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菊
摘要: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推動小學全面發展和共建和諧校園的教育目的下,落實感恩教育的理念成了目前小學教育的重點。分析感恩教育在教學德育中的地位出發,推出其在小學德育中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德育;感恩教育
前言:感恩是一種因得到幫助和關心而愿意回報而感到高興的習慣。這是一種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優秀的民族傳統是一個民族最基本的道德修養。有鑒于此,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甘于回報和奉獻,并且欣然收獲感激,由此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并且實現了一個人的個性升華。我們所說的感恩教育,就是在情感上感受和理性教導,把知恩認同感和對恩惠負責的意識,創造一種互相關心和尊重的氣氛,最后,達到人格健全、價值觀念和精神升華的主題教育。
一、 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基礎地位與重要價值
道德教育就是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教育,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和基本道德品質;對于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培養有著深刻的影響。人才觀的變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初等教育由過去偏重智育的模式逐步轉向全面素質教育,并且開始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伴隨著道德教育深入發展,教育部在“培育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提出:“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著重指導學生養成誠信、孝敬感恩、團結友愛、文明禮儀等行為習慣。感恩性教育與德育在價值觀念上有深度契合,應該成為當前小學道德教育的重要板塊。
(一)有利于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意識
將學生培養成為懂得感恩的人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公眾意識的重要途徑。因為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形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讓孩子們了解父母、老師對他們的愛與付出,要通過感恩教育,并且在學校以感恩教育為指導,遵從家長老師的教導,體會他們對自己的良苦用心,以優異的學業成績報答他們的殷切期望,從而使小學生逐步養成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
(二)有利于增強小學生對生命的重視,對生活的感恩
就目前小學德育工作而言,強化感恩性教育,可使小學生更加注重生活,能更好地教育學生敬畏生命,善待生活。長久以來,小學生對生命與死亡這一較為嚴肅的詞語缺乏基本的理解與思考,因此,不夠珍惜人生與生活,無法體會人生的內涵與價值,通過感恩性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心懷感激父母生命的恩情,更感激社會對他們的關愛,這是對感恩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二、在小學德育中實踐感恩教育的系統構想
(一)創造校園感恩文化氛圍
學生的身心都處在發展的階段,這些人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改變其行為。因此,學校要積極營造感恩教育的氛圍,在感恩的氣氛中永遠保持學生的感恩。校方可采用各種形式,如升旗儀式、黑板報、手抄報等,進行感恩教育,積極開展課堂上各項感恩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點滴開始,推動感恩教育成長,并將感恩內化為心靈,給同學們一個感恩的平臺,這樣才能把時間表達出來,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校園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對學生而言,處于感恩文化的氛圍之中,有助于他們接受環境的熏陶,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不良行為加以規范,明確生活方向,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布置感恩教學任務,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校方應把感恩之情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舉例來說,在教學材料中加入感激之詞,制作一些和感恩有關的手板報紙,舉辦感恩班、感恩班等形式,讓同學們隨時都能感受感恩教育的氣氛,時時刻刻都要懷著感恩的心面對父母、師長。德育課結束后,老師要根據兒童的個性特征及其他差異,讓同學們學會感恩,比如幫助爸爸洗一次腳,為媽媽梳理頭發,如送一杯水給教師等感恩教育任務,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加深感恩意識。
(三)感恩層次的深入:感恩
有了感恩氣氛的前提之后,全校可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以班為單位,開展以班為單位的各類課后主題活動,如班會、閱讀會等。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小范圍的交流,講講周圍的情況,總結感受。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家庭背景、認知水平的兒童進行針對性輔導,實現單個撥號,普遍提高。這里要注意寓教于樂,不能功利執行,更加不能強制教授,謹防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與此同時,學校還應在時機進一步提升整體感恩氣氛,以舉行作文競賽、朗誦比賽、感恩節、電影展覽等方式,這一過程在激發學生積極爭取榮譽、展示自己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建立感恩獎勵機制,參加感恩活動
“感恩”是一種教育的升華,學生對感恩性情感的認識達到一定程度,能夠積極參加社會慈善事業,扶助更多有困難的人們。此外,學校為了鼓勵學生們更好地感恩,相關的感恩獎勵機制可以建立起來,讓學生在完成各種感恩節之后,獲得實際的肯定與贊揚,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
結束語:
總的說來,在當今人類社會飛速發展,關于教育能改變生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將來,社會一定要有高素質,因此,學生必須進行感恩教育,這是我們現在對小學生發展的最高期待。由于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影響,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念,找準道德教育發展方向,是全社會的期待。因此,加強小學生道德教育工作,是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關振南. 論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0(4):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