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一.問題的提出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局勢下,國家對小學教育提出更高的標準,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需采用更獨到的眼光去發現教育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并針對現狀進行合理的改正,保證各措施的有效性。而對小學英語學習情況研討中,現發現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顯著上升,而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效果并不顯著。不顯著的原因主要表現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學科錯誤認知,且學生對于教學方法的認可度不夠,同時實際教學中教師注重發現新穎的教學方案,忽略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好的學習思維的培養。尤其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學習思維非常重要,培養學生反思行為能保證學生形成好的思維模式,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更多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對小學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所以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反思行為是往后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難點之一。
二.研究現狀分析
作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篩選出符合研究主體的內容,以探究小學英語學習反思行為為主。重點研究文獻內容如下:《淺談小學生英語反思性教學聽力障礙與對策》、《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反思性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研究》等。
三.課題界定
學習反思:是主要從全方位多角度帶領學生養成學習反思的習慣。比如在課前,學生需對上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進行知識的系統性梳理,并從中發現上節課知識與本節課知識的聯系,接著在腦中形成較好的融會貫通知識學習模式,同時結合教學目標,基本掌握接下來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課堂上著重反思重點內容。另外在課堂上,學生需講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思維進行及時改善,并反思形成錯誤思維的原因,并在腦中著重標記原因,保證減少思維犯錯率。之后學生在課后,需在課后練習中反復“咀嚼”學習內容,將語法等知識靈活運用,并注意做好錯題記錄,并在空閑時間對誘導錯題的原因進行解決,預防錯題率,為往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
四.研究意義
1.現實意義
首先,學生英語學習反思行為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保證學生英語成績,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上升。另外,多次進行反思行為后學生會形成較好的學習思維,改善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合理提高各學科學習成績。除此之外,還可在學生學習中形成善于思考的能力,促使學習模式走向跟靈活且更具學生特性的方向,從而保證教師在教好的學習氛圍中發現更具針對性的學科教學模式。最后,養成反思行為能保證教師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真正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準則,從而促使師生壁壘逐漸消失,師生關系發展良好。
2.理論意義
反思行為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能拓寬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標準,為教師改良教學模式提供更好的思維。另外,在開展反思行為教學引導時,教師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反思行為內容的認識,從而讓學生不僅在英語學科實現此思維模式,更能將此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為學生生活探索提供更多靈感。
五.理論依據
通過觀察學生學習現狀,發現反思思維與教學和學習相結合的理論。首先,了解“反思”概念。其概念經學者杜威研究發現,重點說明反思的主動性等。其次此概念經不同學者再研究之后,發現了有較大應用的反思性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學習問題。而反思學習主要內容包括對一系列可研究材料的逆向思維開發,比如英語教材,學生需對教材內容進行一系列的腦內推理,利用教師課堂教學理解或發現新的可參照點。比如知識應用后仍出現解題問題,以問題出發進行反向思考,從為真正理解知識運用過程中可能出錯的誘導因素。
六.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論證經反思行為養成后,學生會養成積極學習的習慣,并通過反思思維成功提高學習效果。且教師在反思行為教學后,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形成更符合學生現狀的新型教學模式,促使教師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度并實現自我價值。
七.研究內容
以本小學所有班級學生研究主體,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教學模式培訓后開展教學,實施一段時間后通過訪談和隨機問卷發放等詢問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反饋了解反思行為教學實施的可行性和經反思行為干預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另外實施過程中要選取研究組和對照組,以相鄰兩個班級分別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將反思行為引導教學方案有效實施后,對兩組學生情況進行對比,并需及時發現研究組實施下的問題,及時針對問題提出適宜對策。
八.研究方法
1、調查法: 通過發放隨機問卷對學生需求和實施后學生反饋進行了解。另外問卷設計過程中需先實行問卷預發放,及時發現問卷設計中的不足,比如問題不利于學生理解或者問題答案設置存在問題等。改善問卷問題后再正式實行問卷調查。之后經問卷星分析問卷情況,了解研究實施狀況。
2、文獻法: 通過知網等查詢相關文獻,篩選可用的重點內容。
九.研究過程中的主要措施
1.結合反思行為與學生學習需求?,F如今外語教學不再以傳統硬性教學為主,而是以實現外語學習意義,發揮靈活學習特性為主開展教學。所以在發現教師教學主旨發生偏離后,需及時對學生學習需求進行了解,根據學生反饋制定教學目標,能有效改善教學問題。另外反思行為以學生為主,所以需在開展過程中讓教學更加開放和自由,課堂保證減少對學生思維的束縛,為學生開動腦筋提供更好的實施條件。比如在學生出現語法學習問題時,首先讓學生進行語法規律查找,給學生一定的問題反思時間,并簡單引導問題反思方向,在學生有一定的思維方向之后在進行細致的分解教學,保證學生自我思維空間。
2.全面了解學生學習和發展情況。每位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不同,學習過程中擅長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在開展教學實施中需發現并掌握學生的學科學習動向,保證以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進行針對性的反思行為引導教學。比如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有學習障礙,那么針對學生寫作教師可通過講解寫作重難點讓學生記錄,隨后詢問學生感興趣的部分或者主體,擬定練習內容,讓學生開展自我練習,之后根據練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自我反思。
十.研究步驟
首先,需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收集。
接著,分析學生知識內容學習困難的原因。
最后,針對性的制定反思教學計劃并實施。
十一.研究成果
通過反思行為教學方案實施后,研究組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有較為明顯的提高,且經階段性的學科檢測后,研究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明顯升高,且學生學科薄弱部分有適當改善。同時因為教學方案尊重學生特性,給定學生自我發揮空間,學生和教師的關系非常融洽,學生出現主動與教師練習口語的情況,學生的口語水平明顯增強。
(1)聽、說、讀、寫能力:每板塊能力設置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好。
研究組各版塊學生成績平均分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班級。見表1。
十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在研究實施中發現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社會環境的支持,包括校方和家長。所以在今后的實施中,需重點引起校方對反思行為教學模式的支持,并引導家長認可反思行為干預的重要性,提高對院校教學開展的配合度。
十三.參考文獻
(1)謝文東, 廖瑞欣.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以PEP三年級My family為例[J]. 新課程導學, 2019, 000(035):1-3.
(2)吳平平. 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困難成因及對策分析[J]. 讀天下(綜合), 2019, 000(035):1-1.
(3)楊謙. 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探討[J]. 啟迪:教育教學版, 2019, 000(001):27-28.
(4)邱文娟. 略談小學英語教師的幾點教學反思[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 013(0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