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穎 林 莉
職業幸福感,是組織成員處于職業狀態時,合理需求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一種持續主觀幸福體驗和心理狀態,能夠反映個體對所從事職業滿意度、身心愉悅程度等主體感受,對于消除職業倦怠、提高工作績效和提升個人素質具有積極作用。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我軍文職人員作為軍隊力量重要組成,在多個領域承擔著管理、服務、保障和專業技術等職能任務,其職業幸福感源于對軍隊工作的積極情感和正向認知評價,關系文職人員自身職業發展、隊伍穩定,對軍隊建設和戰斗力提升有重要影響。如何提升文職人員職業幸福感,是當前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
習主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實效,就要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去。職業價值觀是個體對職業的認識、態度以及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影響著個體的工作態度、工作效能和職業意義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能增強文職人員應對艱難困苦和化解不良情緒的能力,從而提高幸福指數。因此,要提升文職人員的職業幸福感必須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一是加強政策宣講,端正職業態度。通過文職政策宣講,使文職人員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政策待遇、身份地位、使命責任,從而樹立起投身軍隊、獻身國防的堅定信念。二是加強使命擔當教育,培育職業精神。當前,個別文職人員因為身份類型導致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足。應加強文職人員的使命擔當教育,使其樹立起牢記使命、勇擔重任的職業精神,積極投身國防和軍隊建設。三是加強姓軍為戰教育,激發職業動力。文職人員平時履行相應崗位職責,戰時則根據需要承擔相應的作戰支援保障任務。應結合各類文職人員的崗位及專業特點,給其更多的機會參與保障任務,結合任務開展教育,使其在大項任務中提高思想站位、錘煉過硬保障能力、夯實姓軍為戰的使命感。
良好的職業環境能提升個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應采取多種措施,為文職人員構建健康向上、和諧進取的職業環境。一是打造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圍。用人之道,重在拴心。用人單位對待現役軍人和文職人員,要在政治上平等對待、工作中大膽任用、生活上關心體貼,讓文職人員感受到單位給予的認同、平等和自主感。同時,幫助文職人員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定期談心交心,了解其內心所想,滿足其合理要求,引導其為了共同目標和集體利益而協同合作、互幫互助。二是創建和諧進取的環境氛圍。和諧進取的環境氛圍可使文職人員將自身發展與組織目標結合起來,激發其干事創業的熱情和信心,有助于建立積極健康的職業價值觀,最終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職業幸福。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評體系和獎勵機制。在考評方面,制定系統完善的量化考核指標,避免主觀評判,切實將能做事、想做事的人用起來,使其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使命,主動為軍隊建設發展貢獻力量。在獎勵方面,采用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明確獎勵的具體內容,避免盲目性和單一性;對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文職人員大力表彰,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營造催人奮進的環境氛圍,增強文職人員的職業榮譽感。
人才的培養除自身努力外,還需用人單位搭建多元化的平臺助力。隨著文職人員隊伍的不斷壯大,他們已走上醫護、教學、科研、衛勤保障等多個領域,同時他們也普遍面臨著發展空間受限、職稱晉升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應為文職人員搭建多元發展的機制平臺,使其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贏得上升空間、獲得職業幸福。一是明確發展目標,構建培訓體系。在綜合分析文職人員的個性特征、能力素質、崗位需求等因素的基礎上,幫助其制定職業發展目標、明確職業指向,構建分層分級的培訓體系。二是提供多種機會,鼓勵進修深造。總體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模式,分階段、分批次安排文職人員外出參加培訓,或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授課輔導,使文職人員能夠接受到最前沿的理論知識,為其提升業務技能、創新工作方法奠定堅實基礎。三是組建專業團隊,提升科研能力。依托相同或者相近學科組建專業研討團隊,針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撰寫發表學術論文,為其今后的職稱晉升做好準備。
長期高壓力會引起負面情緒,進而影響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降低個體的幸福感。增強壓力應對能力和負性情緒處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文職人員應對工作中的艱難困苦與挑戰挫折的心理品質,使其內心更強大,更容易獲得職業幸福感。一是關注心理健康狀況,提升壓力應對能力。通過問卷調查、質性訪談等方法,了解文職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依托醫學心理科或者外聘心理學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輔導,指導文職人員有效應對壓力。對于不同人員不同來源的壓力,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分時段、分批次地開展疏導干預。二是加強保障能力培訓,提升履職盡責能力。文職人員肩負著“平時干本職、戰時保打贏”的使命任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從地方招聘入職,無論是體能還是軍事技能都與現役軍人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承受著較大壓力和挑戰。崗位勝任力影響個體的工作效能,從而影響個體的職業幸福感。加強作戰支援保障能力訓練,不僅能提升文職人員的崗位勝任力,也能提升其應對壓力的心理資本,在提升其職業幸福感的同時有效推動軍隊備戰打仗能力的整體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