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 潛能生的轉化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一環,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用心呵護、用愛引導、同伴互助、職責培養、目標引領等方面對潛能生進行積極引導,使之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挖掘自己的優點,在初中生活中綻放光彩。
[關鍵詞] 潛能生;愛心呵護;同伴互助 ;職責培養;目標引領
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潛能生因行為習慣欠佳、學習基礎薄弱等因素長期得不到教師的重視,會產生厭棄、自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進而導致對學習沒有熱情、學習習慣差等情況。作為班主任,需要走進潛能生的心靈,了解他們,關愛他們,讓他們冰冷的內心感受到溫暖,逐漸融化心中的“堅冰”,再次揚起生活的風帆。
案例回顧
筆者曾遇到一位與眾不同的學生——小鄭,他行為沒有自律性,對學習也不感興趣。上課坐姿不正,不是蹺二郎腿,就是整個人靠躺在椅子上;不認真聽講,經常和周邊同學講話;課下與同學哄鬧,給同學起外號;在校外約同學去網吧。筆者從其他同學處得知,小鄭在小學時就是辦公室的常客,讓老師們感到頭疼。同時,筆者通過家訪了解到小鄭家庭背景比較復雜。父母離異,母親重組家庭,無暇顧及他,加上父親年紀較大,小鄭基本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筆者發現,小鄭本質上并不壞,只因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做事隨心所欲,缺少規則意識。他其實很聰明,但心思沒有用在學習上。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學習與成長的黃金階段,作為班主任,對于小鄭這樣的孩子,需要了解他,并通過關愛與正面教育改變他。
策略引領
潛能生因為情況特殊需要教師的愛與耐心。教師需要耐心地幫助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引導他們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1.用心呵護,拉近師生間距離
對待潛能生要有愛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驗他們內心的感受。對于小鄭這樣家庭特殊、行為習慣較差的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予充分的關愛,讓他感受到溫暖。平時,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多溝通、多交流。在用心交流與真誠交往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他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漸漸地,我們的關系拉近了,他開始愿意相信老師并努力改正。
2.用愛引導,關注每一個細節
在老師的眼里和行動中,要充滿對學生無私的愛與關注,這樣才能使潛能生重新燃起希望。對于小鄭,筆者先解決上課坐姿問題。首先,找他談話,告訴他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不端正坐姿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次,要求他上課期間盡可能減少不正確的坐姿,并且要認真聽講;再次,筆者和他一起制作“端正坐姿”的桌貼并張貼在課桌一角,便于自我提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已經有了端正坐姿的意識。改變一位孩子不僅需要班主任,更需要各科老師的合作。因此,筆者會經常找任課老師溝通小鄭的情況。有了整個教師團隊的關注,小鄭變得越來越有信心。
3.同伴互助,發揮積極影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轉化潛能生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同伴的影響。筆者將他的座位安排在幾位行為習慣和學習成績還不錯的同學周邊,一方面,他可以看到哪些行為是積極向上,讓老師、同學欣賞的;另一方面,可以督促他認真聽課,將精力放在學習上。漸漸地,筆者發現,對于聽不懂的問題,他會向周邊的同學請教。考試后,他會與周邊的同學相互交流、相互比較。同伴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4.職責培養,獲得同學認可
潛能生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持之以恒地針對潛能生的具體情況因勢利導、常抓不懈。在轉變過程中,老師要不斷發掘其閃光點。初二時,筆者發現,小鄭想當值日班長,和他交流后,筆者嘗試放手讓他去做。在擔任值日班長期間,他盡職盡責,得到了同學的認可。后來,小鄭還擔任了班級紀律委一職,為了做好表率,他日常行為習慣更加規范。自從肩上有了職責后,他更加努力了。他把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有意義的事情上,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
5.目標引領,提升學習內驅力
對于潛能生,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其行為習慣,還要引導其樹立理想、放眼未來。在小鄭的行為習慣得到糾正后,筆者對他的學習也提出了要求,幫助他制定了目標,鼓勵他朝著目標前進。筆者首先幫助他樹立自信,讓他感覺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對他充滿信心;其次,經常與他進行溝通和交流,激勵他樹立遠大理想。同時,做好及時正向反饋。當他在學習上獲得些許進步時,會不遺余力地給予表揚。老師的表揚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讓他的學習勁頭變得越來越足。
案例反思
經過兩年的努力,初三時,小鄭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可以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班級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可以幫老師處理一些班級事務,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學習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師節時,小鄭在卡片上寫道:“從初一的淘氣到現在逐漸穩重,一直有您的引導,即使許多次把您氣到‘吐血,可是您一直沒有放棄我,是您將我從彎曲的道路中拉回到了正軌,是您讓我從迷茫的道路中找到了目標,我會珍惜剩下的初中生活,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期望。”后來,小鄭通過努力順利升入高中,給自己的初中生活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對于情況特殊的潛能生,更要用心呵護、用愛滋潤,及時表揚并幫助其尋找方向。
首先,用愛滋潤其心田。教師的偉大在于他們擁有無私的愛,對學生的愛,對工作的愛,這是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德育品質。身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對待潛能生要有“他虐我千百遍,我待他如初戀”的博大師愛和教育情懷。
其次,發揮表揚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努力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同時,及時啟發他們奮發向上,激發調動他們自覺轉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內心深處燃起希望。
潛能生的轉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艱難持久的工作。正如“生命化教育”的倡導人張文質老師所說:“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關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潛滋暗長、潛移默化。”一個潛能生的最終轉化一般都要經歷醒悟、轉化、反復、穩定等階段。在這些過程中,我們需要堅持“不拋棄、不放棄”,始終保持愛心、耐心與信心。
每一位老師都是孩子人生里的一束光,對待小鄭這樣有學習潛力但行為習慣欠佳的同學,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恒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讓他們下定決心迎頭趕上。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對潛能生的轉化要慢慢地進行,用師愛的力量用心培育,讓每一位潛能生都能綻放自己的光彩。
[參考文獻]
[1]車艷飛.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如何用愛感化“問題生”[J].黑河教育,2018(08).
[2]谷朝霞.讓每個孩子的生活都有底氣——談問題學生轉化[J].中國校外教育,2020(04).
[3]馬玉麟.用心做學生的“真朋友”——班級問題學生的轉化[J].新智慧,2019(32).
[4]張文質. 教育是慢的藝術[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