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 吳暉 權璐

“我以前在自己地里種黃瓜,收入剛剛夠生活?,F在用新式溫室大棚種黃瓜,幾個大棚加起來年收入就有十幾萬,再忙也高興!”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徐溝鎮西懷遠村,村民劉三三樂呵呵地向筆者講述自己如今的生活。
仲秋時節,筆者來到西懷遠村,剛進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平坦干凈的柏油馬路直通每一個田間地頭,全自動的天橋式拱棚和高標準日光溫室整整齊齊地建造在道路兩旁,大棚的墻面上還繪制著該棚所種蔬菜的圖畫。如今的西懷遠村,早已和記憶中的村莊有了翻天覆地的差別。
西懷遠村是典型的純農業鄉村,長期以來,村民大多以種植玉米、高粱為生,產量低、收入少。2018年,該村獲得財政部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后,開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完善鄉村治理,依托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如今,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賞心悅目的藝術墻,整齊有序的蔬菜大棚……讓西懷遠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2021年9月,該村憑借其“顏值+實力”,入選成為了“山西美麗休閑鄉村”。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西懷遠村的村民們忙里忙外、干勁十足?!斑@片是我家種在棚外的紅薯,棚里的黃瓜已經賣完了。”正在忙著收紅薯的村民王潤義夫婦告訴筆者,沒種大棚蔬菜之前他們只種玉米,現在分季節種著好多種蔬菜,掙的也比以前多了。
“這種新式大棚單棟就1.8畝,空間大可套種蔬果,澆水、施肥、噴藥也都實現了自動化?!蓖鯘櫫x領著筆者進入大棚,邊說邊用手指向掛在墻上的中控臺。“你們看卷簾、卷膜都是一鍵操作的,用手機就可以操作,干活比原來輕松多了?!?/p>
2019年3月,西懷遠村確立了發展1000畝設施農業的產業目標,園區實行統一規劃設計、土地流轉、施工建設,集成設備管理智能化、栽培品種優質化、灌溉水肥一體精準化等核心技術,高標準推動建設生產。據西懷遠村黨支部書記杜春扣介紹,目前,設施農業園區有62棟高標準日光溫室、218棟天橋式拱棚。計劃再投入2050萬元,建設80個高標準日光溫室、20個天橋式拱棚。
“我家的大棚主要種蜜光葡萄,套種茴子白?!贝迕駨埐势颊f,“我原來不會種地,近年村里發展大棚種菜,縣里派農業專家手把手教我們,如今收成很有保障?!?/p>
“去年底,全村溫室一季栽培單棚平均效益達到7萬元,兩季栽培單棚實現收益達12萬元以上,天橋式溫室單棚收益實現5萬元,全部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見效,蔬菜種植戶從40戶增加到了300余戶,目前設施農業占地規模已有1500畝,生產面積785畝,年產值可達4500萬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2萬元?!倍糯嚎壅f。
“對于我們農民來說,不怕種地有多累,就怕收成以后賣不出去。但我們村的菜不愁賣,只要我們的蔬菜成熟,就會有商戶到大棚門口收,足不出村菜就賣完了!不得不說,村里的大棚確保了我們農民種的菜質量好、賣得出、收益高!”村民劉三三頗為得意地說道。
“我們通過村集體綜改資金一次性入股投資、村委會集中流轉土地后統一規劃建設、農戶承包集體溫室大棚自主經營、上交管理費的方式,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此外,村集體還將閑置6.3畝村莊建設用地建成蔬菜交易市場,配套建設了管理用房、超市等,引進冷鏈體系化建設配送車輛?!倍糯嚎圻M一步說道。
為推進設施產業綠色生產達到數字化、精準化、綠色化、體系化、高效化建設,近年來,清徐縣為西懷遠村投資1.28億元用于建設發展設施農業。據清徐縣農業農村局蔬菜服務中心主任陳二明介紹,西懷遠村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堅持“六化”示范引領,即設施建設標準化、園區管理物業化、主推品種優質化、栽培技術集成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產業發展融合化。在他看來,設施蔬菜產業要在產量和質量上再上臺階,就必須要形成一套可重復使用的標準化、專業化體系。目前,西懷遠村正在逐步形成一套發展設施農業的實用可推廣體系。
如今,西懷遠村已經成了太原市有名的“菜籃子”。太原市農委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素紅表示,太原今后將持續打造不同類型的蔬菜工程建設樣板,引領帶動全市設施蔬菜發展,實現省會城市“菜籃子”穩產保供和農民增產增收“雙贏”目標。
“每年六月油菜花金黃飄香之際,來西懷遠村拍照的游客就特別多。藍天白云下,綿延百畝的油菜花海甚是美??上銈儸F在這個季節來看不到了?!弊咴谖鲬堰h村的路上,太原市農業農村局農藝師劉瑾向筆者描述著村子的發展,從無人問津的小鄉村,到如今的“網紅村”,變化之大有目共睹。
2018年,西懷遠村“兩委”萌生了用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旅游,提升全村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的構想。在綜合考察對比后,決定以村集體土地為示范引領,種植了300畝油菜花。不僅如此,西懷遠村還將“藝術氣息”貫穿全村,用繪畫、燈光、裝置等多種方式,對近5000平方米的墻體進行畫作與改造,把又舊又土的鄉村街道變成了色彩斑斕的涂鴉藝術大街,打造成了一步一景、詩情畫意的新農村。
以西懷遠村為縮影,太原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科負責人張晨表示,下一步,太原市將圍繞貫通“產+銷”,融合“農文旅”,形成“農中有旅、以旅促農、農旅結合、強旅興農”的新興產業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