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珊
摘要:新時代,我國已經進入了高速網絡信息時代,因此新生代的小學生們接受信息范圍遠遠超過了我們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同時期我們美術教材卻沒有進一步豐富內容和拓展素材.隨著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也日益劇增,導致美術教學面臨著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滯后于學生們的學習需要。當課本無法吸引他們時候,他們就把注意和興趣轉移到課堂外,美術教育就無法發揮美感教育的作用。筆者從教美術多年,對當下美術教學進行反思,嘗試對教學素材改革,主動引入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素材來設計教學案例,構思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使得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認知在課堂里更好地得到塑造,鍛煉他們通過認知美好事物創作藝術作品,高質量地完成美術教學目的,普遍地使學生們得到美育熏陶。通過比較多種素材,筆者決定在美術教學中,以賽博朋克為主題創作,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探索設計教學案例。
一、創作背景
賽博朋克是一種集中了科技、烏托邦等元素的藝術風格,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文化產品,都烙上了賽博朋克的印記,如電影《阿麗塔.戰斗天使》《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的主角形象設計就是以賽博朋克風為主,未來電子器械、人工智能體驗館的軟裝設計,諸如此類等等。因為已經很大眾化,學生們平常生活中對其感性認識已經有了充分的積淀。同時因為其的科技元素,容易出現更多新鮮事物,容易激發學生們興趣。因此,以賽博朋克作為美術教學改革項目,容易被學生們接受,也容易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對設計教學案例效果,可以快速反映,及時調整優化,高質量地完成教學。
二、應用實踐
(一)研究方案。
1.研究確定教學案例框架,確定主題內容、概念解說、結構組成、教學手段、教學素材、教學目的,理清賽博朋克的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
2.搜集資料、積累素材、組織案例脈絡。準備創作教學示例的材料:塑料瓶、鞋盒、畫紙等等。
3.構思教學案例,設計教學課程(包括講課稿、演示文檔PPT、),模擬課堂教學、創作教學示例。
(二)課堂教學。
1.在美術教學組內試課、磨課、征集聽課意見,持續完善教學案例設計。
2.正式向學生們講授課程,在課堂上,結合教學示例,講授如何鑒別賽博朋克藝術風格、賽博朋克美感特征及心理暗示作用、區分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怎么樣設計賽博朋克元素、如何應用材料創作元素、如何組織元素創作賽博朋克作品。
(三)升華鞏固。
1.創作微視頻,以新媒體創作教學案例,在教學中結合科技手段應用不僅使得賽博朋克應用更主題鮮明,更進一步深化教學效果和影響力,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2.組織共同布置美術展,結合環境布置二次創作,潛移默化地深化賽博朋克教學應用效果,反哺擴大課堂教學影響力,牢固樹立學生們美感意識,同時培養榮譽感,提高學生們接受美感教育的獲得感。
三、教學成效
賽博朋克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已經在筆者學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影響力。在新課程教學后,美術第二課堂的報名參加人數明顯增多,且學生們主動提出了想創作賽博朋克風格美術作品,而且學生畫畫也不僅限于照圖臨摹,而是充滿了主動積極性,會努力把課堂知識和實際創作結合起來,自主地追求他們的美感體驗。這反映出引入“賽博朋克”到教材設計中,將美術教學變得富有吸引力和創造力,課堂教學也充滿了朝氣和活力,有效地培育了學生審美及創造性思維素養。通過對學生素養培育效果的總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創造能力。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多媒體、新媒體等先進手段直觀教學,讓學生感知創作的技法及所應達到的目的,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求異思維。
(二)造型能力。通過將學生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程度,按照特點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教學,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因材施教逐步攻克不同學生學習過程中面對的不同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設計水平。如: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指派練習任務,逐步引導,多鼓勵,多示范,同時可以讓同組基礎較強的學生幫扶基礎薄弱的學生,促進了學生整體審美水平的提高和整體藝術造型能力的提高。
(三)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將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材料運用到畫面中增添作品的趣味是需要我們善于用我們的眼睛及腦筋去發現去試驗的。利用第二課堂的延伸,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引導學生動手探索,鼓勵標新立異,通過指導他們創作作品提高了他們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同時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經驗反思
(一)對賽博朋克的認知還是會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個體因人生經歷不一樣,對同樣事物的認知基礎是不一致的,雖然賽博朋克風的文化產品已經是當下社會常見事物,但還是發現有學生日常接觸體驗甚少而導致無法完全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僅以一兩節改革試驗性質的課堂,而不是整個美術教學體系改革,是無法全面激發所有學生對美術教育的激情和興趣的;二是美術教學僅能發揮校園教育的功效,還是需要結合家庭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實現綜合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對教學案例的改革對教師隊伍是重大的挑戰。筆者在應用實踐中,明顯覺得教學素材不足,部分設計的教學效果未能全面展現出來,學生的部分提問,筆者竟不知道如何作答。這充分反映了,教學改革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越是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教學改革,就越需要教師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提升個人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