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飛
關鍵詞:中職 財經類專業 統計基礎知識
統計學屬于闡述怎樣收集、整理、顯示、描述、分析數據以及由數據得出結論的一系列概念、原理、方法、技術的科學,也是實用性強、獨立的通用方法論科學。
中職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接受統計基礎知識的能力弱,他們大多為初中畢業生,年齡偏低,數學基礎較差,社會實踐經驗不夠豐富,而傳統教學方式依然將重點放在推導復雜公式以及基礎知識講解等方面,缺乏對統計學實用性以及工具性的關注,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導致統計教學乏味、空洞、枯燥,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要想改變以上現狀,教師需對教學方式予以優化,加強改革與創新。
一、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數學基礎較差
大部分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接受與學習知識的能力不強。再加上一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錯誤地認為學習統計學知識沒有用處,不愛學習,也不會學習,缺乏對文化課的重視,基礎打不牢,導致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教學方式單一
現階段,部分教師開展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時依然采用傳統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并且教師占據著主導位置,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即所謂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教師未積極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
(三)實踐教學有待加強
向社會和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是中職教學的主要目標,但目前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依然將理論知識作為重點,很少有學校會單獨設置統計實踐課程。即使一些學校開設了實踐課,效果也不太好。還有些學校的實踐教學甚至僅僅停留在手工填表上。
此種教學方式跟不上統計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統計知識與社會和企業需求脫節,難以滿足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學校無法培養出實用型人才。
二、提高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就中職統計基礎知識而言,其思維模式較為特殊,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對學生基礎和教學重難點內容進行分析,通過科學的方式降低教學難度,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選擇簡單的例子,即從易到難開展教學。
例如,在進行統計指數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列舉學校超市中各類商品的價格以及銷量等,進而把學生學習與生活融合在一起,調動學生對于統計學的學習興趣,并激勵學生思考。這對于提高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二)創設學習情境
教師要立足于中職財經類專業的學生特點以及教學要求,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建立與學生情感相符合的良好學習環境。所以,教師在開展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活動時,要通過信息技術構建相應情境,進而培養學生對于此門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認真、快樂地學習。
例如,在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采用信息技術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結合網絡中豐富、全面的教學資源,拓展課堂的寬度,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多角度分析,統計相關數據,進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并對抽象知識進行轉化,使之更加形象和生動,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多媒體方式的運用,除了能夠構建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之外,還可以簡化學習內容,確保學生能夠根據數據開展歸類與統計工作,高效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向學生講述學習中職統計基礎知識這門課程的作用和目的,并介紹其在生活中的運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并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此門課程的內容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確保學生既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又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調查和分析本班學生個人消費狀況,這對學生學習總體、總體單位、標志、指標以及制訂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等統計知識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讓學生采用書面報告的方式將整個調查和分析過程呈現出來,即從資料收集和整理,到最終的分析過程,進行簡單、系統的闡述。如此一來,學生在掌握各類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就可以通過各類統計分析方式將事物存在的特征、變化等找出來,并明確事物內在聯系以及對比關系等,還可以在數量內在聯系和對比關系中發現、提出、分析以及解決問題,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
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應用作為重點,加強對學生進行統計能力的培養,夯實其今后進入社會和企業做好專業工作的基礎。
三、小結
綜上所述,中職統計基礎知識是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總體數量特征、關系等進行研究,并根據數量認識客觀世界的一門課程。在中職財經類專業眾多課程中,該課程內容相對抽象,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侯雪蓮.談中職會計統計基礎知識的有效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5).
[2]童秀紅.讓統計教學貼近生活和專業內容[J].魅力中國,2018(7).
[3]張文玲.愉快教學法在中職統計基礎知識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 東西南北:教育,2018(8).
(作者單位:阜陽現代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