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茸拉木
摘要: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在水稻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應用為日益完善,能夠達到全程的機械化生產。水稻是云南省迪慶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傳統總之模式下技術的應用對于水稻種植效益可產生影響,也打消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運用全程機械化技術參與水稻生產,不但能夠保證生產效益,而且還能控制成本。因此,下文簡要分析了技術應用價值,重點對于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運用的關鍵技術進行介紹,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實施路徑
引言:所謂水稻全程機械化,是結合種植地區環境特點,根據水稻生長需求,運用農用機械展開各項種植操作。充分將農業技術和機械化技術相互結合,才能保證技術應用效益。由于迪慶水稻種植面積和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引入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不但能夠節約水稻生產勞動力的消耗,而且還能讓生產過程更加高效,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一、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應用優勢
(一)和農藝配合良好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有良好的操作優勢,特別是現代化插秧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中小苗的帶土移栽,可以和農藝之間更好地配合,還可將田間操作簡化,降低農民勞動強度,而且對于苗田也具有較好的節約效果,成本支出更少。因為全程機械化的應用使得秧田的利用效率不斷提升,育秧效率也不斷提高,隨之農民收入也逐漸提升。除此之外,全程機械化作業可以對稻田進行集中化管理,無論是田間施肥,還是水分管理,又或者農藥使用,用量和時機的把握都科學合理,而且還能讓水、肥、藥的使用效率更高。在大田栽植階段,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施肥或者噴藥,可以提高肥料和藥物的利用率,可見,全程機械化能夠和農藝之間更好地配合[1]。
(二)具有的效益更高
1.經濟方面
迪慶應用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經濟效益可以從如下幾個層面進行分析:第一,機械耕地效益,對比傳統的人工整地模式,我州的2020年水稻全年農機化作業面積達到68104畝(其中:機耕34975畝,機播(插)5679畝,機收21770畝)。實施地均在我州德欽縣霞若鄉、拖頂鄉;維西縣麻栗坪、塔城、攀天閣;香格里拉市金江、上江等地。因此,無論是機械耕地方面,還是機械插秧方面,又或者機械收割方面,都擁有可觀的效益。
2.社會方面
迪慶州在水稻生產全程運用機械化生態模式,能夠降低生產過程勞動力的使用,不但能夠根據水稻種植季節變化,高效完成水稻種植作業,在水稻種植質量和水稻產量方面的效益明顯。與此同時,農民也有更多時間外出務工,能夠增加其收入,因此,全程機械化種植水稻還有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3.生態方面
水稻收獲以后,可以利用收割機將秸稈粉碎,通過秸稈還田的方式處理秸稈,能夠避免傳統就地焚燒處理方式對于環境造成污染,與此同時,還田以后還能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將土壤的理化性狀改良,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良好,因此全程機械化在生態效益方面十分顯著。
(三)有利于水稻高產
實踐表明,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在水稻的高產和穩產方面的優勢顯著,該技術的運用之下單位面積水稻產量要遠超過人工栽培的稻田。通過水稻機械化插秧的測產數據,能夠看出機械化插秧要比手工插秧的種植模式增產20.3%。因此,農民運用熱情更加高漲,為當地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實現量水稻效益的提升。
二、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和應用途徑
(一)秸稈還田機械化
在水稻收獲過程,可以利用聯合收割機,將秸稈切碎,并且保證留茬高度10cm,籽粒回收以后,將秸稈粉碎裝置啟動,將其切成長度5cm小段,之后均勻在田面播撒。為了讓秸稈快速分解腐爛,還可以施加氮肥作為基肥,按照測土配方確認施肥量。迪慶州水稻種植,在機械滅茬并且對稻田翻耕以前,需要使用配方肥料30kg,添加碳銨肥料25~30kg作為基肥。之后利用高功率的拖拉機反旋旱田,將稻草埋入地下,保證其埋深能夠達到15cm左右。上述操作結束以后,還需要放水泡田。待秸稈還田工序結束后,需要向稻田內放水,并將其浸泡,時間超過48h,控制田面水深2cm左右,泥土不露出水面即可。當秸稈成分軟化以后,可以使用手扶拖拉機在田面上淺旋,使田面保持平整,提高整體工作質量,整地結束后,田面平整度誤差應該在2cm以內。
(二)水稻育秧機械化
1.軟盤育秧
育秧階段,秧田的準備十分重要,可以選擇排灌便利,孕秧便捷的田塊作為育秧基地,保證秧田的操作和管理都十分便利。對照大田播種面積,按照1:100的比例預留秧田。在育秧以前,需要準備塑料軟盤,塑料硬盤也可以,規格在28cm×58cm,一畝大田可以準備30個左右軟盤,利用無紡布育苗,一畝大田可以準備無紡布長度1.6m,寬度4~5m。育秧階段可以使用專用基質,一畝大田應該使用基質50kg。在添加過程,應該保證其處于蓬松狀態,不可以將結塊的基質裝入育秧盤,也不可以向其中添加殺菌劑、肥料等。
在秧板制作方面,可以做成畦面寬度1.5m,溝寬20.25m,高深0.15m,稻田周圍溝寬0.3m,深度0.25m。需要注意秧板質量的控制。在播種之前15d,應該上水并耙地,之后開溝做板,待秧板做好以后,可以進行排水晾板,保證板面沉實。并且在播種之前將樣板整平,填補裂縫,保證板面平整,為播種營造條件。
在播種過程當中,應該因地制宜,確認播種時間。迪慶州水稻種植大約在5月15日前后播種,也可根據實際氣候條件靈活調整。在播種過程,每畝稻田用種量在3.0~3.5kg。為了預防水稻苗期病害,可以在播種之前運用藥劑浸種的方式對種子進行處理,之后晾曬5d,就可開始播種。
播種階段,可以運用機械化進行流水線作業,通過工廠育秧的方式進行播種,在硬盤當中可以疊放軟盤,按照順序放進播種流水線入口處,這樣一次可以完成基質裝入、澆水、播種和覆蓋,實現播種育秧所有工序一次性完成,體現機械化作業播種育秧的高效性特點。
2.水稻直播
水稻直播也可采取機械化,種植技術利用直播機械,直接將水稻種子向大田播撒,該技術的應用能夠將以往的水稻種植育秧、移栽等環節省略。根據直播方式的差異,可以分為條播、撒播、穴播等。可以運用精量穴播技術,能夠實現稻田整理、雜草防控以及精量化播種等關鍵技術的一體化。和傳統的插秧機育秧和插秧技術應用對比,播種流程減少,對于人工成本需求量也相對較少,具有節約成本的作用。除此之外,農機推廣站還嘗試利用無人機,通過飛播水稻的方式,展開試驗種植,不但播種效率高,而且更加省時省力,能夠克服不良地形對于機械化播種造成的限制,解決山區和半山區或者梯田機械化播種困難的問題。
(三)水稻插秧機械化
迪慶洲在水稻插秧環節,通常選擇乘坐式手扶或者乘坐式高速型插秧機,后者在水稻插秧方面應用優勢明顯,不但能夠保證插秧質量,而且插秧效率也相對較高。當前,大多選擇6行或者4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機,插秧行距控制在25~30cm之間。當水稻秧苗高度達到10~15cm時,長出3~4片真葉之后,就可以展開插秧作業。插秧過程能夠實現同步施肥,施肥的行距為30cm,深度為3~5cm,控制肥料處于水稻秧側方位置4~6cm之間。水稻插秧機作業的同時,配合側深施肥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為水稻前期的生長提供養分支持,而且生產生本也有所降低。
(四)田間管理機械化
田間管理重點在于病蟲害的防治,水稻種植常見的病蟲害包括稻瘟病、稻飛虱和紋枯病等,可以根據當地的病蟲害測報信息,選擇對癥的藥物及時防治,控制病蟲害發生,防止其危害范圍擴大。在農藥的選擇方面,應該遵循綠色環保這一原則,選擇高效、低毒類型農藥,做到用藥精準,控制環境污染。在噴藥過程,可以選擇噴桿式植保機,還可以選擇車載式或者擔架式植保機,按照農藥的使用說明,加水稀釋,盡可能保證農藥現用現配,提高藥效。根據農藝要求,對于噴霧量進行合理調節,保證噴藥均勻,噴涂精準,藥劑最好呈霧狀,粉劑不可含有團粒,沒有漏噴現象。除此之外,作業期間和作業以后還需要控制環境污染問題。
(五)水稻收獲機械化
當水稻田間的稻穗有95%變為黃色時,就可以開始利用機械進行收割。在收割過程,還需要根據天氣變化確認不同地塊的收獲順序。如果利用聯合收割機,那么需要等露水消失以后才可以進行收割。利用收割機收獲,應該控制水稻籽粒的損失率在3%以內,籽粒清潔度應該超過93%,籽粒的破碎率應該2%以內,留茬不超過10cm,割茬高度介于50~100mm之間[2]。
(六)水稻烘干機械化
水稻收獲以后還可以使用谷物烘干機進行烘干,隨著此類機械的數量逐漸增加,云南迪慶市在水稻烘干能力方面也有所提升。無論是農業合作社,還是農業企業或者種糧大戶,都積極選擇中小型的谷物烘干機,利用低溫循環模式,通過預熱、干燥、緩蘇和冷卻等流程進行干燥,單次能夠烘干谷物質量在10~30t,能夠提高水稻的存儲質量,提高稻米的品質。
結束語:總之,經過大量實踐表明,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的應用不但能夠減輕農民種植工作壓力,而且還能增加其收入。在機械化種植階段,可以利用聯合收割機粉碎秸稈,利用秸稈還田技術,作為水稻種植的基肥,還可以利用工廠化育秧作業模式播種育苗,讓育苗環節能夠實現流水線式作業模式,使用植保機械輔助田間管理,在水稻成熟以后,還可利用收割機進行收獲,利用烘干機烘干,實現水稻種植全程的機械化。因此,需要對于上述機械化技術進行合理利用,才能提高水稻全程機械化的種植效益。
參考文獻:
[1]張佳麗,王麗娟.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主要技術及應用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0):123-124.
[2]胡德文,錢莉莉,熊軍,王全榮,鄧強.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及發展思路[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0):225-226.