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在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出,學齡期的核心任務是解決勤奮對自卑的沖突,發展出“勤奮感”的孩子所具有的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何抓住這個關鍵期,使學生獲得“勤奮感”?我通過開展“堅持,遇見更好的自己”系列活動,引導孩子們認真做好一件事,像播下一顆種子一樣,在平凡的小事中養成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堅持的態度,落實堅持的行動。
一、一次“暑假小挑戰”
孩子們告別三年級,即將步入四年級。7月5日,暑假正式開始的第一天,我在班級微信群發出了一個“暑假小挑戰帖”,倡議孩子們利用這兩個月時間挑戰自我,做一件能提高自己又有一定難度的事情,比如每天練字、記日記、做點家務等。
這個小挑戰活動得到了很多回應。有意思的是,音樂老師兼副班主任小張老師看到這個挑戰帖后也很感興趣,想來參加班級的“暑假小挑戰”,借此機會督促自己練習新學的樂器尤克里里。家長反映孩子們熱情很高,他們依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確定目標,有的打算堅持鍛煉,有的想每天幫家里洗碗,還有的想每天寫日記、閱讀、練字,等等。
孩子們年齡還小,對感興趣的事物無法保持持久性。如何避免他們三分鐘熱度呢?美好的計劃當然需要一些督促和激勵去推動完成。于是在孩子們自愿報名后,我、小張老師、家長們,就成為小挑戰活動的監督者和見證者——如果是挑戰堅持每天練習樂器的,可以在小張老師組建的“堅持練琴,創造美好”群打卡;如果是挑戰堅持閱讀記錄或寫日記的,可以在我組建的“每天記錄,見證奇跡”群打卡;其他方面的小挑戰,可以由爸爸媽媽關注督促。
就這樣,我們兩位老師在暑假以身作則:小張老師每天練習尤克里里,我每天寫日記,在示范和鼓勵中陪伴孩子一起堅持。同時,我們還在暑假里進行了家訪,了解一些孩子落實小挑戰的情況。夢涵是個貼心的小棉襖,每天幫家里洗碗,她媽媽說起這事很開心;奧杰的爺爺是個書法家,受此熏陶,他也很想寫一手好字,于是他暑假每天練習一張硬筆書法,我們去家訪時已經練好一疊了;欣怡每天閱讀,也一直在堅持……
兩個月時間過去了,暑假小挑戰情況如何呢?據開學后統計,成功率還是不錯的,一共有35位孩子挑戰成功。我們如約舉行了“每天,我堅持”的匯報活動。在匯報現場,一諾自豪地把她的日記編成了一本書;奧杰每天練的字,匯成了厚厚的一本習字冊,還加了個封面;小姚他們堅持練琴,考級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小張老師現場彈奏尤克里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我也拿出了自己的暑假記錄本,與孩子們分享了自己的堅持心得。
讓孩子親自經歷和體驗是最好的教育。兩個月的挑戰活動和開學的現場分享交流,對孩子們的觸動很大:沒有參加挑戰的,流露的是佩服和羨慕的眼神;挑戰成功的,內心充滿著自豪與喜悅,上臺時自信滿滿、神采飛揚;沒有堅持到底的,眼神流露出的是一絲失落與遺憾。天櫪同學在自己的成長記錄里寫道:“暑假里,我因為偷了懶,練琴挑戰失敗了,今天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展示,我追悔莫及,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向他們學習,以后碰到困難要咬咬牙堅持下去。”
為了共同進步,我們還舉行了“堅持伴我成長”主題班隊會,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堅持的事跡,觀看了班級同學多年堅持練習跆拳道的視頻……還以小隊為單位,總結出了不少“堅持”小妙招:保持規律,不給自己找借口;設置小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彈性計劃,靈活應對突發情況;做點記錄,找個伙伴互相督促……
二、一段“親子堅持路”
通過小挑戰體驗活動,家長們看到的既有孩子的鍥而不舍,也有老師堅持不懈的榜樣示范。大家感慨很多,錢媽媽感嘆:“家庭的氛圍至關重要,我們家長也要做孩子的榜樣。”董媽媽發朋友圈說:“開學后,特意問孩子,要不要媽媽也堅持一件事情,咱倆一起堅持,互相監督、鼓勵?”王媽媽也說:“已經想不起來有多久沒看紙質書了,以后我也要好好看書了。”家長們的關注和反響讓我進一步意識到,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所以這項堅持活動還可以輻射到家庭,鼓勵家長們也參與進來。
于是,班級群里,我為家長們的領悟和改變點贊:“身教重于言傳,欣賞我們班家長們的教育理念,培養孩子,提高自己,讓我們攜手走在共同學習的道路上,讓堅持的汗水澆灌成長之花!”并提出“親子堅持”的活動倡議,建議想嘗試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挑戰,做提升自己的一件事并堅持一個學期,當然采取的還是自愿原則。
從9月9日開始,班級里多位家長自愿報名和孩子一起參加本學期親子堅持活動。有的家庭是孩子堅持練琴、家長堅持寫日記,有的是孩子和家長一起堅持閱讀,有的是孩子練字、家長運動……我也加入進來,堅持閱讀和寫日記,陪伴他們,提升自我。
此外,我還不定期給家長們推薦各種家庭教育類書籍,有李鎮西的《做最好的家長》、托馬斯的《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陳鶴琴的《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尼爾森的《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等,以21天堅持閱讀為周期,組織短期閱讀會。家長們自愿加入閱讀群,互相交流閱讀感受,在學習中提升自己。
班級還進行了“行走在堅持的路上”親子家長會,通過圖片、錄音、現身說法等方式展現了孩子堅持與家長陪伴孩子堅持的故事,并贈送每個家庭一本《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會上,崔爸爸激動地說:“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今天對比了一下其他的優秀家長,頗感慚愧!”陳爸爸也深有感觸:“這一年時間里,我親眼見證了孩子和她媽媽兩人的不懈努力。這次我也要努力一把,為孩子做個榜樣!”這些所見所聞,所思所得,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是正能量的影響。
班級的親子活動也圍繞“堅毅教育”主題展開。孩子們在攀巖、高空溜索、真人CS、叢林探險中,克服重重困難,鍛煉了頑強的毅力,終于成為勇敢的“小戰狼”,高唱凱歌而歸。
孩子、家長、老師一起攜手行走在堅持的道路上,三方互動,見證彼此內在力量的滋長和心智的建構。
三、一條“堅持活動鏈”
一年下來,我們匯集了每位同學的堅持事跡文章,編成了班書《堅持不懈的四年級》,為孩子們的童年留駐一份別樣的回憶與自豪。步入五、六年級,我們更是積極構建聯接家庭、班級、校園、社會的“活動鏈”,把這份堅持滲透在學習、勞動、生活、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
孩子們還堅持舉行假日小隊公益活動,像寒假期間,全班分成幾個小隊,開展“歡樂小蜜蜂采蜜忙”活動:“吉祥小蜜蜂”在行動,隊員們來到富陽區交警大隊,各施才藝,把一臺小型但精彩紛呈的新年匯報演出作為新年禮物,送給節日期間堅守崗位的消防員叔叔們;“平安小蜜蜂”在行動,富陽新車站崗亭,隊員們為辛勤工作的交警叔叔送上保暖的護膝、熱騰騰的湯團,還拿起抹布掃帚搞衛生,使崗亭煥然一新;“愛心小蜜蜂”在行動,隊員們來到富陽區東洲街道看望特困家庭里的同齡人,大家用自己的壓歲錢和零用錢精心挑選購買學習用品和書本,并送上自己的祝福。
在公益活動中,孩子們美好的品質得到升華。班集體里發生的點滴善行和助人的身影日益增多:有熱心陪腳傷同學去上廁所的,有主動替代請假同學做好值日工作的,也有悄悄拿來20多本書放入班級圖書角的……像遠天、奕瑤兩位學生,因每周末堅持參加陪伴自閉癥兒童的公益活動,還被評為“全國首屆自閉癥兒童公益活動優秀志愿者”和學校“最美小公民”。
孩子們在疫情期間也不懈怠,為自己設定了各種小目標,如每天堅持晨讀10分鐘,每天背誦兩首古詩,每天堅持跳繩800個……孩子們從小事情做起,把小事情做好,逐漸積累,保持精氣神。
點滴的堅持,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了努力獲得的成功,同時促進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他們逐漸變得自信、勤奮、向上。就像播下小小的種子,而這些不起眼的種子會慢慢長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章歷紅?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