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彪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對課堂教學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僅需要課堂組織者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學法就顯得特別重要。所以,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
一、 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養
教師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水平,要不斷超越自己、挑戰自己,使自己適應時代的發展,多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能夠順應潮流,切實滿足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學需求。教師們要有謙虛好學的精神,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課堂方面,教師要擁有一套教學模式,不能稀里糊涂,要把所要傳授的知識整合成一個系統,這就需要備課時不能一味地復制別人的解說;還要多搜集資料,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們聽得清晰明了。另外,教師們也要尋求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方法,讓他們都能夠自主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之中。
二、 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準備好第一堂課,讓學生首先對教師感興趣,讓他們有學好英語并不難的自信,并且在不斷的學習中,興趣和信心有增無減。要讓學生保持這種狀態,教師自己就首先要保持這種狀態。因此,經常改變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和考慮課堂藝術問題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對學生不能急于求成,留的作業過多或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過多或是目標太高,都會使學生慢慢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基礎沒打好,要在短時間內打翻身仗難度就大了。
其次,師生關系比較僵硬,間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要多關心學生們的生活,多培養師生間的感情,使師生間能夠平等、友善相處,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主動些。
再者,有效的導入方法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與欲望,使他們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與探究。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用合適的導入方式,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學任務的滲透,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更為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有關問題,或者對新知進行巧妙的鋪墊并適時加以引申,從而讓學生發現新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再進而研究這些問題,并通過探究、分析、討論、操作等一系列活動,解決這些問題。在新課導入的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觀導入法、話題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歌曲導入法、情景導入法、故事情節導入法和懸念導入法等。
三、教會學生積累
英語學習不僅是一個堅持不懈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積累的過程。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自己的“錯題集”,把自己試卷、練習中做錯的題收集到自己的錯題集中。每逢考試的時候拿出來看看,盡可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而筆者自己也有一本專門收集學生錯誤的“錯題集”,對學生易犯的錯誤進行分析。每次大考,筆者都會把學生每一題的錯誤率進行統計,對每個學生所犯的錯誤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在講解的過程中就有所側重,并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實踐證明,這樣的積累越多、越到位,學生在做題時遇到的阻礙就越少。
四、做到自己備課的高質量
這里指的是上課40分鐘的質量和效率。不能期望這些十幾歲的孩子課后會花足夠的時間去記、背。把希望放在學生的高度自覺上,是會吃大虧的。這就要求我們想方設法提高上課質量。平日的課堂,筆者會給學生留下一塊空白時間,讓學生去消化新學的知識點,然后馬上進行檢查,爭取做到“堂堂清”。第二節課上再通過一些趣味活動把上節課的知識點再現。
五、鞏固新知要注重時效
教師的教學貴在創新;缺少創新,課堂教學就如同注入了乏味的因素。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時講解要精,不必面面俱到。要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給出的例句要精煉、實用、而且具有代表性。以便學生記憶和模仿。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進行一定量的練習以后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做到觸類旁通、靈活應用、舉一反三。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精心設計訓練習題,而且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互動。當然,所設計的練習要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真正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實際能力。
課堂練習一要及時,即在教學中要力爭做到讓學生邊學邊練、邊練邊反饋;二要高效,即練習習題必須精心挑選,要有針對性,而練習內容的設計要緊緊扣住知識的本質以及容易引起學生理解困難的問題,盡量做到舉一反三,避免面面俱到、貪多求難的傾向。
總之,追求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永恒的追求。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