法的內在缺陷。對此,馬克思有意識地展開了與“從后思索”相反的另一條研究道路,即歷史性地考察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歷史樣態。這一探索集中體現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第IV筆記本最后4頁和第V筆記本開頭15頁展開的對前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的思考,后來手稿編輯者將其冠名為“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Formen, die der kapitalistischen Produktion vorhergehen)。

二、共同體諸態:人類歷史的總體進程

在“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與其上下文的關聯中,馬克思以異于資產階級時代原子化個人的共同體視角為基礎,通過人與人的共同存在及其社會關系打開了資產階級社會背后的歷史世界,展現了人類歷史的總體進程,進而為從經濟關系角度理解人類歷史提供了三個有益的支撐點。

第一,共同體重塑了理解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基本思路。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導言部分,馬克思一開始便批判了古典經濟學從“個人”出發研究生產和交換的非歷史性錯誤,將這種做法視為一種“假象”和“預感”——“只是大大小小的魯濱遜一類故事所造成的美學上的假象”,也是“對于16世紀以來就作了準備、而在18世紀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會’的預感”;而歷史事實恰好反過來,“我們越往前追溯歷史,個人(das Individuum,單數),從而也是進行生產的個人,就越表現為不獨立,從屬于一個較大的整體”。(10)同上,第22、25頁。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就明確將這種原初歷史條件下的共同生活形式表達為個人與共同體的關系:“只有在共同體當中,個人(Individuum,單數)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1頁。因此,對馬克思來說,“現實的個人”(die wirklichen Individuen,復數)始終是一群人的共同生產與生活,“全部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lebendiger menschlicher Individuen,復數)的存在”(12)同上,第519頁。。在這個意義上,人類歷史的總體進程可以借助對共同體演化過程的分析而得到說明。

比較來看,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談及“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時,不僅延續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以“所有制”度量共同體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而且進一步將共同體歷史的研究落實到“公社”這種特殊形態。在以“公社所有制”為起點的人類歷史進程中,馬克思力求證明的趨勢是“人只是在歷史過程中才孤立化的。人最初表現為類存在物,部落體,群居動物……交換本身就是造成這種孤立化的一種主要手段。它使群的存在成為不必要,并使之解體”(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89頁。。可見,“原始共同體——獨立的個體——未來共同體”構成馬克思書寫人類歷史進程的三個主要階段。其中,共同體諸態勾勒了人類歷史演進的總體進程,而獨立個體的出現(即資產階級時代)意味著共同體發展到一個異化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為更高級共同體出現而準備條件的階段。

從20世紀60年代《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英譯本問世開始,英美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就高度重視馬克思對前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的考察工作,認為這部分內容有超出《資本論》三卷四冊結構的研究價值。1964年,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為“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撰寫長篇序言時曾指出:“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任何一種未將《大綱》考慮進去的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都必須基于它重新被審視。”(14)Karl Marx, Pre-capitalist Economic Formations, trans. by Jack Cohen, 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J. Hobsbawm,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965, p. 10.1971年,麥克萊倫(David McLellan)在出版《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節譯本時也指出:“《大綱》絕不僅僅是《資本論》的一個粗糙手稿。”(15)Karl Marx, The Grundrisse, ed. and trans. by David McLellan, New York, Hagerstown, San Francisco, London: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1, p. 2.1973年,尼古拉斯(Martin Nicolaus)在出版的英文全譯本前言中強調:“它們擁有巨大的傳記學和歷史學價值,它們增添了許多新材料,并且代表了馬克思全部政治經濟學研究計劃的唯一提綱。”(16)Karl Marx, Grundrisse, trans. with a Forward by Martin Nicolaus,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73, p.7.

第二,共同體揭示了資本主義與此前時代的延續與分化。當“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進入公眾的視野時(不管是1939年的俄文版,1952年的德文版,還是1964年的英文版),《〈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頁。這一論斷至少已經廣為流傳了80年。此間,聯共(布)黨中央于1938年審定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將其擴展為嚴格受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五種生產關系類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18)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37頁。。這種將歷史書寫與政治革命直接掛鉤的蘇聯馬克思主義,不僅視五種社會形態為人類歷史演進的線性規律,而且強調社會形態之間的更替依靠階級斗爭來推動。作為這一理論的直接性基礎,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用來把握人類歷史的政治經濟學中介被長期遺忘了。

這種歷史與政治之間的“經濟學真空”現象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通過對《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重新研究逐漸得到了糾正。例如,霍布斯鮑姆就曾指出,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一節中關注的重心并非是編年史意義上的社會演進或一種社會系統如何從其前身中進化而來,而是在一種普遍的意義上探討人類如何逐漸從部落共同體與其自然發生的財產關系或產品客觀條件的原初統一狀態中分化出來。所以,他認為“關于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資產階級的社會形態是‘進步的’觀點決不是在暗示任何歷史的單線進步,也決不是在說所有的歷史時期都在進步。它僅僅表明,這個演進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人類遠離原初狀態的關鍵部分。”(19)Karl Marx, Pre-capitalist Economic Formations, p.38.事實上,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編定的“我自己的筆記本的提要”(Referate zu meinen eignen Heften)已經提示出“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與上下文存在密切關聯。其要點有三:其一,這一始于第IV筆記本50-53頁的手稿與第V筆記本1-15頁內容前后相連,除了主題內容上的一致性,馬克思本人還留下“續”(Fortsetzung)和“續前”(Continuatio)的明確字樣;其二,在第IV筆記本50頁開始分析“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的同一頁,馬克思還討論了“占有規律的轉化”這一重要前提;其三,在第V筆記本16頁馬克思緊接著分析“勞動同勞動相交換,以勞動者一無所有為基礎”,這意味著他是在理解現代資本流通過程中插入性地談及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20)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13—614頁。據此可知,“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與手稿整體的關聯在于兩個方面:其一,進入前資本主義歷史分析的理論前提是兩種不同的占有規律,而資本主義生產以前所有制形式的共同點是共同體所有制;其二,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區別在于勞動與所有的直接同一性被切斷,產生了除自身勞動力而外便一無所有的活勞動,而這一點正是理解資本在流通過程中實現增殖的秘密所在。

對于“占有規律的轉化”這一前提問題,馬克思在第IV筆記本50頁明確表述到:“資產階級所有權的這第二條規律是第一條規律轉變來的……第一條是勞動和所有權的同一性;第二條是勞動表現為被否定的所有權,或者說,所有權表現為對他人勞動的異己性的否定。”(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63頁。正如通過引入共同體而批判了古典經濟學中的原子化個人一樣,馬克思此時正是要通過援引勞動與所有的同一性而對資產階級的雇傭勞動制度展開批判。接著,在第IV筆記本50-53頁的研究中,馬克思指出了第一條占有規律(即勞動與所有同一)區別于第二條占有規律(即勞動與所有分離)的根本內涵——既在客觀上表現為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或物質前提(首要是土地)的天然統一,又在主觀上表現為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無差別的同一。通過參照西方自然法傳統可以知道,馬克思之所以一定要求人對自己勞動所得之物的占有,是因為要通過勞動所得之物來確證人的對象性存在,進而獲得自覺的自由意識。因此,資產階級在切斷絕大多數人的勞動與所有的同一性前提下去承諾天賦人權或自由法權,實為一種欺騙。

對于“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這一核心問題,馬克思認為主要包括三種公社共同體。第一種原初的或天然的共同體是部落共同體,但這種原初狀態在19世紀50年代并沒有發現直接的經驗遺跡。此時,馬克思認為東方的亞細亞共同體最接近原初共同體,其中雖然出現了專制君主,但是個人因共同占有土地且共同勞動而與共同體仍處于未分化的同一狀態;或者可以說,除了專制君主之外的其他人都不是將自己視為個體,而只是作為共同體的成員而存在。第二種共同體是古代共同體,它的典型形態是作為國家的公社,其中出現了公有財產和私有財產的區分。之所以在出現私有財產之后還保留共同體,是因為個人僅僅是因為作為公社成員才分有了私有財產,即私人所有以共同體公有為前提。此時的共同體對內表現為農業共同體,而對外則表現為軍事共同體,后者主要通過公社成員的剩余時間和剩余勞動來保障。因此,“公社成員不是通過創造財富的勞動協作來再生產自己,而是通過為了在對內對外方面保持聯合體這種共同利益……所進行的勞動協作來再生產自己。”(22)同上,第471頁。第三種共同體是日耳曼共同體,其典型特征是在內容上成為更小單位(通常是家庭)的農業-軍事共同體,在形式上成為與個人相對立的貴族集團。所以,馬克思說:“公社便表現為一種聯合(Vereinigung)而不是聯合體(Verein)”,“公社只存在于這些個人土地所有者本身的相互關系中。公社財產本身只表現為各個個人的部落住地和所占有土地的公共附屬物。”(23)同上,第474、475頁。以上三種前資本主義的公社所有制雖然類型不同,但都具備憑借共同體成員身份占有土地而進行生產的共同特征。

對于“勞動與所有的分離”這一結果問題,馬克思從第V筆記本16頁開始再次呼應了第IV筆記本50頁提到的“第二條占有規律”(即勞動與所有分離)。勞動與所有的分離在現代條件下表現為雇傭勞動制度,它包含兩個重要的歷史前提:第一,勞動與自身的客觀前提或物質條件相分離;第二,因為這種分離產生了自由勞動力及其與貨幣相交換。可見,通過《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內在的主題和邏輯可以確證,“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一節重在區分前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差別,亞細亞的、古代的、日耳曼的共同體作為原初共同體解體之后的三種遺留形態長期并存。這與后來蘇聯馬克思主義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做出的單線進化歷史圖式有重大差別。

第三,共同體描繪了人類歷史演進的基本單元及其過程。在寫作《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時期,馬克思主要依據社會形態理論來思考人類歷史的演進過程。在當前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通常認為馬克思提供了兩種答案:一是根源于貨幣章的“三種社會形態論”,二是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特別經蘇聯馬克思主義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進行單線化解讀而產生的“五種社會形態論”。那么,這兩種不同答案在馬克思分析人類歷史演進問題上互相矛盾嗎?

解釋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弄清楚前資本主義歷史敘事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研究的價值。從第I筆記本20頁開始,馬克思開始探討交換價值與人的互相依賴關系。在對毫不相干的個人如何通過交換價值而形成全面依賴關系的分析之后,馬克思得出結論:人與人之間以物品交換為中介的社會關系(“人-物-人”)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直接依賴關系(“人-人”)的變體。因此,從普遍依賴或社會關系視角勾勒出的人類歷史過程就呈現為三個階段:第一,人的依賴關系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無中介的發生聯系、交往或統治;第二,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表明物的生產和交換一方面使人群分化為獨立的個人,另一方面造成人與人之間以物為中介的聯系和交往,從而使物的關系遮蓋了人的關系;第三,自由個性代表著個人在物的生產和交換過程中對象化了自己的生產能力,完成了對自我的確證。不難發現,這一人類歷史演進的三種形態與貫穿“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的“共同體-個人-共同體”線索是遙相呼應的。在這個意義上,貨幣章中的“三種社會形態論”與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三種共同體形式不僅不矛盾,而且是從社會聯系和公社所有制兩個不同角度展開的互補性研究。因此,指認“三種社會形態論”與“五種社會形態論”的矛盾對立,在一定意義上忽視了前資本主義歷史敘事為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分析提供的人類歷史視野。

通過揭示“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支撐性背景可以進一步發現,貨幣章的“三種社會形態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之間還存在著遙相呼應的情況。馬克思在提及“三種社會形態論”時特別強調“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08頁。,這即是說,被物中介的人類歷史階段雖然是一種異化狀態,但這絕非是一種毫無歷史結果的異化。意義的張顯將出現在人類社會揚棄以物為中介的生產方式過程中,到時候將發現物化社會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歷史階段,為真正的人類社會準備了物質生產力、獨立個人及其社會關系、自由意識這三個層面的前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理解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說的“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2頁。。因此,資產階級社會一方面代表著人與人關系被物中介和異化的最深程度,但另一方面也能為人類在更高水平上創造歷史和實現自由準備條件。可見,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的重新理解具有明確的現實旨趣,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發掘進入人類歷史的現代入口。

三、原始積累論:人類歷史的現代入口

在將人類歷史訴諸于共同體形式演變史的過程中,作為共同體異化形式的資產階級社會提交了大量與馬克思的共同體理論相矛盾的現實。對此,馬克思不僅沒有視而不見,還通過區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現代積累,深入剖析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證明了資本在現代社會中看似自主完成的生產與流通過程,實則是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破壞而達成的。所以,原始積累揭露了資本主義天然合理的騙局,打開了將資產階級時代匯入人類歷史進程的現代入口。下文將從《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相較于《資本論》第1卷的多元思考出發,討論原始積累論對理解人類歷史的意義。

首先,馬克思通過區分“兩種剩余價值”打開了資產階級時代的歷史閥門。相較于《資本論》第1卷的原始積累論,《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更突顯了這一問題意識的深意,其主要體現是馬克思在分析“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前區分了兩種性質不同的剩余價值。按照馬克思在第IV筆記本44-45頁的界定,資本增殖的秘密在于剩余勞動創造剩余價值,而剩余價值在進一步流通中會轉為剩余資本,但是剩余資本在實現自身的過程中存在兩個質性區分的階段。在產生剩余資本I的階段,資本家會用自己真正占有的價值在形式上與勞動力相交換。這里的“形式”不僅指資本家預先支付的生產價值最終必須要由工人勞動來償還,而且勞資雙方的交換關系在這里是真實發生的,即資本家在預購生產資料、組織生產過程、售賣勞動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承擔著破產的風險。然而,只要剩余資本I一旦實現自身并且第二次投入生產和流通環節,那么在第二次循環結束(也是第三次循環的開始)時就產生了剩余資本II。 馬克思特別強調:“這個剩余資本II的前提與剩余資本I的前提不同。剩余資本I的前提是資本家所有的并由他投入流通的價值,更確切地說,由他在同活勞動能力的交換中投入的價值。剩余資本II的前提無非就是剩余資本I的存在,換句話說,就是這樣一個前提:資本家不經過交換就占有他人勞動。這使資本家能夠不斷地重新開始過程。”(2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48—449頁。

在上述兩個環節中,剩余資本I的產生代表資本的原始積累,它需要資本家的經營管理勞動或血腥暴力剝削,但是“這些條件和前提在現實的資本存在時就消失了,在資本本身從自己的現實性出發而創造出自己的實現條件時就消失了”(27)同上,第451—452頁。;而剩余資本II的實現代表資本自身的積累,它以剩余資本I產生的資本對勞動的剝削為前提,資本家在這一環節的投入直接從工人的勞動產品開始,“對過去的或客體化了的他人勞動的所有權,表現為進一步占有現在的或活的他人勞動的唯一條件”(28)同上,第449頁。。由此可見,資產階級社會是建立在原始積累這樣一個特殊的占有權轉化的時期。此前,勞動與所有是直接同一的;現在,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因而擁有對全部勞動產品的所有權,而勞動者付出了勞動卻只能獲得與勞動價值完全不等價的工資。以此為基礎,我們就可以確證古典經濟學的共同缺陷正是在于無視原始積累(資本的形成史)與資本積累(資本的現代史)的異質性,進而直接以第二次循環結束為起點,錯誤地指認資本化世界具有天然合理或自主運行的特征。與此相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要義則是揭示出資產階級時代以原始積累時期的占有規律轉化為基礎,這種轉化的結果造成在當前歷史時代下個人與共同體的暫時性異化,但這種異化狀態必將在更高水平上被消除。

其次,馬克思以“四重分離”揭示了資本化時代產生的必要條件。在《資本論》第1卷的原始積累論中,馬克思簡明扼要地指出“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2頁。。回到《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可以發現,馬克思更全面地闡明了“生產資料”的具體內涵。其中,馬克思在分析生產者對生產資料的財產權關系時特別強調了財產關系兼具的主客體向度:從客體方面來看,財產意味著勞動者對生產條件和勞動成果的占有,所有物在這里是人身體機能的延伸;從主體方面來看,財產象征著人與自我、他人、社會發生關系的物質中介,通過這種物質形態,人獲得了自我確證和自由意識。因此,勞動與所有的分離內含了勞動者與自我、與他人以及與社會的全面異化,其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勞動者與土地的分離,即勞動者把土地當作生產自然條件的關系發生解體。在共同體所有制時代,占有土地是進行物質生產的前提,但是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公社共有與個人私有的矛盾不斷激化,其結果是少數人壟斷了對土地的所有權,進而將其作為與活勞動相對立的客觀條件。第二,勞動者與勞動工具的分離,即勞動者作為工具所有者的關系發生解體。勞動者對勞動工具的所有意味著對工藝的所有,生產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使用,交換只發生在少量的剩余產品出現時。到了勞動者與工具相分離的時代,工具就被更加精密和昂貴的機器所代替,單個的勞動者不僅不可能占有機器,而且還需要配合機器來調整自己的生產節奏。第三,勞動者與生活資料的分離,即勞動者在生產以前就具有生活資料保障的關系發生解體。在共同體所有制的所有時代,勞動者可以憑借公社、主人、領主、師傅等人身依附關系,獲得再生產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伴隨著勞動者與土地的分離,個人與共同體的天然紐帶就被切斷了,與人身自由相伴而來的是失去保障的物質生活。第四,勞動者與自身勞動能力的分離,即勞動者擁有自身勞動能力作為生產客觀條件的關系發生解體。在歷史上的任何公社所有制時期,勞動者作為與勞動能力的天然同一體總是被需要的。隨著人身依附關系的解體,生產過程對人的需求只發生在勞動過程中,因而內在于人的勞動能力只有偶然與生產資料相結合才能產生價值。換言之,由于自然和生理的界限,人總有一部分時間是不創造價值的,因而工人只有在將勞動能力與資本家提供的生產條件相結合時才能現實地存在,反之工人在現實經濟關系中就是非存在,此時原本內在于人的勞動能力已經淪為了一種反對人的異己力量。

最后,馬克思以“活勞動”及其與資本相交換批判了資本化時代的非人實質。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的結果是,“自由勞動以及這種自由勞動同貨幣相交換,以便再生產貨幣并增殖其價值”(3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65頁。。按照馬克思的理解,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不同于一般人類學意義上的勞動,因為它不斷生產和再生產勞動與所有之間的分離、競爭與對抗。在這種對抗性的生產關系中,人的主體能動性以活勞動能力的形式作為使用價值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相交換。因此,當資本中介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聯系之后,它就將人對物以及人對人的關系都表現為物質形態,這時候實質是活勞動與對象化勞動的交換就表現為可變資本與不變資本相結合,從而實現資本增殖的過程。進而,馬克思指出了活勞動與對象化勞動相交換的實現需要具備四個條件:第一,勞動者不僅喪失生產的客觀條件和物質資料,而且完全失去生活與生存保障,因而只是抽象地作為活動能力而存在;第二,資本家需要積累足夠數量的生產資料,以便同時為活勞動提供勞動資料和再生產自身所需的生活資料,這里特別反映出資本尚在原始積累過程中的真實樣態;第三,勞動與資本以貨幣為中介自由交換,雙方都把對方視為實現自身價值的手段,即按照一種物化的利益關系與對方發生交換;第四,資本在與勞動交換的過程中把創造貨幣、增殖價值作為最終目標,讓此前以物的使用和享受為目的的生產活動徹底讓位于為了交換而生產。

然而,對于馬克思來說,揭示勞動者在資本世界中的物化現狀并不意味著束手無策地順從;相反,他的目的是要在確證強大的物質世界本屬于人的對象化能力的基礎上,通過保留資產階級時代創造的生產力,在更高水平的生產關系基礎上實現勞動與所有的同一。因此,將資本化世界的物質成果確證為人類主體力量的創造物具有革命性意義,它標志著人在強大的物化社會中重新發現和再認自己的能動性。馬克思也說“這是了不起的覺悟,這種覺悟是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的產物,而且也正是為這種生產方式送葬的喪鐘”(31)同上,第455頁。。從這個意義上看,馬克思實際是在最蔑視人性的物化社會中重新確證了人的主體性和創造力,并且將資產階級時代的生產力水平視為開啟真正的人類歷史階段的物質基礎。

猜你喜歡
馬克思人類歷史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歷史上的6月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九九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日韩av手机在线|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网站|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干中文字幕|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va视频|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久久国产拍爱|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青青操|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日韩二区三区无|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导航在线|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区|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a级在线|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