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猛 劉淑欣
摘 要:教師是“1+X”證書制度的實施主體,教師自身的能力對于有效開展“1+X”證書制度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1+X”證書制度對專業教師能力的要求,其次分析了“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能力現狀,最后提出了“1+X” 證書制度下教師能力培養優化路徑。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 教師能力? ? 跟崗實踐
課? ?題: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 1+X 智能財稅證書試點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jg20190809)研究成果。
一、“1+X”證書制度對專業教師能力的要求
“1+X”證書制度的落地與實施將對職業院校教師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具體表現如下。
(一)教師需要具備真實項目的實操開發能力
“1+X”證書制度對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具備通用的實踐動手能力,還應具備具體崗位的專業技能,教師需要熟悉企業不同崗位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技能。教師不僅自身具備相應崗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備可供傳授的真實項目實操開發能力。同時隨著新技術在財務領域的不斷應用,教師還應具備特殊崗位的專業技能,需要具備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二)教師需要具有課程思政育人能力
“1+X”證書制度強調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聯合培養,兩者除了強調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之外,還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安全規范、思政品德等內在的關系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素養的培養。教師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將思政育人、道德育人等融入日常教學當中,需要將具體崗位的職業素養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職業操守、職業意識、職業技能以及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品質等,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三)教師需要具備X證書標準融入課程教學能力
各類X證書都詳細明確了各個技能等級的標準要求,包括各個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知識點、技能點、行業規范等,教師需要深刻理解每項職業技能標準,厘清這些技能標準的邏輯關系以及相應的關系,將各類職業技能標準融入現有的課程體系當中,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根據職業等級高低將職業標準融入教學活動當中,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實現X證書與學歷培養的有效結合。
(四)專業教師具備課程開發能力
學校現有的課程標準不可能完全涵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要求的職業技能標準,兩者之間是疊加、補修、強化的關系,教師需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原課程進行完善,必要情況下開發新課程來滿足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要求。
二、“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能力現狀
(一)專業教師“雙師”名不符實
“1+X”制度對于教師的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注重對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需要根據行業特定崗位工作任務要求,以任務驅動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完成相關工作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揮主體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和互動層次將發生轉變,這一變化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必須對行業企業特定崗位的職業標準和能力要求有極強的認知。基于此,各職業院校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鼓勵教師提升實踐能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然而現實情況是多數教師消極對待企業社會實踐,部分教師為了應付學校考核要求流于形式地去提交相應的書面材料,并未真正深入企業進行相應的崗位實踐,其實踐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另外各職業院校采用專兼結合方式打造師資隊伍,然而兼職教師真正深入學校承擔相應教學任務的少之甚少,兼職教師并未真正發揮作用,未能將企業一線實踐技能傳授給學生。
(二)教師未與時俱進提升專業能力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各類專業實踐中的不斷應用,針對其對應的新崗位新工作領域,各培訓評價組織機構也推出了相應的X證書,所有這些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都對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學習能力、科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積極擁抱新技術,積極應用“互聯網+”等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
職業院校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環境的巨變對自己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部分教師由于職業惰性等原因懶于擴充、重構自身知識結構,仍然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地進行教學,其培養的學生的能力無法有效滿足外部環境的能力需求,這對于“1+X”制度的有效實施形成了障礙。
(三)教師難以有效開展項目化教學
“1+X”證書制度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強調課堂的任務要真實化,其次強調教學過程要情境化,最后強調對學生評價要工單化。當前很多職業院校都采用項目化的方式開發教學項目,然而由于教師缺乏對相關崗位職業技能標準的深刻理解,導致其在開展項目化教學的時候為了項目化而進行形式上的教學,沒有真正根據崗位技能標準開展教學。
三、“1+X” 證書制度下教師能力培養優化路徑
(一)根據“1+X” 證書制度要求重塑教師教育理念
要推動“1+X” 證書制度的有效執行,需要職業院校教師這一主體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教師具有相應的教育理念。可以通過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相關X證書研討會、“1+X”證書方面相關研究、企業跟崗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來促進教師深入理解X證書職業能力要求;通過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評價組織積極合作將相關職業技能標準予以轉換,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將“1+X”證書制度所蘊含的教育理念予以顯現化和系統化。在教師與學生、教師與行業企業的互動過程中,“1+X” 證書制度所蘊含的教育理念會更加的多形態、多層次化,培養教師在“1+X” 證書制度下的職業能力教育理念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跟崗實踐參與真實企業項目
實施“1+X” 證書制度旨在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通過參與具體崗位任務的實操來掌握相關職業技能,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本身要熟練掌握相關崗位的職業技能,必須深入企業具體工作崗位進行跟崗實踐,通過以員工身份參與企業各個崗位的工作與考核中,來真正掌握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在此基礎上再將相關職業技能知識點、技能點和其他職業要求傳授給學生。
學校層面必須實施教師脫產到企業跟崗實踐的激勵和監督機制,讓教師能夠真正轉變為企業員工,按照企業日常管理制度上下班,進行日常的崗位任務操作,積極參與企業各項業績考核等,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不可對教師進行過多干涉,以保證教師能夠以企業員工的身份真正對接具體崗位、任務和相關職業標準,完全參與到企業的任務實踐中。教師跟崗結束后,要根據跟崗實踐具體情況,提交相應的跟崗實踐考核成果。
(三)根據“1+X” 證書制度要求重構教材教法
“1+X” 證制度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求學生在整個教學環節中以準員工的身份完成典型工作任務,能夠解決復雜的問題,完成復雜任務。基于此,教師的個人知識結構需要重構,盡量淡化純理論知識的傳授,盡量將理論與實踐技能相互融合,充分吸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鑒定標準的具體要求,挖掘更多具有實踐性、方法性的知識以及技能來重構實踐教學內容,教材需要根據真實任務進行項目化設計,教材形式可以采取活頁式、工單式等多種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實踐過程指導,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基于工作實踐的體驗式學習,使學生按照自身節奏進行全身心的學習,教師扮演的主要角色是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指導,最后針對整個任務進行系統性的理論總結和實踐能力要求總結,通過新型互動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職業技能、提升相應職業素養。
(四)根據“1+X” 證書制度要求提升“新雙師型”能力
為推進“1+X” 證書制度的實施,首先教師應當擁有相應的X證書,職業院校需要組織所有教師而不是個別教師參加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的等級鑒定,這是“1+X” 證書制度對每個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隨著“1+X” 證書制度的推進,教師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雙師”,其身份將具有多重屬性,可能具有教師、技能培訓師、技能鑒定師等多重身份,其日常工作職責不單單是為學生上課,還要為學生和其他社會人員開展各類職業培訓,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評價機構當裁判員等。職業院校要制定形成一套多形態、多途徑的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機制,從多個維度激勵和督促教師提升自身的能力。如將職稱晉升與職業技能等級能力掛鉤、將教學業績考核與職業技能等級服務掛鉤、將“1+X” 證書制度相關的科研成果專門納入科研績效考核體系當中,多方共同制定整體的協同機制。
參考文獻:
[1]王興,王丹霞 .1+X證書制度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9(12).
[2]劉煒杰.1+X 證書制度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研究[J].職教論壇,2019(7).
[3]孔帥.職業院校“雙證書”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3).
[4]杜怡萍,李海東,詹斌.從“課證共生共長”談1+X證書制度設計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
[5]丁才成.成果導向與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異同分析與融合應用——基于《悉尼協議》范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2).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